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25 22:14:12小狐狸

[狐說]傷腦筋的Gmail

我很早就知道Google推出超大容量免費信箱的事情,也知道Gmail宣稱尚屬測試期、不開放直接申請、必須透過有Gmail帳號的人發出邀請函,其實是一種「奇貨可居」的策略,從此「@gmail.com」隱隱成為另一種辨識身分的標記。我不喜歡被辨識,更不喜歡以此辨識我所有的人際關係,加上,更重要的,那麼大的信箱容量,我到底要拿來做什麼呢?於是,明明知道身邊有許多人都有邀請函在手,卻懶得去領一張回來。

後來,在網路上提起這件事情,意外地有個朋友給了我一個Gmail。我想想,平日自己的信件多半習慣收回outlook裡面,另外整理、歸檔,也許Gmail這種不提供收件軟體下載功能的信箱(其實我知道有人寫了程式改善這一點),就應該拿來存放一些很佔空間、不需要長久保存、但又總是得找個地方放著、不能當作垃圾信擋掉的東西。於是,我拿來當成工作用的信箱。所謂工作,大部分是教學,Gmail雖為英文介面,但一些功能的設計對我而言還算簡單好用,與學校、學生聯繫,以及更重要的,用來收學生的作業,就真是很實在了。另外,研究計劃之類的工作也難免需要與其他人、其他單位聯絡,純屬公事、不涉私誼的訊息傳遞好像也應該和我其他那些充滿個人胡鬧風格的信箱區分開來,稍微正式一點,顯示的信箱使用者名稱不宜搞怪,更不可隨隨便便地換來換去,給自己穿戴各種不講道理的面具。

基於天生的小氣,以及後天養成不可浪費的家族傳統,我很高興能夠為這個信箱找到明確的定位,那表示我不會浪費這從天而降的1GB了。

接下來的幾天,我利用自己的各個信箱與Gmail信箱往來測試,慢慢地熟悉Gmail的設定方式。直到有一天,我的信箱裡出現了六個邀請名額!那一刻其實比自己得到一個信箱還愉快,因為在幾天的實驗之中,我慢慢發覺Gmail似乎真是個頗熱門的玩意兒,自己原先無可不可的態度搞不好太耍大牌了;那麼,能有機會把一個還算熱門的新玩具送給朋友,確實是很興奮哪!但因為名額只有六個,這六個用完之後什麼時候會有下一批、會不會有下一批,都還不可預料,所以這頭六個當然要特別謹慎使用才行。首先考慮的自然是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自己的妹妹、多年的死黨、社團的摯友們....理所當然排在第一順位。可是這第一順位的名單還是遠遠超過了六個名額的限制。於是,第二個條件是:這些與我親近的人與外面的資訊世界孰遠孰近?常在網路上活動的,不時參加各種網路家族、部落格、新聞台的,或者具備較明確的理工背景、與電子業界往來頻繁的,我都假設他們應該早有管道獲得Gmail。我所能支援的應當是那些(和我一樣)處在資訊世界的外緣,其實仰賴資訊世界維生、聯繫其他大大小小的世界,卻又對它的規則完全不明究裡、對它的變動一概不知所措的人們。

我很小心地列出了自己的頭六個名單,並且尋找恰當的時機,在不為其他人注意的情況下告知這項訊息,詢問他們的意願。六個人的答覆如下:
1.A:「要那麼大的信箱幹嘛?」
 我:「可以拿來收學生的作業啊!」
 A:「可是我又還沒有學生?」
 我:「呃,有一天會有啊!」
2.同上。
3.C:「我已經有一個信箱了啊!那就夠了。」
4.D:「可以用outlook收信嗎?」
 我:「其實是不行的,不過我知道有人寫出程式支援了,要去下載啦!」
 D:「啊,那好麻煩,算了吧。」
5.沒有回應。
6.沒有回應。

這真是不可思議。我的朋友們都和我一樣,對這個早就熱鬧過了的資本主義玩具毫無熱情,對於自己很可能處身在這個世界最寂靜最荒僻的角落,也都甘之如飴。

事情演變至此,忽然間不是「誰需要Gmail」的問題了,而是,「誰會礙於交情而不拒絕我發的Gmail?」....原來名單的擬定出於我對他人的判斷、認定,此刻卻成了我理解別人、探索他們如何看待與我的交情的依據。

可慶幸的是,這些人雖然都說不需要,但都還是勉為其難地接受我的禮物。於是,我總算暫且順利地送出了四份邀請函。為了與剩下兩個沒有回應的人聯繫,我甚至打開了從來不用的MSN,試圖逮到在線上流連忘返卻不肯回我信的兩個臭傢伙。在我逮到第一個之前,意外發生了,本來剩下兩個的Gmail邀請額度,忽然間又被灌飽成六個了....

