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3 21:33:39斷捨離

楞嚴經 0051 ~ 0055集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51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十方如來』,這是果位到了頂端,如來地的果位。『大菩薩』,一般講法是八地以上的菩薩,八地菩薩才轉識成智而得如幻三昧。因為下面有『於其自住三摩地中』,所以這個菩薩不是普通的菩薩。「自住」,所謂住,用一句淺顯的話來說,心定了,心不定沒有住處,心定。這是揀別不是權教、小乘人的禪定,為什麼?權乘菩薩、二乘聖者,他們所修的定力沒有離開阿賴耶識;換句話說,他們的定是識心所修的。八地以上的這些菩薩是稱性之定,已經捨識,捨識之定是真定。所謂稱性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哪一個沒有性定?本性裡面本來具足的大定,法爾如是。可是我們雖然有,得不到作用,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妄識障礙。去了妄識,這種三摩地就現前。

.

此地「三摩地」,就是本經講的首楞嚴大定,在本經裡面講得很清楚,捨離妄識,楞嚴大定就現前。住在此定中,正是禪家所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能所俱空,當體寂滅」,你看這個受用多自在。靈光,是本性裡面的般若智光,不是修來的,本性裡面原本具足的;脫根、脫塵,根是內境,內六根,外六塵,般若智慧光明是脫根、脫塵的。諸位在這裡應當要體會到,凡是著了根、著了塵,著就是著相,著根是什麼?這是內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你要是著了內相,或是著了外面境界,色聲香味觸法,一著相,靈光就失掉。內不著根身之相,外不著塵境之相,這個時候靈光獨耀。靈光是本有的,失去了,就這麼失去的。現在佛教給我們是教我們恢復,如何恢復?內離六根、外離六塵就行了。我們現在《華嚴經》講到第九迴向菩薩,第九迴向菩薩教給我們「無著無縛解脫心」。無著就是脫塵,心裡面清淨一塵不染,五欲六塵都不沾染,這是脫了外面;內裡面脫根。說實在話,外面脫塵這個功夫還容易,外境;內裡面的根身要擺脫掉,確實是不太容易。如何脫法?佛在經論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心經》裡面說的「照見五蘊皆空」,根身裡面沒有我,這才能夠做到無縛、根塵兩脫,般若真智才現前。在這個境界裡面能所俱空,能與所是一不是二;當體寂滅,寂滅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一切法不生不滅。

.

佛講「因緣所生法」,並不是說一切法是眾緣和合而湊成的,你要這樣解的話,你解佛的意思是皮毛,佛說這句話的意思不在此地。佛說這句話的意思告訴你沒有相,因緣湊合的哪有相?當體就是空相。一隻手錶,佛跟你講因緣所生法;換句話說,就是沒有錶,當體即空。為什麼?多少零件湊的,你一打開、一分散,錶沒有了,聚集起來還是那麼多,拆開了沒有錶,合起來就叫有錶,人就這麼迷惑顛倒。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52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我們雖然入不到這個境界,常常念念這些文字,阿賴耶識裡頭增加這些印象,那個印象深,說不定哪一天遇到什麼緣,你就恍然大悟,你就開悟,你也能證入這個境界。禪宗裡面講悟入,大徹大悟,悟的是什麼?就是這個,諸佛與菩薩所證的也是這個,我們凡夫所迷的也就是迷的這個。希望諸位對這段經文要特別的留意。『見與見緣』,「見」拿現在的話來說,精神的一部分,「見緣」就是物質的一部分,整個世界、十方三世無非是精神與物質相和合的這麼一個現象,在佛法裡面說得極其微細。這一段在前面也曾經跟諸位說過,上一次也講過,頂重要的就是說,物質、精神以及我們能想像的妄心都不是真實的,『本無所有』。我們現在最難的就是難在這個後面兩句。因為在我們感官當中都覺得這些是有的,怎麼會說都無所有?明明這個世界擺在我們面前,怎麼說是『如虛空華』?這就是迷悟所見的境界不相同。如果要說覺悟了以後,我們物質的身體、我們感覺的精神,以及我們世界,都如虛空華本無所有,諸位這個佛還要不要學?學到最後都一場空,大概也沒人願意學。

.

