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5 15:47:36海羽毛

轉換的現場

  會不會有什麼是可以在世事更迭之後而傳承不斷的?動亂的年代裡,語言、風俗習慣、人情冷暖,甚至是統治者、國籍,隨時都可能動搖。遑論生命。而或許、或許日治時期的小說家就是抱持著這種想法在進行小說創作的:想要留下一些有可能傳於後世的作品,或者也有可能是簡單一點的答案──給現世的人一點鼓勵以及回應。    

  ●傳統與現代的轉換

  日治時期的台灣人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轉換,在政治上,迅速地成為次等國民,而非在清朝時候最為先進的行省。面對著初期發生在台灣本島上的大小戰役,以及在日本殖民確立之後,緊接著實行的嚴刑峻法和許多新興措施,在在都令他們感到陌生以及惶恐。舊有的事物在不知不覺之間,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改變著,例如家風。
  在呂赫若所撰寫的小說當中,主人翁剛開始對精通日本殖民世界運行法則的弟弟抱持著消極的態度,不主動、不拒絕。而弟弟越來越得寸進尺地把所有所能撈的好處全都佔盡。而主人翁在小說的最後,回想起當初一家人在共同面對家中大事時,所共同展現出來上下一心的團結,感到無限地悲傷。或許我們可以依此文本由小見大,將家庭情況投射在他所看見的日本殖民政府也無不可。在傳統的價值與新政府的、現代的價值之間,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產生了劇烈的衝擊。

  ●血統的轉換

  同樣都是黃皮膚黑頭髮,但是,到底是為了什麼使得我和你不能成為「我們」?情感是人與人之間最為珍貴的財產,而小說中描寫的主題就在於,當雙方其實都已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時,還是很容易在那些可以更近一步了解對方,甚至是當成自己家人的時候,針對對方的血統而進行分隔的動作。這種小說主題搭配著歷史的時代背景時,讀來多有諷刺的意味。畢竟殖民政府是希望可以將這些人民「皇民化」,卻又不讓那些已經「皇民化」的人民得到真正的認同,甚至更進一步地創造出了血的洗禮。雖然濱田隼雄以及龍瑛宗這兩篇小說尚未極端至此,但是其中也可以稍稍讀出一些就算在平民階級之中,台人與日人仍無法以平輩相交,在兩者之間仍有著無法被情感跨越的血的鴻溝。

  ●生者與死者的轉換

  再也沒有辦法重新來過一次的生命,就在醫療制度下輕易地被犧牲了……。
  〈水癌〉以及〈無醫村〉兩篇小說堪稱是日治時期倍受注目的醫事小說,當中揭露了在殖民政府的現代化以及殖民化下所實行的現代醫學是帶給了平民社會的劇烈衝擊。對於上層社會的人來說,現代化的醫學或許的確是讓他們得到了更完善的醫療照顧,但是,很不幸地,在下層社會卻剛好相反。整個資本主義化後的醫學就這樣子地被壟斷,而傳統的漢醫則日漸凋零。在面對著自己兒子屍體的母親,心中所感所想是什麼呢?在那時仍要僅記著包個紅包給醫生,麻煩他幫忙開一張診斷書的她,心中所想的是什麼呢?
  「勿為逝者傷悲,請為生者流淚。」

  在轉換的現場,所有細節都值得被注意、探討,小說雖非史料,但是它仍是代表了那個時代作家們的所見所聞,也是不可以被忽視以及取代的一種材料。

‧200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