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5 22:27:24李旭祥

追風箏的孩子 --「為了你,再一千次!」




書名:The Kite Runner

作者:Khaled Hosseini
 

這幾年台灣圖書市場裡,翻譯小說大行其道。其中有幾本暢銷書尤其帶著領頭羊的地位,更加強化目前翻譯小說在書店佔有的地盤。通常小說有了改編電影的加持會賣的很好,但是有幾本超級領頭羊反過來引領電影,有時還發現改編的電影遠比不上小說的轟動。最了不起的Super Seller當然是達文西密碼,再來的兩個異數,就我個人觀察,就是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及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這兩本書。其中,追風箏的人,係作者的處女之作,一鳴驚人。全球銷售千餘萬冊,讓人不禁要探究,它轟動的爆發力從何而來。

 

追風箏的孩子是個關於背叛(Betrayal)與救贖(Redemption)的故事。它以阿富汗近代歷史為背景,呈現史詩式小說(epic novel)的風貌。

 

作者是在阿富汗出生,在美國受教育的阿富汗人,小說是用英文寫的,所以我把它歸類為英美小說。由於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說,和許多的作家一樣,成長的背景,很自然描繪進入畫面之中,使得故事的開始自然的充滿阿富汗動人的風情,也使前半段自傳的色彩非常濃厚,前半段故事涵蓋親情、友情、以及對友情的背叛這三個主題。主角Amir是敏感,內向,喜愛文藝的富家男孩(難道不是作者本人?) 他與父親彼此的深情毋庸置疑,然而父親個性強悍,受人敬畏,是個像頭大熊一樣的豪邁漢子。相對之下,Amir對自己的斯文怯懦十分自卑,渴望得到父親的讚賞。富裕的家裡僱有僕人,是屬於在阿富汗社會地位較低的Haraza種族。Hassan是僕人之子,也是Amir從小最要好的朋友。說是好朋友,兩人間有主僕地位不同與種族地位不同的雙重鴻溝,所以Hassan實際上是Amir的僕役。但是對小孩子來說,問題沒有那麼大,除了Amir要上學之外,兩人成為形影不離的朋友。

 

風箏大賽是前半段故事的一個高潮,Amir辛苦練習,盼望奪得名次,得到父親的肯定。風箏賽事的玩法,是小孩子殺氣騰騰的鬥爭。在比賽中,將風箏接近對方的風箏,放到比對方別人更高的位置,然後倏地下切,將別人的風箏線割斷,讓它墜落地面。小孩子還要去把擊落的風箏追回來,做為榮耀的戰利品。當Amir將敵人的風箏斬殺下來,Hassan就是那個狂奔跑去把戰利品追回來的忠心耿耿的人。但當中表現出來的,絕不僅僅是忠心的僕役而已,更是絕對熱血的、赤裸裸的忠實友誼。當Amir將空中最後一個僅剩的藍色風箏打下來,Amir說:「Hassan! Come back with it!Hassan邊跑邊回頭大喊:「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為了你,再一千次!」這是書裡最讓人動容的一句對話了。

 

然而,就從這裡,忽然變了調。故事裡有一個壞蛋的角色Assef,他極端鄙視Haraza人。在Hassan跑去追藍色風箏時,Assef抓住Hassan加以欺凌。隨後尋找來的Amir看見了,但是個性怯懦的他不知如何反應,不敢挺身相助。事後,他無法面對Hassan,更無法面對自己,反而選擇進一步傷害Hassan,背叛這份無價的友誼,以掩飾自己的不堪。

 

隨著蘇聯入侵阿富汗,Amir與父親移民美國,辛苦討生活。描寫的內容與許多移民故事的心路歷程十分接近,平實而溫馨。作者特別突出了回教文化對於男女婚嫁保守傳統的一面,一種異國的美麗色彩。

 

故事後半段,Amir旅美多年後,回到被塔利班(Taliban)政權控制的阿富汗,試圖找到Hassan的兒子,帶回美國撫養,以為他生命的救贖(Redemption)。作者毫不客氣的控訴、指責:在塔利班的控制之下,阿富汗已經成為人間地獄。塔利班是最極端的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阿富汗多年的戰亂,無意中使塔利班在權力真空中接掌了大部份的阿富汗。塔利班粗暴橫行的教義警察行為,令全世界瞠目結舌。他們對可蘭經教義極端的解釋,使得阿富汗人幾乎難以活下去。例如,婦女嚴禁就學及工作,使學校與醫院立刻停擺,連店舖的,做雜工的都不能繼續。多年戰亂阿富汗本來就死了許多男人,無法賺錢維生的寡婦只得把小孩給孤兒院,自己也不知何處去苟活。Hassan與妻子被土匪般蠻橫的塔利班殺害,Amir必須遍尋孤兒院,找出他的下落。

 

故事精巧的安排Assef已經成為頗具權勢的塔利班成員,與AmirHassan之子三人相逢激盪,演出另一段的Redemption(贖回)。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冒險故事,比起全書的紀實風格似乎有些過度戲劇化。

 

一位美國朋友對這部小說的評論是:「不用廢話,買來看就對了!絕對令你感動。」我相信這說明了絕大多數美國人對這本書的看法。小說出版在911世貿攻擊事件的一年多之後,美國人渴望要瞭解,為何這些伊斯蘭世界的人,對他們如此仇視。這本書提供了他們想要的答案,那就是:大多數伊斯蘭世界的人是溫和理性的,持著仇恨的穆斯林,只是最激進的少數伊斯蘭教徒,他們的恐怖及非理性,連一般的穆斯林都因而受害。換句話說,作者相當程度以身為穆斯林的身份,附和了美國人的觀點。

 

但是我不認為作者刻意討好美國讀者。我確定作者完全沒有「消費」阿富汗的念頭。儘管我對故事仍有兩個疑問:第一,三人狹路相逢的戲劇化巧合,畢竟減損了史詩小說的風格。第二,作為故事最大壞蛋的Assef,青少年時崇拜希特勒,長大後就變成塔利班,這種將壞人掃成一類的作法太膚淺,太美國觀點了,使作者苦心孤詣描述的政治背景的說服力大為降低。

 

儘管如此,作者對阿富汗苦難的描寫是真誠且刻骨銘心的。這是一部值得讀的作品。

映彤 2011-01-20 21:51:28

為你千遍萬遍....

看這本書,感受到書中主角的悲傷情懷
一段令人動容的友情~

甜蜜蜜 2010-06-04 16:13:49

有一種

曲高和寡的感覺

可以再平易近人一些

才能更貼近一些

版主回應
謝謝甜蜜蜜的話

會選幾本好看的書 做平實的書介 希望讓您喜愛
2010-06-05 21:38:26
路痕 2010-05-30 09:20:13

阿飛路痕是我在兩個新台的不同名字
一個畫畫一個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