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06 03:45:31Quiff

Ritual 式日

ΦRitual 式日
庵野秀明(2000)

鮮紅的鞋與鮮紅的傘喲,
無人的鐵軌與翻覆的鵝卵石喲,
淹水的地下室與孤獨的浴缸喲,
秘密的四樓與上氣不接下氣的屋頂喲,
早晨六點的自我確認與腦漿碎裂的高度喲,
睡不著的噩夢與紅色電話的媽媽喲,
下雨的不安與天晴的自溺喲。

喂喂喂,監督,你知道明天是什麼日子嗎?

其之一‧

兩個人,一棟廢墟般的大樓,一台攝影機。自我確定與背棄,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導演在鐵軌旁撿到宛如棄貓的女孩,穿著紅鞋拿著紅傘的女孩。女孩每天換一種裝扮,每天臥倒在鐵軌邊,每天清晨六點在墜樓的邊緣確認自己還活得無恙。

女孩的媽媽活在紅色電話裡,總是破口大罵;女孩不太睡覺,因為恐懼噩夢;女孩討厭雨天,因為雨天屬於死去的爸爸跟姊姊。

而且,明天永遠是她的生日。

導演對這個按照奇妙規律行動的女孩產生了興趣。最初他每天出門會忍不住跑到廢棄的鐵軌邊找尋女孩的身影,漸漸的他無法離開這個女孩,漸漸的他搬入了女孩的秘密大樓裡,漸漸的他打開了攝影機開始拍攝,漸漸的他又放下了攝影機。

從好奇到關懷、從沙發到擁抱,又從親暱到厭煩、從發問到敷衍,從謊言到無法正視的真實,再到啜泣。

這是部關於救贖跟明天的電影。

其之二‧

看到《式日》裡的女主角藤谷文子,第一個想到的是《雨人Rain Man》裡,達斯丁霍夫曼飾演的自閉症病患。

他只穿同一家商店賣的同一牌內褲,書架上每本書都依序排得整整齊齊,照著電視節目單上的時間表行動,就連每天的菜單都不能更動。週一的芒果布丁、週二的電視猜謎,這是他不能動搖的生活方式,這是唯一能讓他心安的方法。任何企圖打亂這套規則的舉動,都會讓他不知所措,恐懼、驚慌。

這就是他的儀式,就像女孩的紅鞋紅傘跟浴缸一樣。那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外殼,也是對外求救的訊號。

式日,意思是預定舉行儀式的日子。對女孩來說,明天﹝她的生日﹞永遠是美好的,卻也永遠不會來到。於是她每天重複著一樣的行為,困在無法掙脫的昨日,困在自己編織出的謊言中,困在停頓的時光裡。

其之三‧

片中庵野秀明玩了個小陷阱。乍看之下,導演的角色似乎是個純粹的觀察者;或我們可以說導演是個實驗中的對照組,以自己的正常(千篇一律的穿著、與他人無異的思考模式),來凸顯女孩的反常(變化多端的打扮);甚至可以說是領航者,帶女孩走出自己的包袱。

其實他跟女孩一般無異。攝影機對他來說就是女孩的紅鞋紅傘,只有透過拍攝這個行為,他才能替自己的情感找到宣洩的出口。

記得有一幕,女孩一把奪走導演手中的攝影機,顛倒了拍攝者/被拍者的角色,當時導演臉上的神情顯得十分不自在,不安而且困惑。因為他的硬殼、他的儀式,他的生活規律被打破了。

當他對女孩不再感到興趣時,當他不忍心看女孩受苦時,他做了什麼事?他關掉了攝影機,停止拍攝。

我們都有一個讓自己心安的小魔法。也許是一根煙、一杯威士忌,一首歌或是一段詞。更也許是一張強裝出來的笑臉。這就是我們的儀式,我們的殼。導演這個角色在《式日》裡就是平凡人的縮影,只不過他用的是攝影機。

其之四‧

故事明明是順流而下的,卻因為每一天的日期倒數,「三十天前」、「十五天前」,竟產生一種倒置的錯覺。

隨著倒數慢慢逼近,不禁在掌心捏了把汗,對即將來到的結局緊張起來。沒想到,女主角一直掛在嘴邊的「明天」,來的時候居然這麼淡,也這麼明亮輕快。

「12月7日,這天是我的生日呢。」
那明天呢?
「三十日以後,未定。」

沒有比這更爽朗的結局了,雖然早料想到了,雖然有些惆悵。


http://www.imdb.com/title/tt026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