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5 12:35:33玫瑰‧聖甲蟲

生命自有她的難處──電影《時時刻刻》

或許必須承認,初次、並且只看一次這部電影的人,絕多數無從欣賞和體會《時時刻刻》所描繪的,沉重時光。

吳爾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國女作家,擅長意識流的寫作風格。1941年投水自盡,年五十九。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總是與週遭其他人們的命運交織,因此一個決定往往牽動了他人的命運。如同劇中理查的命運受制於幼年時期有個陰陽怪氣、喜怒無常的母親﹝或遺傳疾病?﹞。從電影片段中,我們無從得知是什麼因素使得蘿拉掙脫了為人妻母的責任與她在人世間的關係。這必然是一種巨大的斷裂與疏離。然而,生命自有她的難處,也許我們試著放下對“幸福是怎樣”的普世歧見來看待有個寬容無以附加丈夫的吳爾芙夫人,以及蘿拉這樣罹患心靈之疾,彷彿行在死蔭幽谷,陷溺於黯淡漩渦的人生;是的。罹患心靈之疾的人總是讓身邊的人們擔憂、困惑’害怕而煩厭,卻只能無能為力的帶著距離愛著他,看著他無能為力的毀壞自己或流彈四射的反擊傷害。他們的親人朋友是多麼的疲憊,很多時候是否想說:如果可以我們能否不要看見這教人難以忍受的一切?

“為什麼有人要死?”
“這樣才能讓其他人更珍惜生命。這是一種對比。”

吳爾芙夫人在《戴洛維夫人》中安排了戴洛維夫人繼續存活;劇中蘿拉之子理查最後也以選擇死亡來啟示克勞麗莎:

“如果我死了妳會不會生氣?....我活著是為了滿足妳...我死了妳就得面對妳的人生,到時候妳該怎麼逃避?”﹝理查﹞

是否生、或死的抉擇都是一樣艱難,無論你最終選擇了什麼,你所命定承受的都不會減少?

“你要把人生看透徹,一定要真實的面對人生、瞭解人生的本質。當你真正地了解人生,就能真正地熱愛生命,然後才捨得放下....”﹝吳爾芙﹞

而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和寬容能夠辨識生命與死亡的可能與極限;知道有些人是“註定離我們而去的”?如同最後蘿拉回顧自己的一生,對克勞麗莎告解的那一段話:

“當你覺得你不屬於這個世界時,你就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果,我能說我很後悔那就好了,那我會感覺好過些。但這代表什麼?當你別無選擇的時候,後悔又代表什麼?而你又能承受多少?...就是這樣,沒有人會原諒我。當我面對死亡,我卻選擇了生存....”

生命自有她的難處。無論選擇生命或死亡。在我們所熟知的文學史中,吳爾芙夫人選擇投水自盡;劇中的蘿拉選擇生存,拋夫棄子從此杳無音訊的在另一處繼續面對光陰的沉滯;克勞麗莎也有她的悲慟,親眼看著自己用半生深愛與用盡全力拉拔的理查,就此放棄、摔碎自己。但她最後選擇活著,無論悲愴或是領悟;並體會幸福正是他們所共度、不自覺流逝的,時時刻刻。

“我記得有天早晨,天一亮就起床,全世界各種可能,你知道那種感覺嗎?我記得我在想:原來這就是幸福的開端、幸福的源頭,而且往後一定會更幸福....我從來沒有想過那不是開始,那就是幸福。”﹝克勞麗莎﹞


這是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普世正面思考的價值觀教導我們熱愛生命、關懷他人,不輕言放棄;也但願我們能夠透視另一種面對生命的哲學,認清人終將單獨面對自己、面對艱難與死亡;既無法依附,亦無法代替他人決定與承受。


獻給摯友俐元。200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