佛法常常講的妙法,果然要是空掉,什麼都沒有,諸位想想,這還妙嗎?不妙;如果真正有,不妙。妙在什麼地方?說它空,它也不空;說它有,它也非有,這才妙!非空非有,妙在這個地方。什麼時候非空非有?本來就是非空非有,現在還是非空非有。你大徹大悟的時候,看到這個世界非空非有;那迷惑顛倒的,還是活在非空非有的妙法之中。悟了曉得這個真相,迷的時候不知道真相。譬如我們凡夫執著有,二乘人執著空,他聽到本無所有,他執著空,實際上不空,下面一句就說得很清楚。所以佛法裡頭常講,「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

.

這是因為前面文殊菩薩問:「此諸物象與此見精元是何物?」佛在此地答覆他:「元是菩提妙淨明體。」這句話在《華嚴經》裡面講,就是一真法界,無是無非。《華嚴經》裡面講那麼多話,《楞嚴經》裡這個一問一答兩句話,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53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佛門的悟入是叫我們斷煩惱,修六度萬行;孔孟學問的悟入,是叫我們「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才能悟入。你們想想看,方法是一樣的,格物就是斷煩惱,致知就是修三學三慧、就是求根本智。格物是隔離物欲,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橫在當中,這個物欲就害了我們。我們自性裡面的楞嚴大定被物欲破壞了,被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破壞了,大定不能現前,般若智慧、根本智也不能現前。儒佛之道沒有兩樣,都是在教我們修定開慧,然後才能入聖賢境界,才能與他們同一個知見。你要是證入,就是悟入之後,你講《楞嚴經》,不錯,是十方諸佛的《楞嚴經》。為什麼?因為你自己也是諸佛之一,悟入這個境界。不入這個境界,諸佛的《楞嚴經》不懂,甚至看古人的註解也看不懂,這是一點都不錯的。你要不相信,自己可以測驗,仔細的觀察自己的境界。譬如去年我讀《楞嚴經》,看這個註解,我悟出些道理是這麼個講法,今年再看又不一樣了,可見得今年解得多,去年就不懂,沒理解;到明年,我這個悟性又高一點,看看今年所解的又錯了,這就是證明連註解我也看不懂。要看懂了,一個講法就是這個講法,過十年、一百年之後還是這個講法,那就沒錯,你是真懂。天天在變化、天天境界在不同,怎麼會懂?這是自己測驗自己,證明我們於經、於註解不通。

.

佛眼睛裡面看到眾生都是佛,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自己決定不會有「我是佛」。你要以為「我是佛」,你還不是佛,為什麼?佛心清淨,佛心裡頭不生二念,我生了一個「佛」,那就糟了。佛心裡頭沒有佛,清淨心中沒有佛!六祖大師說的「本來無一物」,哪裡有佛?這個確實是境界上的問題,是要無說。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54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無上菩提」,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是覺的意思。這一句,唯取本覺果體,這是人人都本具的。諸佛雖然示現隨相證得,就說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證無上菩提,那是事相,裝個樣子。實際上本有的,哪裡什麼證得不證得?做個模樣給我們看,叫我們迷惑顛倒的眾生覺悟,曉得有這樁事情。佛雖然事相裝樣子說證得,他也沒有一絲毫的增加;我們雖然講是失掉,其實我們的無上菩提也沒有缺少一分,不增不減。所謂證,證個什麼?證本是而已,就證個本是,所以到你證到佛的境界,恍然大悟本來如是,就這麼樁事情。

.

