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7 EMI新片情報-ICON 系列
指揮家肯培的EMI偉大錄音集 11CD
肯培〈指揮〉
Icon: Rudolf Kempe
Rudolf Kempe
肯培生前專擅於浪漫派音樂的傳統,這一點可以從他許多理查史特勞斯的演奏中獲得充份的印證。他出生於一九一零年德國的薩遜尼,一開始是在多特蒙和萊比錫兩地的樂團擔任雙簧管手。隨後則在一九三五年在萊比錫首度登台指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先後在謝姆尼茲、威瑪、德勒斯登和慕尼黑等地出任指揮工作。一九五五到一九六一年間,他兩度在柯芬園指揮了「指環聯作」,據當初看過這兩次演出的人稱,那是臻於理想的完美演出。一九六一年湯瑪士.畢勤爵士過世後,肯培接替他在皇家愛樂的指揮工作長達七年之久。同時間他也先後在蘇黎士音樂廳和慕尼黑愛樂等地擔任指揮工作。一九七五年他又接下BBC交響樂團的指揮工作,可惜卻因為天不假年,隔年五月即以六十五歲之齡辭世,未能與該樂團續緣。肯培的指揮不管在世或過世後,都相當受到好評。這套錄音可以說把他在這方面傳統的各類曲目都呈現得非常完整,其中最特別的,就是最後兩片錄音,其中收錄了許多管弦樂小品,讓平常總是被人與嚴肅德奧音樂聯想的肯培形象,有了徹底的大逆轉,呈現出他迷人親和的一面,這兩張是他在六零年代初期與維也納愛樂的合作,部份早幾年曾經被Testament唱片公司以高價發行。
次女中音珍奈蓓克的EMI偉大錄音集 5CD
珍奈蓓克〈次女中音〉
Icon: Janet Baker
Janet Baker
英國次女高音珍奈蓓克生於一九三三年,是歌唱家Helene Isepp和Meriel St.Clair的高徒,在她近五十年的演唱生涯中,從早期專精於巴洛克義語歌劇到中期接觸英國作曲家布瑞頓,在他的歌劇中一再擔任要角,乃至貫穿演唱生涯,始終如一的德語藝術歌曲、神劇等等,無一不曾在近半世紀的歌劇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套錄音中,我們聽到蓓克演唱曲碼中藝術歌曲和神劇的部份。其中藝術歌曲更是她老師Isepp的專精,她也繼承了這份投入,從演唱生涯初始就致力於舒伯特和馬勒藝術歌曲的推廣和演唱。本片中所選的舒伯特藝術歌曲,都是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另外法語的藝術歌曲也是珍奈蓓克的一絕,她在自己的現場演唱會中總不忘挑選佛瑞,片中這些分別採用魏倫、波特萊爾書作寫成的歌曲,讓我們看到蓓克演唱藝術中溫婉迷人的一面。然而,如果要選出蓓克畢生中最重要的錄音代表作,那就非艾爾加的「海景」一曲莫屬了。她在這首曲子中的演唱是管弦歌曲的經典之作,與巴畢羅里的合作,傳頌多年未絕。這套錄音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聽到她一些長久以來已經不容易再找到的英國早期藝術歌曲的錄音,其中她演唱道蘭、康平、菩賽爾等人的歌曲,這些歌曲即使在古樂復興運動如火如荼的年代,也都很少聽到。
鋼琴家拉蘿佳的EMI偉大錄音集 8CD
拉蘿佳〈鋼琴〉
Icon: Alicia De Larrocha
Alicia De Larrocha
西班牙鋼琴家拉蘿佳在二00九年過世了,讓許多樂迷都格外的懷念。她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演奏家之一,雖然身形嬌小,能夠彈奏的曲目絕不輸給高她四十公分以上的大男人,靠著持續的練習,她可以將手延展到十度音,並在六十歲時還能彈奏拉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在貝多芬和莫札特協奏曲的詮釋也同樣迷人,拉蘿佳並不是一定要仰賴彈奏祖國的音樂,才能在世界樂壇立足。但是,她所彈奏的西班牙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卻的確有她獨到而讓人望之興嘆的地方。也是因為這樣,在她的演奏生涯中,前後灌錄許多西班牙曲目超過三次之多,但是這麼多次的錄音中,始終以她第一次在一九五九、六二、六三年間,為西班牙廠牌Hispavox所灌錄的錄音最為經典,這些錄音最早在LP時代是交由ERATO唱片公司發行的,一九九二年後,為EMI唱片公司購得獨家發行版權,首次發行CD,多年來,這套錄音只在拉蘿佳的忠實樂迷間流傳,少為一般樂迷所知。