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書店》(YOU):文藝青年的暗夜獨白
網飛劇,我最有印象的網飛劇其實是《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在此之前應該也看過一些網飛劇,所以現在的網飛劇幾乎成了一個極佳的美劇品牌,大有越看越上頭的感覺。
一開始注意到這部劇,是因為主角佩恩·巴傑利(Penn Badgley)從六季《緋聞女孩》(Gossip Girl)里的Lonely Boy丹(Dan Humphrey)搖身一變成了這部劇里的喬(Joe Goldberg),我當年是《緋聞女孩》的鐵粉,所以一看到佩恩,加上劇集的介紹略帶陰暗血腥,幾乎是沒有半點抵抗力地點開了這部劇。
2018年,看完第一季,然後我在微博上留下過短評,我剛翻了一下,說它的評分高得嚇人,至現在已經是2025年了,再看一眼它的評分,還在8.2的高位——看來,這部劇著實不錯,經過這麼些年的沈澱,評分沒有高開低走而是固定在高位,這不容易。
我的短評里寫:看劇的整個過程一直覺得這是一部小眾劇集,也或許是因為小眾,所以不喜歡的人會自動遠離,喜歡的人則個個不吝贊許,所以能得高分?也許每個人的心底都住著一個怪獸,而這部劇,只是帶著我們,去直視這頭怪獸。結尾留下了下一季的伏筆,只是,如果下一季若變成了與知根知底的前女友鬥法,那就相當乏味了。反正Joe一直有關於前女友的幻覺,但願只是幻覺,那麼這部劇,就不會幻滅得那麼快。
最近因為看到了它的第三季和第四季,並且劇的年份跟傳統美劇不同,它不連貫,第一季是2018,第二季是2019,第三季是2021,第四季是2023,目前已知第五季也是最終季已經開拍了,播出時間是2025,我一開始看到第三季第四季還以為它居然這麼長壽,後來一看,不是長壽,而是它沒有連貫地往下拍。
這一次,我是先看完了第三季和第四季之後,回過頭又把之前已經看過的第一季和第二季給刷了一遍,最終我決定,把這部劇給寫一遍,給喜歡的這部劇集留下幾個字吧。目前的計劃是每一季寫一小篇短文,做成一個小專題,但是不知道我能不能堅持把它寫完,今天先寫第一季。
話歸正傳,記得當年看這部劇的時候,影視App里顯示的名字就是《你》(YOU),好像並沒有《安眠書店》這個譯名,所以當時想要給這部劇加標籤幾乎是不可能的,關鍵詞“YOU”或者“你”,整個網絡世界能被鏈接到的何止億億萬萬,我們甚至沒辦法找到它的相關評論和介紹,因為用它的劇名作為關鍵詞搜出來的東西多到你無力去從那麼多內容把真正相關的內容提取出來。
後來它有了一個新的譯名叫《安眠書店》,我並不喜歡,這個譯名放在第一季似乎還勉強能用,第二季就非常擦邊了,第三季和第四季都已經沒有書店了,所以我有時候懷疑,彎彎那邊的小編看到這個譯名會不會很尷尬,但是如果臨到第三四季再給它改名,又似乎很奇怪,於是無可奈何只能繼續沿用。不過這個新的譯名倒是將它和那億億萬萬的鏈接給分解開了,這也許是好事。
這部劇,在我看來是屬於文藝青年的劇,或者是像我這種已經老去的文藝青年,大概率會喜歡。書店的場景,午後充滿了曖昧的陽光和一排排書架上的散髮著知識光芒的書,還有Joe那連續不停的喃喃自語以及長篇累牘的內心獨白,豐滿性感美艷熱情的情人和瘋狂與快樂的性,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屬於老文藝青年的勝利,它似乎相當意識流,跳躍的思緒如同暗語的獨白,沈冗卻不乏味——可以說,它把文藝青年心底最騷動的那根隱蔽而陰暗的弦,彈奏得如此動聽,以至於怎樣看,都依舊無咎。也許可以說,這是比較對口味的劇,所以可以容忍它拖沓,容忍它一些不那麼完美的細節。
一開始,沒感覺伊麗莎白·萊爾(Elizabeth Lail)飾演的貝克(Guinevere Beck)有多讓人驚艷,但是往後看,慢慢的還是能發現一些她獨特的美。我們跟著Joe一起去偷窺她的生活,一起去分析她的所有,然後旁觀她的情感、朋友與家人,最後我們跟著Joe一起,以一種完美的姿態去楔入她的生活,因為我們偷窺得夠多,瞭解的情況也足夠多,所以不管她說什麼做什麼,我們都能給她一個完美的回應,這就讓我們成為她最好的愛人,沒有之一。
這部劇滿足了我們多少慾望?文青的書店夢,艷麗的女友夢,偷窺欲的滿足,社交圈的反包圍,以及營造一個完美自我的渴望,它幾乎都能滿足了,所以作為老去的文青一代,怎麼可能不喜歡呢。
主線是Joe和Beck的感情線,這部劇還有一條支線,就是盧卡·帕多凡(Luca Padovan)飾演的Paco,Joe對Paco有一種亦師亦友亦兄亦父的感覺,所以他會給Paco許多書,教他要隱忍,要等待,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並且他對Paco以及他的母親都有一種保護的慾望,因為,他在這對母子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和母親那段不堪的回憶。甚至最終他殺死了那個對這對母子施暴的男人,將這對母子於家暴的困境里拯救出來。
也許,因為小時候沒有人能保護他和他的母親,所以最終他完成了自救,而長大後,當他有餘力的時候,他會本能地去救護跟他當年一樣困境的人們。劇集的最後是Paco跟著他的母親收拾行李離開這個城市,去更好的地方追求更好的生活,我們不知道他們後面會怎樣,但是至少,他們是這部劇里難得的一抹鮮亮,他們是Joe自救的一道光,當Joe救了他們的時候,他何嘗不是救贖了自己,而這種救贖,同樣救贖了這部劇,因為有了這一抹亮,我們才不會沈淪在它陰暗的論調里出不來。
對於Beck或者安拜·柴爾德斯(Ambyr Childers)飾演的Candace來說,Joe就是惡魔,是不可救贖的惡魔,雖然他說,他對她們只有愛,滿臉的赤誠,滿眼的虔誠,但是他對她們來說,就是一個毀滅性的殺傷,無法救贖。但是我們看完這部劇,好像並不討厭Joe,甚至會覺得他有點可憐,雖然說這種同情似乎很廉價,甚至帶著點不道德,但是我們會不會自主如此——愛也許不是他為惡的理由,原生家庭的悲劇同樣也不是理由,所以我們理應是不喜歡他的,但是為什麼呢,我們也不討厭他。
如果說,劇集在Paco母子身上投射的,是Joe的原生家庭的回憶,而他們最終被救贖了,意味著在Joe的心裡,他同樣也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這種對於弱者的救護,在後續的劇集里這個元素似乎也一直在都,也正是這個元素,護衛了Joe這個人設不至於只向陰暗處淪陷與崩塌。
它是一篇呢喃自語式的文藝青年的暗夜獨白;喜歡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可能會很不喜歡。
以上,2025-02-19 16:11:35;農歷乙巳年正月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