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03 20:43:00沉默的鸢尾

『所谓闲言』爱情故事

我对通俗故事从不怀有叙述的偏见,这点我们的前辈本雅明早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里带了好头。记得去年的此时我还在杭州过着黄大仙般大隐隐于市的日子时候,某日踏进那个作为我唯一与外界呼吸窗口的“风入松”抬眼便赫然迎来摆在正中间的《红苹果乐园》一摞摞,作为新一代畅销书掀起的“红色旋风”,它确实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我相信大部分的小女孩一定是一看见就像被美杜莎魔法钉了身般锁在那里不动,我也从他们的眼神里读出了这个“畅销书时代”粉墨登场的最新力量,影视剧情小说。
这些影视剧情小说通常都有这样的既定框架,男主角都一样的帅气,也一样的骄傲不逊,却往往被一个平凡的女孩子征服。多像一场午后一个打盹时间内的慵懒爱情,抑或是一种精神上的“意淫”,醒了,至多伸一伸懒腰喊一个舒服,其余,便什么都没有留下。今天我不预备像我所崇拜的伍尔芙那样动不动由小说就扯到了意识形态,因为我知道编剧们的炮制还是经过调查研究的,起码很贴近现在大多数女孩的审美,圆每一个灰姑娘的现代金梦。“做一个爱情透明人,让自己生活在爱情阳光里。”这已成为新生代炫酷一族的爱情宣言。这么说真不符合我的女性立场和对现代化的美好期待,可惜常常我们的少男少女们,就是喜欢这种被我称之为“ice-cream”的梦幻甜品。
既然要娱乐,就要迎合大众趣味。文学从以往那种我们认为的需要仔细阅读才能明了的东西,变为以轻松为指归的消遣。翻开这些一律装帧精美的书籍,更像是浏览一堆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现在影响文化生产的主流受众群已经是被商业电视、网络、流行歌曲喂养起的一代,他们的口味已定型。而在他们掌控阅读选择权的今天,更是传媒一体化的洪流滔滔演进的今天,这就是我们所深处的消费社会的现实。曾经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如今传媒的力量经过技术和传播的放大后,更证明了它的影响力。在此之下文本作品和影视的“联动”自然变得频繁,从畅销书到热播剧或者从热播剧到畅销书,互动使大伙儿形成了一种共生共荣的状态,说经济一点,是“双赢”。而它塑造出的潮流,必然是在写作时就考虑将来转化为电视剧的因素,用咱们韩毓海老师的话就是,怎么来事怎么来,那本韩国新生代“偶像作者”的《那小子真帅》即是。
类似《流星花园》、《红苹果乐园》的宣传阵势,故事并不新鲜,倒是从充斥着新新人类网络用语的痕迹中还能看出它的一点“现代”来。可饶是这样,它的评价仍被炒到“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是没有资格与别人讨论爱情的。”的程度。这倒真的让人很想问一句,如今的写作和什么有关?韩老师曾在课上感叹知道余杰(北大学生)的要比知道李零(北大老师)的人多得多的现实,他笑言如今我们的文学史还能以鲁迅开山,若几个世纪后的人们纂史纂到以卫慧、韩寒来开山,那就真有些像经济学里理性分析的劣币驱逐良币了。如今人们的文学成就已与他作品的发行量密切相连,而印行的册数又直接与包装你的书商有关。用韩老师惯来的不无调侃不无苍凉的语调就是,将来欲走余杰之道路者现在就去与他们搞好关系吧。与他们厮混多了也就自然了解了文学内部的机制,了解了我们受众最新爱看的东西,何愁做不了卫慧?当然,若你的追求便是卫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