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3 21:35:23斷捨離

楞嚴經 0016 ~ 0020集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16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釋迦牟尼佛後面指出來,佛的定叫首楞嚴定,這個地方的奢摩他就是指楞嚴大定,楞嚴大定是性定,就是本性本來具足的大定。諸佛菩薩是證得,所謂證得就是他知道,清清楚楚曉得自己有這個大定,所以在一切境界裡面不動搖、無生滅,而能夠照了一切境界,就叫做奢摩他,微密觀照。此地講的一闡提、彌戾車就是阿難自稱。我自己這個善根太少,就跟一闡提一樣邪知邪見,現在求如來大慈大悲開示我奢摩他路,叫我們捨棄邪知邪見。這就叫「隳彌戾車」,隳是把它摧毀,摧毀邪知邪見,通常我們講摧邪顯正,將我們正知正見引發出來,這是求佛。

.

《楞嚴經》實在是開智慧的一部書,可是還要我們自己會讀。所謂會,一定要記住《起信論》裡面佛教給我們受持的原則,「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我們就會開悟。不但讀《楞嚴》能開悟,讀一切經都會開悟,這叫會讀。交光大師依本經的立論,提綱挈領教給我們捨識用根。

.

如果我們現前能夠捨識用根,根性所見的十方世界是一不是二,這才見到一真。所以,十方微塵國土一時開現,所有的障礙都沒有了。由此可知,十方世界的障礙從哪裡生的?從我們分別心裡面生出來。有分別就有障礙,有執著就有障礙,執著是屬於煩惱障,分別是屬於所知障,障礙了一真法界。佛在此地面門放光,就是顯示捨識用根。諸位要曉得,識是暗的,「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三細六粗是從無明裡面生出來的,所以識是暗的,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沒有光明。只有性才有光明,六根的根性才有光明;六識沒有光明,識是無明的。

.

十方世界裡面所有這些菩薩,這些菩薩都是捨識用根的菩薩。釋迦牟尼佛在這裡說法,他們各人在他自己那個地方,「皆住本國」,如如不動,在合掌聽釋迦牟尼佛說法。他人不必來,他也看得到佛,也聽得到說法的聲音,如對面前,這是一真法界的妙用,真實相是如此。

.

六道輪迴是怎麼形成的?由於迷惑,顛倒就是迷惑,迷惑才造業,造業就受報。惑、業、苦,這是循環的,受報怎麼樣?又起迷惑,迷惑再造業,造業再受報,所以說愈迷愈深,那個業愈造愈重,果報是愈來愈苦。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17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八識從哪裡來的?要曉得八識的體就是真如本性,本性迷了我們就叫它做第八識;本性悟了,就是第八識悟了我們就叫它真如本性,一個東西兩個名詞,一個是悟的名詞,一個是迷的名詞。可是本性一迷,諸位要曉得,不迷的時候法界是一不是二,叫一真法界;迷了以後,這就從一真法界變為無量無邊的法界。佛法通常用歸納的方法,將無量無邊的法界歸納為十法界,就是歸納為十大類。我們現在說迷了一真法界,這個迷就叫做無明。無明有沒有體性?給諸位說,無明沒有體性。無明徹底是虛妄的,無明的體,給諸位說就是真如,可見得如果是追究到根源,根源是一個不是兩個。悟的時候沒有生滅,所謂是常光現前,迷的時候有生滅。

.

前面七處徵心已經透露得很明顯,我們講得也算相當明白。我們的心在哪裡?前面說過,不在外、不在內、不在中間,非有、非無,給諸位說,無所不在!這是應當要覺悟。不覺這就迷,唯識裡面所講,第七識是什麼?是執著阿賴耶見分的一分,阿賴耶見分太廣大,執著它的一分為自心相,這就是此地講的生死根本,所謂是『用攀緣心為自性者』。阿賴耶的相分,相有親疏,我們常講淨色根這是親相分,浮塵根這是疏相分。

.

七識執著、六識分別,前五識是接受外面的境界,也叫六入。從眼識裡面入色法、入色塵,這個色塵的落謝影子,色塵也沒有真入進去;耳識落聲塵的影子,乃至於意識落法塵的影子,所以它有領受境界的作用。根跟境一接觸的時候,現行就薰成種子,種子又薰現行,種現互相的薰習,而成一種什麼現象?相續不斷的相,我們在這個相續相裡面迷了。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18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我們先說『菩提涅槃』,「菩提」,在佛經裡面通常說三種:有分證、究竟、真性,此地指的是真性菩提,真性菩提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根本智。「涅槃」的翻譯有許多種,許多種裡面最常用的,是用「圓寂」兩個字,圓是指圓滿,寂是指寂滅,圓滿是對功德講的,寂滅是從斷證上講的,合起來說,功德本來是圓滿的,而一切虛妄也本來是寂靜的。涅槃,在佛經裡面也說三種:所謂有餘涅槃、無餘涅槃、性淨涅槃。這個地方所指的不是有餘、無餘,而是指性淨涅槃,性淨涅槃就是真如理體,這是我們應當要明瞭的。

.

