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7 01:26:54qmore

不敢相信這是學期報告

  大學聯考後,壓力全來了。
  就讀「升學率擺第一,學生死活沒關係」的國高中直升私立學校,六年的鳥籠生活,雖說沒有自由,卻也不用煩惱外界的一切變換,大家在這牢籠裡面,很有默契的培養出一起偷雞摸狗、一起唸書、一起吃飯、一起挨打、一起睡覺,連拉個屎都要約人一起去的革命情感。
  就好像一群蹲在牢房裡的囚犯,卻還天天唱著王夢麟的「童年」。
  這種認份與安逸,在大學聯考交卷後的那一刻,必須煙消雲散。家人緊緊抓著我的志願卡,徹夜向我述說他們的理想,還有對我人生的規劃,三個小時後,我才發現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於是我把「不想這樣」四個字脫口而出,他們的臉色一變,長嘆一口氣後走回房間,只留下好像連續劇裡的我,默默地坐在客廳,策劃如何帶著志願卡私奔。
  四周的同袍似乎都遭受到同樣的命運,成績失常、家人的好意壓力等因素,搞得錄取上的校系名稱,沒有一個字與自己當初用立可白寫在書桌桌墊上的一樣。父母總是說:「以後你就懂得我們的苦心了!」但是,他們卻無法了解我當下的心情。至今要我解釋自己為什麼就讀這個校系,老實說,我不知該怎麼回答。
  三年的計畫,卻趕不上幾個晚上的變化。生涯第一個能夠自己規劃的方向,就這樣被弄得歪七扭八。

  暑假過後,一切都改變了這麼多,而且即將包括自己……
  嶄新的環境,對於一直活在封閉世界裡的人,在享受新空氣之前,卻已開始試著保護自己。大一下,我捧著十足的熱忱加入一個社會性社團,想在課業外多增見些視野,但隨著日後的社團活動,我卻感到越來越迷失。
  記得有一次社團舉辦演講活動,招攬海報上過著斗大標題:「人脈就是錢脈,歡迎…」,頭六個字不禁讓我感到顫慄。也許這六個字不僅沒有錯,而且很適用於現在的社會,但是我仍然沒有辦法想像,這場演講將吸引到抱持什麼心態的人來,也不敢想像加入這個社團的人,到底有什麼樣的理想抱負。在我搞砸新學期的迎新茶會後,便淡出了這個對我影響深遠的社團。
  大學週遭的人也給我很大的感觸。大家都是從高中三年級升上來的,但相處的文化卻完全不同,不知道從哪裡跑出來的各種官方語言,把自己推上這個莫名奇妙的語言軌道,最後連思想也不被自己放過,常常思考為什麼會離系上活動這麼遠,又為什麼想不到自己扮演了什麼角色……搞的我的青春期,好像是大學才來。

  回顧了我過去的生涯歷程,似乎沒有任何的規劃,沒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決定。有時候看電視雜誌,許多人上了節目,述說大學生活充滿了社團、打工經驗,講起話來的架勢,難以想像他就是跟我同年紀的人,也有人一天到晚到KTV、夜店報到,感情世界可以很「多采多姿」。
  而我呢?課業雖然沒有太多被當的顧慮,但距離獎學金也連邊都沾不上;要玩,也沒玩到,別人問起:「喂!台中有沒有什麼好玩的?」我大概還是一付支支吾吾,講不出個所以然。不論是認真主義,還是極樂主義,我尷尬的站在兩者中間線上,不管是面對哪一邊,我都有一種偷雞不著蝕把米的感覺。

  我到底在幹嘛?我也不知道。

  不如說說對現在的期望吧。大三下的課頗重,不過這是自己選的課,重歸重,但也很期待在學期終了,那種安然過關的成就感。接著在暑假找份自己還算喜愛的工讀,邊上研究所補習班邊打工,才不會被書壓破頭。遠程方面,希望自己能上一家喜愛的系所,相信那個時候,能夠作出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抉擇。拿到碩士學位之後,接著當兵(希望在那個時候役期只剩三個月,不過不大可能…),也許在國內拿個土博士,也許出國深造,也許馬上出社會,在三十五歲之前找個賢慧的妻子,生兩個孩子,一女一男為佳……好像扯遠了。有時候會在腦子裡勾勒出未來的藍圖,但是經歷越多事,和汲取更多的資源以後,這個藍圖也隨著改變。這幾天時常閱讀有關生技產業的書籍,看到文中的人物,真的會湧現欽羨的感覺,這個情緒,就好像小孩子看到偶像之後,大喊著「我長大也要像他一樣!」
  這麼說來,我似乎對於現在就讀的科系沒有那麼排斥。是的,甚至可以說蠻有興趣的,只是,我感到過敏的,還是那個不能由自己決定將來的感覺。
  
  我還是算幸運的。

  無法捉摸未來,隨著還沒有把藍圖勾勒的很清楚,自己亦了解到必須持續摸索。沒有必要在了解之前,就趕著把自己侷限起來,不過,怎樣才算是真正了解呢?應該沒有人可以猜透吧!
  自己越寫越把自己搞糊塗了。「有志者事竟成」,在這個時候,它突然顯得格外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