拉蘿佳在二00二年公開宣布退隱,不再步上舞台,當時八十三歲的她,曾說過,希望在有一天過世後,大家仍能在她的演奏中獲得喜悅。這套錄音中,最珍貴的當數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她在紐約市立大學杭特學院演奏會的現場錄音,這場演奏會是她和西班牙女高音安赫莉絲共同演出的,此錄音從七一年發行一次以後就沒有再版過,其中Literez、Laserna和Gimenez的三首曲子是我們從未聽過的。本片是特別為拉羅佳逝世一年紀念發行的,EMI特地請了她的女兒撰寫回憶文字,再將她在Hispavox所有的西班牙曲目錄音收集在一起,拉羅佳告訴她女兒說,這些錄音最早的幾份有她最深的回憶,因為當時她正好在待產,所以錄音間一直都請了產婆在一旁待命,以防她不知何時要分娩。所以這是一份充滿了愛和回憶的錄音,分享給所有拉羅佳的樂迷們。
鋼琴家費雪的EMI偉大錄音集 12CD
費雪〈鋼琴〉
Icon: Edwin Fischer
Edwin Fischer
鋼琴家艾德溫費雪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德奧派鋼琴家,但其實他是瑞士人,卻因為在德奧曲目上別有專精,而常被人誤以為是德國人。不過他的師承的確是德國鋼琴學派,他的老師馬丁克勞斯同時也是阿勞的恩師,克勞斯自己則是李斯特的嫡傳弟子。而費雪自己則對鋼琴家布蘭德爾和巴倫波因等人影響甚大,這兩人日後也都成為偉大的貝多芬詮釋者。費雪對貝多芬的作品雖然別有專長,但他在日後最為人記得的卻是他對巴哈的詮釋,他是史上第一位灌錄巴哈全本平均律鋼琴曲集的音樂家,時間是一九三零年代,同一時期他也開始以一人身兼指揮和鋼琴家的身份推廣巴哈的協奏曲,同時他也應EMI的巴哈愛樂協會邀請,把這些演奏都錄下來,在三零年代,這些錄音對樂壇的震撼力是和同時在進行的許納貝爾貝多芬奏鳴曲全集一樣大的。而事實上,一開始EMI本來是想請費雪灌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的,畢竟這兩人在貝多芬詮釋上都有著相當巨大的影響和權威,兩人在德國樂界和教育界都是輪流著當教授的。費雪的演奏以浪漫鋼琴學派為本,相當自由,但是卻又有著他獨特的風格。阿勞就說過他們這一派鋼琴家,都一樣非常不屑技巧的層面,因此他們的技巧都不怎麼樣,但是卻都非常注重演奏的哲學和內心層面,是一個完全反表現學派的演奏學派,這群人包括許納貝爾和肯普夫等人,其實也應該包括指揮家福特萬格勒在內。本片最後就有費雪和福特萬格勒合作的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錄音,可以說是他們這種詮釋風格的最好展現。
鋼家吉利爾斯的EMI偉大錄音集 9CD
吉利爾斯〈鋼琴〉
Icon: Emil Gilels
Emil Gilels
鋼琴家魯賓斯坦在他的自傳中曾記載,一九三一年他前往俄國的奧德薩演奏時,有位當地的小男孩來為他彈琴,這位一頭紅髮滿臉雀斑的小男孩,鋼琴技巧之精湛,讓當時已經年過四十的魯賓斯坦都自慚形穢,暗自揣想,如果讓這十四歲小男孩來美國發展,他肯定要打包回家吃自己了。這位魯賓斯坦筆下的小男孩,就是吉利爾斯,日後這位小男孩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超技演奏家,但是他卻走上完全不一樣的道路:他把李斯特以降的浪漫超技鋼琴學派改良,採用了一種更乾淨、近似潔癖般的音色,以極其冷峻、不假辭色的方式彈奏出來,這樣的改良,讓他的演奏幾乎聽不到觸鍵,往往就是乾澀但剔透的音色呈現,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在一九四四年普羅高菲夫會把他重量級的第八號鋼琴奏鳴曲交給他首演的緣故。他的恩師紐豪斯說吉利爾斯的演奏音色是像二十四K金一樣的純淨,而這種技巧,完全是吉利爾斯自己發明出來的,但他也參考了德國鋼琴家季雪金的技巧,他從季雪金的唱片中領悟到怎樣不靠踏瓣彈出真正的圓滑奏,這樣的演奏,從來也沒有其他鋼琴家費心去找尋,畢竟,鋼琴彈奏出的聲音如何真正延續到下一音,除了想像力,手指上的功夫和耳力,是全然無法輕省的。但不知為何,吉利爾斯這樣的超技,卻從來沒有被人給予和霍洛維茲或李希特同等級般地崇拜,這或許是因為他不讓情感介入他的演奏太多,總是過於冷靜,那種已經見山又是山的冷靜,當然,這也和他的踏瓣使用很少有關。