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04 15:34:00尚未設定

電影筆記{再見列寧}Goodbye,Lenin




如果台灣哪一天真的被大陸給”統一”了,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和世界?就算不談政治,不論統獨,我們真的能夠自在的身處於簡體字,繞口京片子環佈的大陸社會環境中?!(當然,這是我的刻板印象)


這樣的比喻不知道恰不恰當,而「再見列寧」描寫的就是男主角亞利的媽媽是東德的社會主義激進份子,她相信共產黨社會主義下的世界才是完美而詳和的,卻在意外撞見兒子在街頭示威的當晚,心臟病發昏迷了八個月,然而當她醒來時卻是東西德一統,柏林圍牆倒塌的極端轉變,為了怕母親刺激太大,心臟負荷不了,亞利決定在母親面前編織“一切如昔“的善意謊言,他要如何讓母親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柏林圍牆的倒塌,除了意識形態的丕變之外,相對的資本主義的大量入侵,舊東德時期的衣食住行完全被西方文明所取代,可口可樂進駐,美式商店陳立,舊時期的民生物資完全被新式物品取而代之,亞利必須在物資缺乏的情況下,到跳蚤市場找尋舊罐頭標籤,將新罐頭的食用品裝在舊標籤罐頭中,更進一步要求姐姐穿回舊時代破舊的衣服,並在母親返家之時,將已被翻新的房間重建回原貌,甚至在母親生日當天夥同鄰居及花錢僱用鄰近小孩在母親床前唱東德時期歌曲,上演一場大規模的詐騙行動。母親欣慰的看著亞利為他帶來的美麗驚喜,滿足的沈浸在偽東德理想的烏托邦桃花源裡。


在母親病情漸緩,身體好轉之際,忽然興起了看電視的念頭,苦惱的亞利,找來了有線電視公司的同事幫忙,用一台攝影機,建構出一連串荒謬爆笑的“自製電視新聞”,亞利必須算好時鐘上的整點時間,一秒不差的播放同事自拍的東德新聞,藉此瞞混過關,日復一日,漸漸的,無可預期的驚喜一再地發生:母親意外地看到窗外大幅的可口可樂廣告布條,亞利只得再商請同事拍了一則『東德領導善意開放外資入關,展現寛大胸襟』的新聞,但終究,東窗事發的日子終將來臨,母親在一次意外發現可自行行走的機會中,走出了家門,面對著迥然不同的社會景觀,母親惶惑的走在街道上,幸好亞利和姐姐及早發現,而將母親帶回家中,母親因過大的衝擊住進了醫院,女友終於忍不住背地裡將實情透露,病危的母親語意深長的告訴混然不知的亞利,該是把當初因立場不同而拋妻棄子的父親給找回來的時候。


全家團圓之際,用心良苦的亞利,找來東德時期曾登上外太空的太空人,錄下這個白色謊言的最終作品,明白一切的母親在影片中,一邊看著亞利精心設計的『東德領導以人和為立場,實行退位讓賢,東西德統一的完美大結局』,一邊欣慰的看著亞利,選擇將事實深埋在心中,並在數天後安詳逝世。



影片末了,曾經參與這段謊言的親朋好友們在天台上緊鄰佇立,一同參與母親的最終遺式,亞利將裝滿母親骨灰的火箭筒射向空中,口中唸著:

「東德是母親心目中的烏托邦,母親帶著不滅的信念在空中看著我們。」



誠如愚公移山一樣,「再見列寧」主要描寫的,就是一個孩子因對母親的摯愛,幻化成想為母親創造奇蹟,維持母親健康和信念的終極目標,所引發出的種種不可能的任務。或許對共產黨主政下執念馬克思共產主義的信仰者來說,看著祖國的體制瓦解,和共產主義的傾頹,是一種不能再沈重的悲哀,可是編劇兼導演沃夫崗貝克選擇用黑色喜劇的方式,呈現大時代變遷中,小人物無力對抗政治洪流的無奈。不過,畢竟時代不同,角色及立場不同,我雖然無法體會身處其中的感受,卻也看到了一部用奇特歡笑所堆砌出的美妙電影。



除了屢創佳績的票房外,「再見列寧」更是奪得了2003年柏林國際影展『最佳歐洲電影』。更在號稱德國奧斯卡獎中,勇奪最佳導演、最佳劇情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觀眾票選最佳年度電影等多項大獎。從觀影者選片角度中最切合人心的指標:「觀眾票選獎」來看,得到了「觀眾票選獎」,幾乎就等於觀影保證,在這個極度嚴肅和虛偽的世界中,這樣的電影不看,實在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