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0 21:17:40陳雋弘

電影筆記【厄夜變奏曲】

 

 

 



 

 

 

 

1、《厄夜變奏曲》(我認為直接譯為《狗村》會更好)是天才之作,我只能盡量地說明它,一如電影的最後一句台詞:「這是個很微妙的問題,問了沒有什麼用,當然更少人會回答」,我只能盡量地說明它。

 

 

2、厄夜變奏曲分成九個章節和一個序曲,序曲建立了電影的主題,而第八章則將這個主題明白地揭示,它們共組成第九章——以幾乎全黑的畫面呈現,那是「倫理」與「政治」的辯證。前者關涉到自己對自己的承諾,那是康德的理性問題,主要來自實踐;後者關涉到個人與他人的利益,那是韋伯的理性問題,屬於一種工具。

 

 

3、序曲建立了幾個重要的線索:主角湯姆是作家,但只有寫了兩個詞:「偉大」以及「渺小」,還有一個「?」;他生活在「狗村」,這裡的人們「無法敞開心胸」,湯姆舉辦了一連串的「道德重建會議」;狗村需要一份「禮物」。

 

 

4、這份「禮物」在〈第一章〉便被送來了,它是尼可基曼。尼可基曼來自一個懸念,這份懸念一直要到〈第九章〉才作出解答;或者換個說法,它已經用了整部電影的八個章節來呈現了。

 

 

5、尼可基曼闖入這個封閉的小鎮——狗村,作為一個暗夜被槍聲追趕至此的陌生人、嫌疑犯,15位村民對她具有高度的不信任感。尼可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讓村民一一喜歡上她。她一家一戶地拜訪,希望為他們提供各種需要的「勞動」,但獲得的回應是:沒有需要做的事。因為狗村的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一種偽裝的和氣裡,如湯姆所說「這裡的人們無法敞開心胸」。他們一一拒絕了尼可基曼,所有的事都在客套之下成為「不需要做的事」。

 

 

6、直到有一個村民接受了尼可,讓她開始勞動,做起「不需要做的事」。然後一樁一樁、一件一件,愈來愈多「不需要做的事」,尼可基曼贏得了全狗村人的好感,並且改變了每一個人。15位村民一開始各自活在各自的世界裡,以微笑與謹守跟每一個其他人保持距離、甚至跟自己保持距離。尼可用她的真誠、她的「勞動」,幫助狗村從「目盲」中走了出來。就連反對這位陌生逃犯最為激烈的恰克也同下了贊成票,答應讓尼可得以繼續留在狗村裡。

 

 

7、尼可愛上了狗村。她來自大都市,但這裡純樸、偏遠、幾乎讓人遺忘。她看到了狗村的美麗。直到遇見恰克,他說:「這裡並不美麗,只要是人都一樣貪婪」。尼可做為一個都市人,早就厭惡了偽裝,來到狗村變得無比真誠;然而狗村的每一個人都在偽裝,雖然尼可幾乎改變了他們。

 

 

8、尼可幾乎改變了他們。她以沒有理由的真心誠意,不求回報地為他人勞動。當時為了要爭取那唯一的反對票,湯姆甚至還積極介入,要尼可刻意去討好恰克;但尼可只是說:「他不喜歡我、就不喜歡」,換言之,她只需對自己承諾。這帶來了巨大的力量,它感動了每一個人。不要忘了,尼可是狗村的「禮物」——而我願說,真正的禮物就是去做那「不需要做的事」,這一章的標題為「尼可投入勞動」,對此我的解釋只能是:人在勞動中成其為人。

 

 

9、至此的關係是「倫理」的。個人藉由自己對自己的承諾,繼而改變了世界。也在這個意義上,尼可成了一份禮物。然而好景不長,狗村習慣了尼可、漸漸要求起尼可、最後將她當作傭人使喚。各種利益關係浮現,每一戶人家開始要求尼可加時幫傭、並且減少酬勞。這一切發生在重要的〈第五章〉,也在這一章電影的主題由「倫理」轉向了「政治」,所有誠實的付出都成為了情感的勒索。

 

 

10、同時也在第五章,情節出現了激烈的衝突,它被尖銳地表現在尼可遭到恰克的強暴上(這個強暴的震撼必須與電影一個高度風格化的設計並提,見最後一點)。直到電影最後,幾乎整個狗村的人都強暴了尼可,唯有湯姆,他和尼可真正相愛,然而自始至終都沒有上床。尼可坦承自己被強暴的那晚,對著湯姆說:「我就是愛你對我無所求」,湯姆回答:「是阿,渴望讓一切更美好」,在這裡我們遇到了愛的困惑。愛是自由、沒有所求,與倫理相同,都是對於自己的承諾;然而從反面看來,這種自覺與堅持成為了不對稱的選擇。尼可真誠的付出,換得了村民的強暴,當我們對照過去的狗村,竟然發現偽裝帶來了和平、而真誠帶來了傷害,這難道不是另一種更大的不對稱?