我們現前所研究的幾部大經都是圓頓菩薩的境界,這個境界我們可以提出來談談,對我們初學的人不能說沒有幫助,是有很大的幫助。可是我們修學要腳踏實地,不可以好高騖遠,我們才能夠有成就。這個意思無論在哪一部經裡面,《楞嚴》雖然說得那麼高,它確實是腳踏實地,為什麼?本經它的大主意教我們什麼?持戒念佛。你要不相信,把最重要的第六卷你們看看,第六卷「觀世音菩薩圓通章」後面「四種清淨明誨」是教我們持戒,而觀音、勢至是教我們念佛。《楞嚴經》修行的方法歸宗於持戒念佛,即使是學《六祖壇經》都不例外。像《華嚴》、像《大智度論》都是在持戒念佛,可見得圓頓大菩薩他們修學的方法是腳踏實地。

.

我們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看迴向偈子裡頭還有「花開見佛悟無生」,可見得到西方極樂世界,要花開見佛悟無生才是成就。什麼時候花開?你悟無生法忍的時候花就開了。花開的時候,在禪家講是明心見性,在一般講是圓教初住以上的果位,圓初住以上;要是以天台家別教來講,這是登了地的菩薩,初地以上花才開;在一心不亂裡面講,這是理一心,理一心花就開,事一心花還沒有開。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19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諸佛菩薩所以了生死出三界,不單是了生死出三界,而是合十法界為一真法界,他又是什麼樣的原因?這就是菩提涅槃的根本,由於眾生不知道真本,妄本要是覺悟也是真本,我們不覺,對於真與妄皆是一無所知,所以無始劫來我們受這麼多苦、受這麼多的難。

.

生是神識來投胎,死了以後神識離開身體,而神識給諸位說,這是動得最快,速度最快,比光的速度、比電的速度還要大。我們孔老夫子也懂得這個道理,他老人家說了,沒有詳細的說,你看在《易經.繫辭傳》裡面,孔老夫子講「遊魂為變,精氣為物」,佛法裡面講的神識就是孔老夫子講的遊魂。以光的速度來說,從我們地球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曉得要經過多少億萬年,什麼時候才能夠到達?可是我們神識不可思議,一彈指頃就到,你看這速度大不大!

.

菩提涅槃是如如不動,是靜之極;而生死根本是動之極,這是這二種根本不相同之處。我們修行修個什麼?就是要修止、要修觀,觀是慧,止是定,定慧雙修。而戒學是幫助定慧的,沒有戒學,定慧很難成就,所以戒學是手段,定慧是目的,這一定要清楚。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20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因為一切眾生自無始以來,習慣於運用攀緣心。阿難尊者雖然證得初果,還是不例外,不但初果的聖者是這樣的情形,縱然是證到四果羅漢,或是權教菩薩,都沒有例外的。

.

我們看看今天佛所說的,就是答覆阿難,『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我們先一句一句來說,什麼叫做「前塵」?塵是指六塵,就是六根所接觸六類的境界,眼所見的我們叫做色塵,耳所聞的我們稱之為聲塵,六塵就是身外一切諸法。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在唯識裡面所講是屬於依他起性,雖然是假的,因緣和合而有,當體即空。相本來就是虛妄的,根塵相接觸的時候,六識,識變現六塵的妄相,由於變現這個妄相,又引起意識的分別執著,末那也叫做意,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第八識的含藏這就叫做想,所謂是念想緣慮。佛把凡夫妄心的體相作用一語道破,這個能夠思惟推想的妄心,就是前塵虛妄相想的心,並沒有自性,它體是什麼?體是根塵識和合之物。

.

緣影之心,在真心裡面好比是滄海一滴,所以佛在楞嚴會上告訴阿難,「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這句話講得何其明瞭。所以說真心隱而不現,不是真心真的沒有了,妄隨真起的,沒有真哪來妄?好像我們一個人在光明之下有個影子,沒有人哪來的影子?我們要把影子就當作人,這是錯誤。佛在此地說『惑汝真性』,由於汝無始以來一直到今生,全都是錯認了,錯認了當然就錯用。

.

「著境即煩惱,離境即菩提」,境是境界,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沒有關係,正常的現象,問題在哪裡?問題就是著相與不著相,著相就叫煩惱。著相就是在境界相裡面分別執著,這就是著相;不著相就是在一切境界裡頭不分別、不執著。著相是妄心生起來,不著相是真心智照的作用,就是觀照的作用,觀照是菩提、是覺;著相,起心動念是迷、是煩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