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1 07:48:26sanxue

從兒童寫作談起


◎文:蔣常美  本文刊於三學講堂創刊號

一、因使命感而承接兒童作文班

在大家的深情期盼下,三學講堂成立了,正所謂有善願就有善緣成就,感謝幕後推動的眾善們,沒有他們的引介,我也不會有此學習成長的機會。

首次面見安慧法師時,談起講堂的成立,希望除了佛學的課程外,還要推動慈善公益活動,其中一項是兒童作文的輔導。因有感於現在的兒童寫作能力普遍低落,以及學校課程安排上的受限,(尤其作文將列入高中入學聯考計分,已經驚動了家長和學子們。)為此我一口承接下來。不是我有專才,而是受上安下慧法師及志工們的誠摯感動,以及身為社會人的使命感,希望效以棉薄之力,不管我的能力如何,但誠意絕對十足。

二、在教學中,提升孩子的寫作興趣

話說回來,小學教師已退休六、七年了,對目前的教育生態、學童的學習能力、教師的指導方向…等等,著實有生疏感。我不禁懷疑自己能否勝任,為了這件事,我走訪了現任的國小老師,向他們請益對兒童作文學習的看法。

大致上仍以生活的體驗作基礎,再透過看、聽、感、想、做等感官經驗去了解事物,藉著觀察、思考、回憶、幻想等方式,來表達對事物的感覺,這跟以往的作文教學並無不同。差別在現在的孩子不同於以往。現在的孩子,在E化的資訊中,聲、光的刺激,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主軸,他們的訊息、知識來得快速、直接、不需要思考,而反應在作文裡就是不會聯想,有時簡短得如同問答題,而且說不出原因或理由,或是掌握不到重點與關鍵。雖然說起話來好像很伶俐,其實沒有邏輯,或者說得出,卻不會用文字表達。

至於閱讀更不能專心,也缺乏興趣。其實從閱讀中可以吸收資糧、並領會多樣化的表達技巧。這正是現在的學童學習寫作,所要面對並突破的瓶頸。在多次教學經驗中,我不斷的修正自己的做法,唯恐出現反效果。從孩子不喜歡作文,又不會寫作中,尋求補救的辦法,希望能引發孩子對寫作的熱情,不要因噎廢食失去興趣。

三、利用閱讀、復述、圖片、提示等引導學童

目前這班學童以二年級程度占多數,因此採分開上課的方式。低年級部分以閱讀故事並復述故事開始,這才發現,多數孩子無法完整復述故事,表達能力仍嫌不足,於是改採簡單的延長句子,用各種不同的角度擴充句子,讓他們充分的發揮想像力,同時也練習尋求文字表達。

接下來用圖畫順序,練習分段發表,再統整為一篇文章,這方法起初有點困難,必須透過提示引導,再綜合大家的發言,將段落順序確定。可是在自行寫作時,還是表達不理想。為了鼓勵他們,我不要求內容有多豐富,只要文句通順就好。但寫作過程中不懂的字彙太多,幾乎都以注音代替(因多數孩子不愛思考,注音是快速的解決方式),當然,為了奠定好的語文基礎,我會要求儘量用文字表達。

至於高年級部分,由於他們經驗較多,思想也較成熟,一般只要提示思考的方向,從認清題目、討論主旨、收集材料到佈局、分段,一篇文章的完成應該不致於離譜。只是文句的表達能力,還需要多讀,多看、多寫才能提昇。

四、多閱讀、多思惟、多練習才能寫出好文章

至於要讓文章生動,需要有修辭的技巧,以及敏銳的思維,這更是非得靠自己的努力不可,老師只能教學生方法,卻不能替學生思考。為了考慮到他們寫作的經驗不足,所以也提供了範本,作為仿作的參考。寫作的學習是漸進的,必須從基礎紮根。要打好寫作基礎又需從閱讀上下功夫,只有多閱讀才能開拓更寬廣的視野,讓自己在寫作上如虎添翼,揮灑自如。

從近幾年來的聯考,或學測的作文題目看來,已逐漸擺脫傳統的嚴肅、呆板的外貌,取代的是多元、開放、趣味化或個性化的設計,這也正說明了當前的作文教學必須走向生活化、多樣化的設計,袪除孩子對寫作的恐懼感。我相信只要透過適當的引導,每個孩子都有寫作的能力。有了寫作能力的加持,將來不管投入那一種領域都將增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