天啊!孤狗大神,您瘋了嗎?我這裡可是某種意義上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哪!還是,大神想要考驗什麼嗎?考驗我的人際網絡?考驗我的推銷能力?還是考驗我的戰鬥意志?

接下來的幾天,我一直陷在這種困境裡:好不容易送出一或二個邀請,馬上又被灌飽成六個!

雖然網路上仍然持續有人在詢問如何可以取得邀請函,雖然Google已經推出了spooler促進邀請函的交流與供需平衡,然而對我而言,發出一張邀請函畢竟等於和這個人通信、列入彼此的名單,縱使我的Gmail信箱已經定義為公務用,但與完全不相識的人締結某種關係,我(為數不多範圍不大生活中幾乎沒有但發作起來萬夫莫敵地固執的)潔癖終究無法接受啊。

好不容易,某一天,孤狗大神終於聽到我的呼喚,停止灌飽我的邀請名單,我才能平安地把手上的邀請函前後共計十二份通通發完。這其中還包括一個好友完全不想要Gmail信箱,衝著我把發邀請函說得好像直銷商老鼠會發不出去沒有業績很可憐的樣子,慷慨地答允接受一個,她說她會「備而不用」。我以為「備而不用」的意思是:取得邀請函、完成信箱申請程序、但是不使用這個信箱──顯然我錯了。我親愛的朋友收到邀請函完全沒有打開信件的意願,直接刪除了。這是她定義的「備而不用」。

我們本來都以為,這個時代的電子郵件信箱位址其實是一種身分的表徵。就像住家地址填的是鴻禧山莊或汐止,其實不過是比肉體更加微不足道、更加脫離人的內在本質的外殼而已,卻總是被拿來代替一個人的姓名、性情,而成為這個人的標誌。在我看來,這些外殼所代表的價格及其相應的社會地位,其實遠不如「221b Baker St」──這間屋子、這條街都與一個不存在的人物互相填補,容納了各種追索與仰慕,甚至讓人們藉以想像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一種價值。Gmail是什麼樣的表徵呢?對我而言,Gmail最重要的價值是容量大而免費,這就與其他信箱不同了:很多信箱是免費的,包括hotmail、pchome、yahoo等,但它們容量總顯得侷促,動不動就會非常不禮貌地把別人送來的食物一股腦兒通通吐出來,尤其pchome光收自己的廣告信就幾乎撐死,yahoo縱使即將調升容量、也因為過多的廣告垃圾都衝著它來而令人厭煩。另外有些信箱容量很大,雖然不及Gmail,但實際使用量早已綽綽有餘,只是它們多半要收費,是的,即使仍為在學學生,我的學校提供的信箱仍然是要繳錢的。除此之外,Gmail的優勢在哪裡呢?根據「六度分離」而提供六個名額的邀請函,可以推測,有朝一日,Gmail要把大家都google在一起。如果每個人都用Gmail,似乎直接威脅到其他系統的生存,Gmail可望成為最龐大最基本的訊息交流傳遞管道。可是,到了那一天,你也Gmail我也Gmail,Gmail就不稀奇了,它不再能夠辨別誰是資訊界的三葉蟲、誰是資訊界的複製羊,誰是阿婆挽面的細線而誰又是奈米左旋C。

有一天還會出現更稀奇的玩具。也許仍然有機會經我傳遞,也許不會。但如果你有以下幾種玩具,請一定要傳給我,那是我夢寐以求的標記。

   @land.of.illusion
   @takuanyuan.com
   @221b.baker.st



註:「資訊世界的三葉蟲」一語出自於一個可愛的準媽媽,也是Gmail老鼠會的銷售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