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孤獨六講-倫理孤獨》思「婆媳」「親子」之悟
心裡很震訝
倫理與暴力的字眼怎會結合在一起
然而《孤獨六講》我最喜歡聆閱的就是「倫理孤獨」。
或許從小我內在就有著一股叛逆的因子吧
內容中提到婆媳之間的關係
描述到東西方對這關係的差異性
以下是一段蔣勳老師的談到的內容
也是引我省思「親子」之感悟
「我們打開我們的電視
我們的八點檔連續劇
永遠在討論婆媳之間
婆婆也哭
媳婦也哭
婆媳關係不是倫理問題嗎
為什麼兩千年來
從來沒有解決過呢
然後婆婆也覺得委屈
媳婦也覺得委屈
我在想如果在西方
婆婆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女性
媳婦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女性
如果她們是獨立的女性
自己本身不夠完整
這個婆媳當然出問題
所以因此
我常常覺得我們是不是在討論
這樣的問題 議題
我們只放在倫理裡討論
而沒有放在都孤獨裡討論」
當我聽完這段話
我腦海中喚起一個「親子關係」的念頭
小女兒邁入青春期
她開始有著她自己思考模式
先不論這些思考模式是否正確
(至少她在主觀的認定是它正確的)
代表著從聽父母的話開始轉變了
也開始有著與父母不同的想法與觀念
當然
也開始有著磨擦與矛盾
小女兒與媽媽總有些矛盾與衝突
女兒認為媽媽總是怎這樣 怎那樣
媽媽認為女兒好像變壞了 怎會那樣 那會這樣
也就~小女兒的"這樣"與媽媽的"那樣"就不同調
也就~小女兒的"那樣"與媽媽的"這樣"也不同調
似乎"這樣與那樣"永遠是兩條平行線
甚至成為一場爭議的引火種子
而我也逐漸成為兩平行現中間的"信差跑者+潤滑劑"
女兒曾經問我
"爸 我覺得你比媽媽有道理 好溝通"
"什麼事到你這裡都變成沒事了 而且很正面"
我笑笑與小女兒說
"你開始在長大了"
"爸只是在學習如何與你一起「長大」"
"當你(指小女兒)告訴爸一些事"
"我就當做是你的同齡同學"
"這樣我可以聽懂你要表達的真正內容"
"當我要告訴你一些事"
"我又把自己當做是你的同齡同學"
"這樣你可以了解爸爸的要表達的内容"
忘了在那兒看過這句話
「子女不是父母的財產 他們有屬於他們的個體與特質」
當然
「父母也不是子女的財產 父母也有其個體與特質」
這並不是要分化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而是闡述一種的「尊重」的思想
或許用「倫理孤獨」字眼過於直接或有令人不適應
然而真的含意就在「尊重個體」
與兩個女兒的相處方式雖不盡相同
但「尊重」是主要立基點
由尊重而給於她們啟發 啟示的教育
這或許會比「要求式的教育」來得有效吧
倫理在中國有著宏大的組織結構
甚至可以擴大到九族之廣泛
「倫理孤獨」並不是要去摧毀這些固有的倫理道德與組織
相對地
是從「尊重個體」的基礎
建立倫理的建築體
如此才能有著真正價值的倫理結構
我沒有婆媳的問題
但從婆媳的問題
引思到親子的關係
其實也有是相通達的部份
而相通達的基礎
就是彼此必須先肯定對方都是獨立的個體
即是獨立個體
也就先予以尊重
自然之間的磨擦問題也就少了
就算偶而發生衝突
也能很快就就化解。
感恩「倫理孤獨」給予的啟示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