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3 21:29:51斷捨離

楞嚴經 0101 ~ 0105集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101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阿難對於往昔佛所教誡的因緣和合,提出他的疑問,這個意思前面都已經說過。今天這個經文是世尊答覆他,我們看看世尊開頭這幾句話,這是很重要的,說出他疑惑之所在,也就是疑惑的根源。阿難在楞嚴會上所示現的是迴小向大,也就是遭遇到摩登伽女之難不能自拔,知道自己所修學的功夫不得力,這樣才發大心想學菩薩法。所以佛在此地講,你先前『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殷勤啟請得成菩提的方便。這就是第一卷的經文,我們念過。釋迦牟尼佛確實不辜負阿難的期望,從「七處徵心」以來都是為他開示第一義諦,也就是講大乘當中的了義法門。我們回想一下,在前面佛講「常住真心,性淨明體」,這兩句話非常重要,是菩薩修學的大根大本。

.

而佛在楞嚴會上一開端告訴阿難,實際上是告訴我們,要重視常住真心。只要常住真心現前,無論什麼境界都是好境界,沒有不如意的境界。把你放在天堂,以及把你放在地獄,你的境界是平等境界,是真、是常。這其中的差別是妄念生的差別,真心裡面沒有苦樂,苦樂在妄心裡頭才有。我們曉得這個道理,曉得這種修法,無論在什麼境界上對我們都是有利,都能夠成就我們無量無邊的功德。佛在前面教給他,教他「直心正念真如」,這都是說第一義諦的修學法,也是大乘佛法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其次在逐破妄執那一大段經文裡面,世尊首先說出「首楞嚴大定」這個名稱,這是阿難過去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所以他在請法裡面只說出奢摩他、三摩、禪那,因為這些名詞是佛常說的。在楞嚴會上告訴他,如來與諸大菩薩所修的定,名字叫首楞嚴,楞嚴大定是性定,與本性相應的大定。如果是個利根的人,一聽到這個名詞,顧名思義,他的妄執就可以破除,而楞嚴大定的體相就能現前。

.

這一部經最主要的就是教我們修楞嚴大定。楞嚴大定怎麼個修法?方法很多,下面二十五圓通章就是以二十五位菩薩來做代表,他們所修的統統是楞嚴大定。諸位想想二十五圓通章裡面,「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觀音、勢至與淨土法門太密切,是阿彌陀佛的左右手,那我們修淨土法門不是修楞嚴大定是修什麼!這是我們要覺悟。我們成天念阿彌陀佛修楞嚴大定,自己不曉得,是冤枉,修的是上上定自己還不知道。還認為自己不如那些盤腿面壁的,你說這冤枉不冤枉?盤腿面壁修的禪定是奢摩他、三摩、禪,那是初級的;我們今天修最上乘的楞嚴大定,他自己不知道。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102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前面這兩句意思是說,如果你要是以為諸大之性,諸大我們一般是講四大,地水火風是講這個四大。在本經討論的範圍比較廣泛一點,四大後面又加上空大、見大、識大,所以合起來稱為七大。為什麼要增加後面這三大?與前面十八界相應。因為地水火風都是屬於色法,色裡頭不包括空,所以這裡有空大,範圍就大得多。雖然講了空與色,前面十八界、五陰、六入裡頭都有講到根,都有講到識,見大就是根大,識大就是講八識,因此七大就全部都包括了,所以說是十八界的總相,十八界是七大的別相。

.

佛在一切大乘了義經裡常給我們講,真如它的性質是隨緣,雖隨緣,它不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昨天我們用這個意思,來跟大家講《心經》裡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來說明這個道理。要不是真如隨緣的意思,那豈不就同於頑虛空?頑虛空與地水火風四大的確是不和合的。我們再看四大的情形,如果四大的體性要是不隨緣、不是和合的話,地的性是堅固的,遇到水它也不濕才對。這個地,我們講的泥、土地,土遇到水,水分滲透進去之後就變成泥漿,可見得這是個和合相。水的性是涼的,清涼的,它要是與火不和合的話,我們用火去燒它,應當不熱才對,水的性是涼的,應當永遠是涼的,為什麼火一燒,水變熱變成水蒸氣?假如四大要是不和合,就沒有萬物。我們今天講的化學,這個化就是和合的意思,它一和合就產生變化。土跟水一和合,立刻就發生化學變化,變成泥,土的相失掉,水的相也失掉,另外起了個相,我們叫它做泥。這是從最粗淺的地方,讓我們體會到和合的變化,這樣一切萬物才能夠生成化育。

.

