2010-01-14 20:16:42陳雋弘

電影筆記【第四類接觸】

 

 

 





 

 

 

 

1、這部「電影」讓人戰慄,電影結束後我才發現我不自覺地全身發抖。

 

 

2、《第四類接觸》是一部「電影」還是「紀錄片」?如果我們把它當作一部電影,則那種難以述說的詭異感覺會大減,我認為《第四類接觸》是一部紀錄片(事實上也是),只是必須用電影的方式來呈現。

 

 

3、最最重要的是:科學的真是在哲學的假設下。科學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一切事物的理由與保證,然而科學的理由與保證是什麼呢?很弔詭的,它回到了哲學的討論上。也就是說:一切的知識都是有「前提」的。

 

 

4、直到電影結束,我們都無法辨別所謂的「外星人劫持」事件是真是假,它甚至成了一個詮釋上的問題。雖然一如心理學博士所說:那些記錄下來的影像是無可爭辯的事實;然而對於紀錄片的「解釋」便又構成了一套又一套的「敘述」。我們也可以認為「電影」本身就是一套關於紀錄片的「敘述」,雖然它已在最大的程度上,讓二者符合;然而誰又知道呢?因為只要一涉及敘述,我們便失去了真相。

 

 

5、從事件本身上說(我們也該始終牢記,「事件本身」一直都是個「問題」),心理學博士最後也精神崩潰了,這使得我們最終無法辨別她所敘述的事情是真是假。可能連她自己也無法辨別。但是更大的問題在於:如果心理學博士的精神是「正常」的(又是誰來認定誰的精神是偏差的呢),那麼事件便有所謂的真假嗎?

 

 

6、這直接涉及到「對象」與「認識」的問題。「對象」的存在是「本身存在」還是「依賴我們的認識」而存在?這是哲學上立場選擇的問題。此刻又涉及心理因素,也就是說,「認識」的本身便已產生了「偏離」,則對象的存在與否便更加曖昧不明了。然而反過來說,心理學博士被認定為「偏差」又何嘗不是根據「正常」的狀態所做出的認定呢?如果她遭遇的事件超於正常所能認識的範圍,那麼她的「偏差」很可能來自我們本身的「不足」。

 

 

7、我的意思是:心理學博士最後的精神崩潰也難以被認定為精神崩潰,因為事件的本身超出正常的範圍。紀錄片上所有的訪談者,都強調了一句話:「除非你親自經驗,否則難以明白」,因此對於《第四類接觸》裡所涉及的事件,根本上說來是無法討論的,或者說,所有討論也都必定是在一定前提之下的討論。學者對此持「非常保留」的態度,甚至在事件告一段落、電影拍攝完成,當時所有涉及此事件的參與者(不乏專業人員),都明確地與這部電影劃清關係,不願發表任何評論。這無關真假,而是在他們各自「專業的領域」中,所有的發言都將成為不恰當的——因為它違背了他們各自的領域的知識假設。

 

 

8、因此「外星人劫持事件」這個對象是存在的嗎?如果我們撇開所有「敘述」的層面,單就紀錄片所攝錄的影像本身來說,它起碼又涉及到另一層面的認識、心理、宗教問題。也就是說,「外星人劫持事件」這個對象的存在與否,必須在不同層次上被討論——它在認識上是怎樣的存在?在心理上是怎樣的存在?在宗教上是怎樣的存在?而我們最無法回答的也是那個我們最想解開的問題:它在「事實」上是否存在?或者所有事實上的存在問題都將回到認識、心理、宗教上的討論?——亦即回到哲學的假設上。

 

 

9、所有親受訪談的人們,都有一致的經驗:他們看見了某種「東西」,又被以「貓頭鷹」這個偽記憶遮蔽,當揭開偽造的記憶、而使得「真實記憶」(又怎麼斷定真實記憶呢)重現時,一連串類似「神秘經驗」的證詞出現了:「我無法敘述,他太龐大了,我無法理解,你必須親自經驗……」,然後出現激烈的生理現象:附魔般的吼叫、抽搐、嘔吐、在最激烈的靈動狀態下身體甚至「騰空飛躍」(這是真實錄下的影像,如果我們相信紀錄片的真實性的話),然後突然中斷、受傷、昏死過去。

 

 

