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24 16:11:46尚未設定

惟楚有材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了一段春秋時候,蔡國的大夫聲子和楚國令尹(類似後代的宰相)討論晉楚大夫孰賢的對話,聲子說:「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又說:「雖楚有材,晉實用之。」這段話其實是要強調,楚國的人才雖多,卻不能自用,多半都流失到晉國去了。流傳到後代,不知怎的成為楚地人民沾沾自喜的一種認知,並改造成「惟楚有材」這樣的話,彷彿只有楚國、楚地,才是真才子出產的地方。

古代的楚國,相當於今日洞庭、鄱陽湖流域,疆域最大的時候,還包括了今天的太湖流域,現在的湖南、湖北、安徽一帶,秦以前皆曾屬楚國。 的確,自古以來,不少高才之士都是出身於此。屈原的楚辭,豐富優美,劉勰《文心雕龍》稱它是「金相玉質,百世無匹。」莊周的論文,就文學而言,風格迭宕,文采燦爛;就哲學而言,推論高妙,玄思超遠;他們都是楚地的驕傲。此外,楚地更出產了數不清美麗的神話傳說,成為中國文學素材主要的來源之一。這一切和莊重質樸的北方文學比較起來,的確是風格完全不同,研究者將這些歸於自然因素的差異;中國南方多崇山密谷、大湖深澗的地理環境,一年四季雲霧繚繞,秘境處處,賦予南人綺麗幻想的能力,故能孕育出楚地文學獨特的色彩。

月前至湖南旅遊,在名勝「天心閣」前看見一位大哥紮馬步拿著大毛筆蘸水,就這麼在地上行雲流水了起來,字寫得還挺讓人讚佩,不過地下就到處躺著「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對句。 哈!才子都給了你們楚地還不夠,還要您這兒最盛,真是自大到了極點。相信不止在此處,兩湖流域,整個楚地人民應該都以為自己家鄉才是楚材的溫床吧!此後在湖南幾乎每至一古蹟名勝都看得見「惟楚有材」這樣的楹聯,不知其他的外省遊子到此看了作何感受?

今天楚地楚人或許沒有多少會讀《左傳》或《楚辭》、《莊子》,卻是人人都篤信「惟楚有材」這個說法的。這證明了文學也許不會流傳光大,自戀卻是千古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