所以《楞嚴》要真正想深入,是要細細的來討論,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來討論,那才有真實的功德利益。世尊在此地破他的說法,如果說四大之性不與四大和合,就好比『虛空不和諸色』這種情形一樣。這種見解實在是偏於自然,佛常講的邪見裡面的常見。那就是說,他初初體會到不變的意思,體會一點這個意思,但是他不曉得隨緣的意思,體性本來不變,諸位要曉得,隨緣還是不變。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到隨緣裡頭依然不變,這就是好消息。為什麼?漸漸的接近到佛所講的密意,深密的義理,顯示出如來藏性方是四大真性。我們常講四大無性,無性之性正是如來藏之實性,這個意思有相當的深度,要很細心的去體會,能入這個境界真是無量功德。你看佛答覆的句子文字不多,含義很深。

.

我們有疑難的問題,要請問三寶。三寶在哪裡,這是難事情。諸位細細的去想想,六祖大師在《壇經》裡告訴我們,三寶在哪裡?三寶自心具足。自性覺就是自己的佛寶,我們不迷,這就是自性覺。自性正就是法寶,我的心正、我的行為正這就法寶,正而不邪、覺而不迷這就法寶;自性清淨就是僧寶,清淨是不染。諸位想想看,如果我們自己的心,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還有什麼疑惑?你還有什麼災難?你所有的災難都化為灰塵,煙消雲散。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103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這是講為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汝觀地性』,「汝」是世尊叫著阿難,你來觀察,「觀」是用智慧觀,不是用第六意識在分別,「性」是講它的性體,就是真如本性,你觀地大的性。『粗為大地』,「粗」是粗相;『細為微塵』,「細」是細相。這兩句說明十法界內色外色總名地大。什麼叫內色?內就是我們身體,我們身體之內的血肉之軀,這是內色。身體以外的,我們環境的這些色法,我們就叫它做外色。內五根、外六塵,將來諸位在這個經上能看到內色、外色,曉得就是這個講法。

.

雖然我們常常讀經,也常在研究佛法,常常聽說這個有是假有、色是幻色,你想想,我們為什麼還不能夠超越五陰,還被五陰範圍住?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所曉得的這一點,是聽別人說的,不是自己的境界。如果是自己的境界當然就超越五陰,像《心經》裡面講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超越了。不是自己境界,我們今天在經上只聽說佛講的觀相元妄、觀性元真,聽說。如果要曉得這相是妄的,真正到這個境界,你在這個相裡面決定沒有取捨,虛妄的,可以有分別,不會執著,沒有取捨,這一定的道理。我們在一切相裡頭還有得失取捨,還有種種執著,哪裡知道相是虛妄的?不達相妄就不能夠證得性真,為什麼?因為性真跟相妄是一不是二。我們要想證得真性,達妄就證真,真妄原本不二。

.

你看自己又想覺悟,又想成就,所作所為全是障礙了自己,不是別人障礙,是你自家在做障礙,別人障礙不了。換句話說,你對事理的真實相一無所知,你的所修所行那不叫盲修瞎練又叫做什麼?嚴格的講,如果不曉得情與無情同一體,《華嚴》裡面所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你要是不曉得這個道理,不知道性相一如,不知道萬法一體,你的修行就有障礙。在後面七大文裡面,都告訴我們「循業發現」,七大從哪裡來的?是循業變現出來的,所以這個用叫做業用,就是一如之體的業用。可是我們必須要了解體用不二,所以佛說法總是相依互舉,不離妙性。經上才講「一一皆如來藏妙真如性」,你要見性在哪裡見?相就是性,性就是相。你曉得性是沒有相的,相既然就是性,相即非相,色即是空。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104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這個文是接著上一次,佛給阿難尊者分析色法,也就是解釋色即是空的道理。前面說到將色(也就是物質)分析到不能再分的時候,佛法說之為鄰虛塵,這是所謂析色入空。但是在前面跟諸位說過,析色入空是方便說,在究竟說法裡,色法原本就是虛妄的,不必等待分析,是當體即空,這是在前面都跟諸位詳細討論過的。

.

