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2014 無需生活在廢墟中
11.04.2014 無需生活在廢墟中
最後,我的文字愈益寡少,不再藉賴書寫來馴服內在。
Natalie Goldberg 將寫作視為禪修,其禪修法門就是創作。
寫作,如同禪修,
皆須相信自己的心,
力行內在誠信,
洞察生命經驗,
以自我紀律、珍惜體驗 、提煉精髓和敞開態度,看待自己內在工作。
幻想及神話原型"歸鄉"情節頗為戲劇浪漫:,Homer的 Odyssey
(奧德賽)是所有歸鄉的原型:
宰殺牲畜,筵席鬧熱,歡慶遊子浪人歸來。
惟在現實世界,
不斷自我辯證的人生旅程,
人為何上路?
經歷什麼樣的旅程冒險(屠龍?)?
何以決定返鄉?
歸鄉之後,鄉愁即解嗎?
所歸之鄉亦仍是原來的那個「鄉」嗎?
而,現實的追尋絲毫不具高潮張力,
我們需要回歸,需要悲傷之情,是因為情緒是最基本的力量; 藉著完成過去的傷慟事件,以便自身力量為今日所用。
但,藉著"上路"以"離開"吞噬自我的「日常庸俗與創痛追迫」,
這樣的"上路"會不會也只是一種"逃避"?
常見的認知癮癖(例如理性思考,喋喋不休,勤於發問,周旋問題)
包括工作,宗教,食物,
任何活動皆能被用來自我移轉;
即便常態笑容或恣意論斷或沒感覺此類情感表現亦然。
一旦抑制情緒,心靈的運作便會衰減;
廢墟處即內在殿堂。
聆聽Mozart:
回歸內在,
絕非不間斷往外尋求心靈課程;
或經歷或藉賴一個復一個療癒或諮商師;
亦非操練一個又一個心靈絕技秘法;
而是與藏身在我們悲傷之洞裡,
掙扎要去找尋真實自己的靈魂同在。
06.04.2014 鑽石途徑之四及課後~ 當下的真相
人格提供我們走向認識本體的途徑。
內在工作,一言蔽之,即探索我們自己每一層次向度的身份,
Who is in ?
走上內在旅途的是誰?是哪個自己?
因就教請益而羞愧的自己是誰?
因公眾發言而緊張的又是誰?
內在工作的確需要不斷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在身體,心智,情緒;
而外境是最佳助緣,
讓我們學習單純覺察自身,
因為,緊抓著開悟,便成地獄;
執取圓滿,也可能是挫敗的二元對立。
執著本身便是想達到合一狀態的一種誤導。
所謂順流臣服,並非消極認命現況; 亦非積極認同;
是可以觀察,聆聽,質疑,接納更多面向的真相,
我沒辦法喜歡本體,但又不喜歡人格; 長久,我有著這樣兩難,厭斥人格不就是抗拒本體嗎?
謝謝所有師者,
他們不斷提醒我對生命說是,
允許自己去覺察所拒斥的期望的欲求的,並讓理解充分呈現,
圖說:
課後,與這幾位坐五望六的大姊們Khumal,小涵,
每次課後愈益寧靜,滴酒不沾的我,
望著一盅盅清酒飲盡好友們狂情,謝謝生命所有發生,
04.05.2014 Osho Dynamic Meditation
為何喜歡 Osho 所有靜心?