也或許就是因為這份堅持,讓他日後很自然地從超技轉入古典,這樣的轉變,如今看來,應該不僅僅是技術的層面,也包含個人美學和音樂性格。從這套搜羅了吉利爾斯五、六零年代的錄音,我們就可以發現,即使是像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這樣明顯可以使用大量踏瓣和彈性速度的樂曲,他還是可以彈的那麼音色乾淨、工整,宛如在處理貝多芬和古典樂派的曲目一樣,我們就可以理解,吉利爾斯用一種自抑、非英雄性格的方式在使用他那明明是天神般的技巧。這份錄音,前幾年都是交由Testament唱片公司以高價發行,如今終於收回EMI低價發行,其中更有多年不見的三首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以及很少被人知道的蕭邦第二號奏鳴曲(這是Testament公司另行找到的不知名錄音,轉由EMI發行),和兩個版本的五首貝多芬協奏曲,包括分別在一九五四與五七年灌錄的(他的第一套錄音),以及在六八年與喬治賽爾合作的第二套五首貝多芬協奏曲錄音正好作對比。
男高音翁德利希的EMI偉大錄音集 6CD
翁德利希〈男高音〉
Icon: Fritz Wunderlich
Fritz Wunderlich
德國男高音翁德利希一生只活了三十六歲,但是這位早在一九六六年就過世的男高音,即使錄音作品極少,卻被選為古今最偉大的四大男高音之一,與歌王卡羅素、多明哥和帕華洛帝齊名。這個事實對一位德國抒情男高音而言,更是不容易,畢竟,歷來男高音最亮眼的舞台都是在義大利歌劇項目上,因為這個項目擁有最多膾炙人口的詠嘆調和劇碼以及歌曲,德國男高音,再亮眼,其榮耀一向也歸給了演唱華格納的英雄男高音,像翁德利希這樣的抒情男高音,要獲得那麼廣的支持度,是非常少見的,因此,翁德利希的魅力,幾乎都是靠唱片的散播。年輕時翁德利希從沒想過要當歌唱家,他是麵包店的學徒,但因為嗓音優美,禁不住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慫恿,他嘗試著去學歌唱,竟因此獲得獎學金,歌唱事業從此平步青雲,所幸那時德語歌劇院習慣推出以德語演唱的義大利歌劇,這讓他得以拓展曲目,他許多錄音也都是以德語演唱這些知名的義語詠嘆調,本集中就有許多他這方面的錄音。這套錄音中的第一片是他在一九六一年錄下的德國巴洛克音樂,當中他和柏林愛樂合作的曲目,是採用古樂的方式呈現,是翁德利希經常被人提到,卻一直沒有再版的一份珍貴錄音,當中我們特別能欣賞到他清亮的嗓音。而最後一片中則有翁德利希演唱一整套現代作曲家Neumeyer的藝術歌曲,這是以現代音樂風格寫成的作品,也是翁德利希生前相當著重的一個演出層面,可是留下的錄音不多。這套錄音中有許多翁德利希不為人知的演唱,尤其是絕版多年的義語詠嘆調(德語演唱),更值得一聽再聽。
大提琴家傅尼葉的EMI偉大錄音集 7CD
傅尼葉〈大提琴〉
Icon: Pierre Fournier
Pierre Fournier
法國大提琴家傅尼葉被人稱為「大提琴家中的貴族」,因為他的演奏高雅而有貴族氣息。小時候學鋼琴的他,因為小兒痲痺不方便使用踏瓣,而改拉大提琴,十七歲從巴黎音樂院畢業時就已經被視為最有希望的未來大提琴家。傅尼葉很早就開始進行錄音工作,在早年他曾經為蟲膠唱片灌錄過布拉姆斯和舒伯特室內樂全集,可惜這些錄音都已毀壞,來不及轉錄保存。所幸,法國的EMI公司很早就和他簽下合約,留有他在蟲膠唱片過時後的第二階段錄音,而這個階段錄音也是傅尼葉曲目最豐富的階段,橫跨了戰後第一個時期的四零年代一直到七零年代的三十年間,裡面很多曲目後來傅尼葉都不曾再灌錄過,也正好讓我們拿來和後代的大提琴家們比較,其中包括他第一套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全集、舒伯特琶音奏鳴曲、四八年錄的德弗札克和聖桑協奏曲,其中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還是和貝多芬名家、史上第一位灌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的許納貝爾的合作。同樣名家級的演奏還有與提鮑德和瑪格麗特朗合作的佛瑞第二號鋼琴四重奏,這份錄音可以說是重量級的歷史錄音。而其中許多大提琴小品,更是後來傅尼葉都未曾再灌錄過、讓人懷念的演出。
以上資料由 金牌大風 gold typhoon music [EMI Taiwan]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