底下一句說,『空云何合』,這就是說明虛空沒有形質,合的意思談不上,沒有辦法說合。因為虛空,古人講有四個意思不能夠合,第一個它沒有形、沒有質,凡是要講和合,一定是有形、有質的,這才能談得上合。其次,虛空沒有數量,要和合的話,一定要有個數量,沒有數量我們也談不上和合。第三,虛空沒有邊際,怎麼合法?第四,虛空始終沒有變動。我們看到虛空當中有很多自然現象在變化,那是色在變,不是虛空在變,虛空哪裡在變?我們講虛空當中有很多氣體,氣體還是物質,還是屬於色法。今天科學說得很清楚,氫氣、氧氣依舊是物質,把它分析它還是原子組合成,所以它是屬於色,不是屬於空。佛法裡面講的空,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真空,永遠沒有變改、永遠不會動,真是如如不動。從這四個意思來看,它怎麼和合?沒法子合。我們曉得虛空不能和合,不是和合而成的,鄰虛塵是不是虛空和合而成?虛空本身就不能和合,鄰虛塵怎麼說是虛空和合而有的?這就顯示出來,空不能出生色法,虛空不能出生色法。

.

『如來藏中』,我們先要解釋什麼叫如來藏中?解釋這四個字。簡而言之,所謂「如」這個意思就是講不變,雖然隨緣,但是它不變。我再告訴諸位,隨緣隨什麼緣?隨業力。我們平常講隨緣是性不變,大家容易懂,在此地再告訴諸位,隨緣不但性不變,色也不變、空也不變,這個意思就深。色是講色相,色相不變,我們不要講四聖,就講六道,我們的如來藏性隨六道因緣,在六道裡頭捨身受身,性不變,這沒有問題。佛常說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無情眾生皆有法性,這個性不變,相變了。前面給你講五陰,一直到十八界,這是相變,粗相在那裡變,細相不變,色不變、空不變。這個道理,現在科學的發展透了一點消息,透一點什麼消息?科學家現在了解,我們世間一切色法森羅萬象,講到物質的基本是一樣的,完全相同,只是組合的方程式不同而已,才現出這些森羅萬象形形色色的形狀。形色有變,地大不變,這個意思能不能聽得懂?如果諸位要是真能懂一點,《法華經》裡面所講的「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兩句你就可以明瞭,這一段經文也可以做為這兩句的註腳。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105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這一段的意思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講了一半,說到「清淨本然」,說明在如來藏中三種惑(見思、塵沙、無明)以及分段、變易這兩種生死都沒有。也證實佛在《華嚴》、《圓覺》裡面所謂「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也說明這個道理。所以佛在此地給我們說出「清淨本然」的意思,因為自性如如,不落有無,這是清淨的意思。雖然現有,而這個有我們常講的是妙有,有與空不二,事與理不二,這就是所謂性德天然,在此地說之為本然,本然也就是前面所講的「如」的意思,我們常說「萬法皆如」,就是一切萬法皆是本然。既是本然,當然就清淨,這是一定的道理。

.

下面我們要說,「周遍法界」的意思。諸位要記住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在上一次也稍稍的提過,凡是從因緣和合而生,有形、有相、有方所,這就不能夠周遍法界。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因緣所生,並無方所,當然它周遍法界。這個意思在上次已經說過,諸位要是細心去體會,會有些悟處。這個地方跟諸位說明的,是比一般的講法要來得精微。一般佛法裡常講性體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就是真空之理是這樣的,這個我們也常聽、也能夠接受。但是在此地說出的更精微,不但性空之體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而實在講,色法性空之體裡面就有「性空真色」。色法,真色不是因緣和合生的,並沒有形相、方所,因此真色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這個意思的確不常說。雖然我們在《心經》裡面常常念,實在講這個意思總是含糊籠統就過去,沒有去深究。《心經》裡面給我們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們想想,空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色既然即是空,色哪裡有例外!這一層道理就深了。

.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我們簡單講,隨心應量。這是講法性身、法性土本來是不動的,像前面所講的,「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那是我們講的法性身、法性土。雖然它清淨周遍、本無形相,可是在作用裡面它能生諸緣。因此這個空不是頑虛空,這個空不能當作無講,不能說什麼都無,不可以這樣講,為什麼?因為它能生諸緣。由於能生諸緣,這就有了九法界的眾生,就有了眾生心。眾生的心有淨有染,心有染淨,像六凡,心染的成分多;四聖的心,清淨的成分多。我們要在十法界來說,十法界的層次,可以說就是這一切眾生心染淨不相同,分成十個區分,愈是往上面愈清淨,愈是往下面就愈染著。所以染著的成分,最嚴重的就到地獄去了,極清淨的成佛了。我們可以說,佛是完全清淨,菩薩是九分淨一分染。從底下看,地獄就是完全染污,餓鬼道裡頭九分染污、一分清淨,畜生道裡頭八分染污、兩分清淨。十法界,就是染淨差別不一樣。所以我們的心愈清淨,在十法界裡面愈是往上升,愈染污就愈往下墜,可見得升沉主宰在自己,與外境不相干。我們不管說什麼法,總是心法為第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