10、從認識上說,我們回到榮格那個重要的區分:必須將「形上學」與「心理學」區分,也就是說,心理出現了某種現象而被認為是真的,它便是真的;這個真與形而上是否存在對應的真實對象是兩件事(然而最麻煩的也就是,所有「對象」都是被詮釋過的)。這些人都「看見」了某樣東西(最重要的是不只一例),他們的證詞彼此融貫,然而這樣東西似乎超出我們所有認識的範圍,則我們很難「校正」出他們的「錯誤」。

 

 

11、從心理上說,這些人都看見了某樣東西,並導致個人生理(附魔狀態)、甚至在行動上做出激烈反應(槍殺了自己與家人),然而它的「來源」到底是什麼呢?是真有一個「對象」的存在引起了這些人的「心理事實」,亦或是這些人同時得到了某種集體的「心理暗示」呢(催眠是否更加重了這種暗示)?這又是立場選擇的問題了。然而紀錄片中最為驚人的一段,是受訪者在強烈的心理激動中,產生種種生理現象甚至身體凌空飛躍而起,這似乎又說明了一切不只是單純的想像而已——這種區分是重要的:「心理事實」畢竟與「物理現象」不同,單純的心理想像足以導致物理事件的出現、改變甚至違反嗎?

 

 

12、與心理層面有關的,還有潛意識活動的問題。至今所謂的神秘現象的心理解釋都與某種潛意識活動相關,「它」(上帝、鬼魂、外星人……)似乎都可作為某種潛意識的投射而「顯現」。然而正如上一點所說,心理事實與物理現象畢竟不同,而在許多時候,我們遇見的已是物理現象、而非心理事實了。

 

 

13、與此點相關的還有,許多關於外星人(或者上帝、或者鬼魂……)的駁斥來自於某種心理的歸因,通常是這樣的:外星人乃出於某種潛意識的想像與投射。然而即使這一點是真實的,也並不直接「否定」那想像與投射的「對象」必不存在——亦即,心理上的理由與物理上的存在是兩件事,有個反證極為明顯:某人遭受節肢,但他仍可以感覺到手臂隱隱作疼。此外,紀錄片中的相關受訪者有許多人身上都出現了不明傷口。

 

 

14、從宗教上說,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錄音帶不只一次清楚錄到「某樣東西」發出「語言」,特別是這語言經由專業學者證明,是已經失傳的蘇美語(當然這點仍是可議的,因為我們也很容易在一連串無意義的聲音中,聽見我們想聽見的話)。甚至有一次,錄音帶清楚錄下「它」說:「我是造物主,我是上帝」。因為這次的對話是心理學博士的親身經驗,然而她對此「上帝」的想法特別重要,因為與所有眾所熟知的大量的「神秘經驗」證詞不同,心理博士在「經驗」這個「它」的時候,並無感到任何或平靜、或狂喜、或靈光顯現、或突獲全知之感;相反的,她感到「充滿了絕望」。心理博士因此對這個「它」有不同於「上帝」的認知,她認為「它」絕對不是上帝,因為上帝不可能這麼邪惡,它只是在假裝上帝(然而這點仍然是可議的,因為對於一個「超越者」,我們實在無法對其進行善惡判斷,舊約中的耶和華也常以恐怖示人)。

 

 

15、第四類接觸所涉及的「對象」到底是什麼呢?這一切的問題仍然必須建立在紀錄片的真實性上,然而此一時代,我們甚至很難區分或辨別,什麼是嚴肅的、什麼又是捏造的。如果紀錄片屬實,那麼這一切便足以令人戰慄、不自覺發抖。

 

 

16、最後提一個與倪匡有關的小意見。倪匡總是認為,如果有外星人,它們也絕不可能攻擊地球人,因為攻擊是低等生物的行為,只要智慧或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的生物,必在行為上也有所躍升。以倪匡在科幻小說中大量幼稚的物理學知識看來,他的人類學知識也未必可信。我並不認為如果有外星人存在,「他們」絕不會攻擊地球人,這與智慧、文明、基因或遺傳等因素皆不具有因果關係。原始人可能比美國人更和平,然而犯罪率也的確與教育程度相關。倪匡的小說真是好看,但所有通俗事物之所以廣受歡迎,在很大程度上也來自於它的簡單邏輯、芭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