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隨筆」- 森林中的小木屋
一直很嚮往鄉村,那種與大地比鄰而居的生活。
比如美瑛那種寬闊的平原與其上一簇簇的森林地,春天有陽光也有驟風,夏天晚上涼爽而星空滿天,而從秋天一路到冬天則越能感受周遭一切都靜止只專注於一呼一吸,收起忙碌的腳步只是純粹的存在。
假如能換一種生活方式,輕鬆悠閒的那種,我大概就能夠悟透更多的事情。
我一直都如此想著。
然而,這陣子讀了一本書『告別娑婆』,某一段中寫道:
神沒有創造過這個世界,連美好的一部份都沒有。
這對我是一種極大的衝擊。
我一直認為,神創造了世界,也許我們人類把物質界自然資源耗盡,污染了大部分的綠地,扭曲了價值觀,所以世界某一部份看起來不這麼美好。
但這本書篤定的說,神不僅沒有創造這個世界,甚至我們根本就是活在夢中一般,而這夢中的世界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感受到的肉體與死亡都是虛幻不真實的。
雖然某層面上符合佛教大千世界的說法,但由於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麼直接而篤定描述,著實讓我一時難以接受。
於是這兩三個月只要我腦中有一點空閒,便會靜靜的思考著體會書裡的含義,這造成我對世界有了不同的看法。
最近,有韓國有一個節目『森林小屋』,邀請藝人獨自生活在森林的小木屋,過著與世隔絕且凡事靠自己的生活。他們砍柴生火取暖,享受與森林為伍,徹底放空的生活。
我反思自己是否想過同樣的生活,心中卻忽然飄來一個念頭:這個世界不存在。
如果這個世界不存在,那過什麼樣的生活會有什麼差別?
如果世界不存在,那我的煩惱是否存在?
如果世界不存在,那麼那些教條還有意義嗎?
如果世界不存在,美好的感受也是虛無的嗎? 還是這種美好也是一種幻象?
如果世界不存在,那我現在所感知道的自己存在的本身是否也不存在?
一個人的特質個性是否如同一首被錄製好的歌曲,每一個轉折高低都是事先早已寫下且排列好的音符?
這麼想來一開始確實令人沮喪消沈,但深入其中卻有著不同的意義。
因為書中還說到,我們唯一的目的便是要從『夢』中醒來,而醒來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根本沒離開過最初的光芒中之中,只是我們在夢中以為自己離開了、分裂了、獨立了。
有一陣子,我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我自己,或者說我可以選擇成為那個人,用他的生活方式生活,穿上他獨特的性格,就像是一種角色的扮演,只是我「現在」選擇我這個角色進行這個故事來體驗。
如果一切都是夢,那麼我是誰並不重要。
如果一切都是夢,那麼我在哪裡並不重要。
如果一切是夢,我的煩惱根本是妄想。
一切都不重要,除了從這之中體悟到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