『淨圓真心』,「淨」是指從來不染污。我們染了沒有?諸位要曉得,不要講性,我們就講阿賴耶識,試問問阿賴耶識有沒有染?如果諸位說阿賴耶識有染,這有問題。只能說阿賴耶的種子有染有淨,阿賴耶像個倉庫一樣,倉庫裡裝乾淨的東西也可以,裝惡臭東西也可以,裝的東西有染有淨,那個倉庫本無染淨可言。染淨法從哪裡生?染淨法是第七意識。第八識尚且不染,何況真如本性?所以真心決定沒有染污。諸位要記住,真心各個人都具足的。剛才給諸位說,人人具足。所以,一切眾生哪一個不是自性天真佛?這是講淨,可見得這個淨已經不是染淨之淨,是本淨。染淨之淨還是染,還不是真正的淨,為什麼?我們套六祖一句話,染淨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這句話很妙。不二法才是真的,二法不是真的,諸位細細去想想這味道。

.

無為法只能有一個真的,哪裡會有六個無為法?六個無為法裡頭,只有「真如無為」是真的,其他五種叫相似的無為,不是真的,因為有為法的定義裡頭不能包含,所以列在無為裡頭。真只有一,怎麼會跑出六個?沒這個道理。可見得,色法與虛空全是妄為變現出來的相分,虛空也算相分之中。所以,我們講相分,範圍包得大;講色,往往它不包括空,講相分的時候,色空都包括在其中。見分跟相分兩個對立,一個是能變、一個是所變。見分它的範圍就是我們講六根的作用,見聞嗅嘗覺知,全是見分的作用。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55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諸位要曉得,真心只有一個,沒錯,妄心也只一個,第二月,不會再有第三月。可是八識裡面跟我們講八個心,八個心諸位要曉得,只有一個是說第二月,就是阿賴耶識,前面七轉識是妄中之妄,諸位要明瞭這個道理,是妄中之妄。妄中之妄,說實在話,這個心跟那個物(跟那個相分)很難劃清界限,我們通常可以講心之相。妄心之體是阿賴耶,前面七轉識都是阿賴耶的現相、阿賴耶的作用,尤其講到心所更是如此,這是向微細地方看。你要是細細的去觀察,七轉識還是屬於塵,這就所謂是阿賴耶的相用。如果我們不能夠通達凡是依他起皆無自性,凡夫確實不能通達這個道理。

.

「是非」在此地,我們也不要把它看作一個是、一個非,把它看作什麼?相對的兩觀。我們凡夫都活在相對論之中,相對的世界,沒有辦法超越。超越這個相對的,給諸位說,就是佛法講的一真法界。西方的科學家講四度空間、五度空間,他講個五百度空間,還是屬於相對的,還是不能超越。為什麼?那就是種種發明無非妄想,見不到一真。你要想見到一真,六祖兩句話說得好,《壇經》它的好處就是言簡意賅,一定要「前念不生,後念不滅」,就入一真法界。所以叫你讀經,不要去想這個字怎麼講法、那一段怎麼講法,也不要想:我什麼時候會講經,我什麼時候經講得好?你有這個念頭就糟了,統統是妄想。妄想斷了,你就是佛知佛見,你表演的跟十方諸佛一樣好,圓極了、妙極了。你要是天天在打妄想,又想達到佛的境界,那怎麼行?那是辦不到的。

.

我們讀經要怎麼讀?讀而無讀、無讀而讀,一天到晚絕不廢讀誦,這是真用功。雖然一天到晚不廢讀誦,絕不著相,不著文字相、不著音聲相,也不起分別,不起分別就是不著心緣相。每天在讀誦,不住空;心不著相,不住有,空有二邊都不住,這是中道第一義諦,唯有悟的人才能夠做得到。悟了必然是一切分別都無,這個時候才真正證實佛所講的,見精與身心、萬物原是一個真性。見到這個真理,才徹悟萬法確實沒有自他的分別,道家講「天地與萬物齊」,《華嚴》所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是宇宙人生的真實相,才能徹底的見到,這樣的境界,這是如來果地上圓滿的境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