 

 

11、如此說來,偽裝似乎是「好的」。我把「好的」兩字刻意括號起來,因為倫理的核心概念就是「好的」,選擇更好的生活。然而這個「好的」從開始的與他人無關、乃是對自己的承諾,漸漸轉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成為了政治。會不會倫理本身就是政治?或者更挑釁地問:倫理真的是自覺的嗎?當真誠最後換得了強暴,是否我們真能不計後果?偽裝是「不好的」,但對於狗村來說,尼可的這份「禮物」,最後卻暴露了人性中的險惡,偽裝似乎又成為必要的了。

 

 

12、因此我們遇到了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一個關係我們的實踐,它無有利害,它是尼可所說:「我對任何人都沒有企圖」;一個關係我們的社會,它以人性之惡為基礎,卻產生了集體之善。它們一個屬於康德的問題、一個屬於韋伯的問題。而狗村,「無法敞開心胸的狗村」,至此反倒成為了難以評價的所在。

 

 

13、我認為這就是《厄夜變奏曲》的主題,倫理與政治的辯證關係。而兩者之間更複雜的關係來自第八章,也在這一章電影對此主題作了直接的揭示。那是湯姆來到尼可的房間,與整個狗村的人民決裂,選擇「擺脫狗村」,也在那時湯姆想與尼可做愛了。然而尼可卻拒絕了湯姆:「我們應該自由地結合」(注意這是倫理的),湯姆無比氣憤,因為「我剛為了妳放棄了那群人們,妳不能稍稍妥協來安慰我嗎」(注意這是政治的,並且更挑釁的解釋是:原來倫理與政治是混雜一起的)。湯姆當然愛尼可,然而湯姆也用了一種「回報」的關係來要求尼可。我們再次回到了前面那個困惑:愛是自由的嗎?愛是無所求的嗎?前面被肯定的東西,此刻被挑戰了。尼可接著說:「湯姆,你當然可以佔有我,像其他人一樣盡量威脅我吧。你怕不怕自己還有人性?自我懷疑不是罪,但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他們終於沒有做愛,外面下著大雪,湯姆走了出來。電影以從頭到尾那尊貴至極宛若上帝的畫外音說出了這個可能是唯一的真理:「湯姆——這位哲學家生氣了,因為道德問題是他的領域,尼可說對了、而他被識破了。尼可危害到狗村、也危害到他,這個風險太大了」。

 

 

14、便連男主角湯姆,這個尼可的愛人,舉辦一連串道德重建會議的作家,也身處利益關係之中。那是當然的,他本身就是「狗村」的人。畫外音說的很清楚,湯姆是個「哲學家」,道德問題雖然是他的領域,但倫理從來就不是思考來的,它是實踐,換言之,它是尼可。而湯姆與狗村與我們所有的人,其實都在政治之中。

 

 

15、然而別忘了,尼可來自一個「懸念」,她被誰開槍追殺而逃至狗村呢?第九章節,全然黑暗的第九章節,我們知道了追殺尼可的人,正是尼可的父親。我們需要好好看這一段對話——尼可說:「你們對我開槍前還需要找理由,真稀奇。搞不好是軟弱,爸,我真失望」,連最原始的倫理關係,都仍然是政治的。但父親為什麼要追殺尼可呢?下面這段對話更讓人困惑了——尼可說:「那是狗的天性,為何不能原諒他們?」父親:「不能一直原諒,應該教導他們。」尼可:「因為我原諒他們,所以我傲慢?」父親:「沒有人可以達到你的道德標準,還有什麼比這更傲慢的?」我願說這段話用「政治」追殺了「倫理」,尼可屈服了。她逃了整部電影,最後還是屈服了。然後劇情急轉直下,尼可點頭答應,父親授予了他要尼可接下的「權力」——那是大批人馬,持槍掃射狗村,直到所有人倒下,無人倖免、無人生還。

 

 

16、掃射狗村前,尼可想通了:如果我生活在狗村,大概也會和他們一樣吧。政治就是狗村,倫理讓我們成為尼可——「偉大」又「渺小」的尼可,最終是一個「?」的尼可。而對我們來說,這個「如果」是不存在的,因為我們「就」生活在狗村——我們都是狗,有權力的人就可以決定怎麼對待另一隻狗。道德是沒有用的、倫理更是,在政治的狗村里,我們需要權力,但那並非不好,而是只能如此。它已從康德的問題,跳到了韋伯的問題。

 

 

17、讓我們回到電影的最後一句台詞、同時也是筆記的第一句話:這是個很微妙的問題,問了沒有什麼用,當然更少人會回答。

 

 

18、最後一提:電影高度風格化的「場景」極具實驗性,「狗村」是一個沒有地理位置的小村,並且全部以舞台象徵方式呈現,透明的牆壁、透明的窗戶、透明的門。「透明」的表現讓我們洞悉一切,但現實中(故事中)一切又都是隱藏的,這使得電影從頭到尾都成為「反諷」的——它用赤裸的方式,「揭示」出掩蓋的一切;但其實什麼也沒有被揭示,一切仍然掩蓋著。這是因為主題太過「真實」(涉及倫理與政治的辯證),所以用了最「虛假」(風格化)的方式呈現。而這個設計在尼可被強暴的片段,極度尖銳地挑釁了所有的人。

 

 

 

 

 

 

 

 

一炮到天亮 2020-01-12 11:09:20

讚~~~~!


http://www.yyj.tw/

2010-02-26 00:15:14

阿樸
我很喜歡你說的界限
我認為我們講的是同樣的東西
起碼本質上是相同的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
太酷了:)

阿樸 2010-02-25 22:37:44

讀完這篇好文,使我從"倫理"與"政治"的角度切入這部電影,很有意思,感恩。
我之前當這部片在講"界限"--
未言明的、默認的、自劃的...等等等,
看到你的剖析,覺得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