外在而言,
我們擁有家庭,關係,工作,當然還有自我(人格,頭銜,物質等)
而靜心或修行,是為了強固更多嗎?顯然不是。
靜心,
顯非為了趨樂避苦(離苦得樂),亦非光愛加持,
倘若帶著目的功利性來靜心,恐更為失落。
靜心,就只是為了活生生,
活生生生活著,呼吸著,
讓覺照照進無明潛意識裡,
如實經歷體驗每個如是當下。
讓每個起心動念更為清明覺知,
噢,諸如,
品嚐食物所有滋味,
無關價格品種或對食物及自我的論斷。
靜心,是為了歸返本自俱足的自己,
關乎,我們願意在自己身上下多少功夫,
多坦誠面對所有的自己,
多願意傾聽內在隱藏聲音,
進而,接納自己,敬重自己。
靜心,不會是為了拿掉憂鬱,追求快樂,
也非關高隱靈性境界,
只是真實,自然,謙遜,無為,無所造作;
願意卸下人格面紗,
全然信任存在,
不再武裝攻訐或逃避抗拒,
真實品味每個當下。
靜心,亦無涉導師,傳承,
無涉教義,門徑,
只是和自己內在小宇宙在一起,鑽探內在的礦地,
與KHUMAL 每週奧修動態靜心。
04.04.2014
今非昔比,論起曩昔業已雲淡風輕。
在異鄉桃園,所幸此事,得以開展內在啟蒙之旅,
過去我們總在等待與追求,
如今,知道自己仍有痛楚,蒙昧,悲傷等斑斕情緒,心智;
當我們願意從自己出發,
結果即過程,即初始。
下班,放假空檔,
時恣意隨性出現在Khumal Deva門口,
恁時間流逝,我倆時以極其緩慢步伐悠然自得,
假日,常常興之所至,
偶爾訂了機票就走,
偶爾騎車周遊,
更常不期然拜訪友人。
與幾天不見khumal 一道午餐。
04.04.2014
當我開始對既定群體規範說"不",
我也學會說"是"。
對說"不"這件事,
曾經太過擔心外界眼光,
社群壓力,既定標籤,
帶出擔憂,恐懼,沒安全感,
不信任自己當下體驗。
也許只是需要空間,
享受靜處無為,
甚至不想要被注目,
我想活得像一條河,一棵樹,
傾聽並直接經驗所有平淡與豐富。
辦公室聚餐,科內出遊,
機關活動,長輩儀禮等禮尚往來,屢屢有機會面對自己,
當然那些取巧討好滿足自己時刻,常常難以讓我們轉身望進內在;,
而掙扎抉擇晦暗,內在心靈如焦時刻,
我們就得長期反覆開發內心,如同冶煉,體現心靈力量,
不是要通往已逝或卸責的天真孩提,
而是朝向充分發展的性靈。
當婉拒科內難得聚餐,
或春遊;
面對一個又一個緊湊堅實大案,可以選擇繁重業務如何操練展現。
我明白,
再也不畏懼之後黑暗,未知,神秘旅程。
圖說:黃昏與老師會勘復興135與倒塌日宿。
02.04.2014 深觀
每晚8點多從工作場所下班,
不再去街坊覓食或下廚煮食犒賞加班成性的自己,
不再以口腹來填補身心,
雖然,那小滿足確幸而立即。
的確,
很多時刻,
我已能認識這些那些情緒及衝動,不再餵養,
或僅僅只是慢食輕食,
不因養生或任何詮釋。
自來不回頭反芻所有寫過的文字篇章,常常寫過船過無痕;
我常常忘記自己的情緒,
包括那些所被補捉的焦慮片刻,
似乎,那僅僅為一股能量流動,念頭或情緒如瀑充洩而下,
而今,我或可置身澗流之外。
不記得始自何時,
這一年,生活內容雖延續舊有形式,
卻感到自己獲致一件生命禮物,
被恩准目睹並參與這些難得生命事件,
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故事的驚駭狂野;
一方面是它們體現過去三十多年未從識的自己:
擴張,力量,穩定,平和,不動。
這一年,轉身離開公務空間,不再背負責任與畏懼;
恁多蹇塞,繁複的公務習題,
一年後的自己,皆能面對。
從初始簡化腦袋裡的行政程序,
到轉換切換生命頻道,
數字,圖說,法規,
世事超乎控制,
而我放下恐懼,執著,完美,形象;
生命為我們增添更多寬裕與自由;
學著在每時每刻保持平衡放鬆,
事情將以各自特質呈顯,
不再虛構或戮力自我。
負責任做自己,
是願意為自己所有心念,情緒負起責任,收回往外投射的力道,
無論內外對決多艱辛,
也願意對依戀和所拒斥的事物保持尊重及慈悲,
願意去理解痛苦,深觀痛苦,溫柔包納並從中解脫;
當理解為何受苦,痛苦就不再是一回事;
願意與內在受苦的自己共處,
由這一刻流至下一刻。
01.04.2014
日昨分享內在果實,
那些果實多麼真摯和可貴。
去年之前不使用臉書FB的我,
因創傷經驗有機會深入瞭解心,存在,所處情境,及創痛,
我對生命致以無限敬意;
因為我們可能分不清內或外在;融合或投射;
我們對外在及投射比對真實真相還要熟習,
我們通常覺察不到自己反覆抗拒及反擊真相,
真實是我最喜歡,最欣賞;
無論是憤怒,恐懼,擔憂...;
承認自己可能無明,
承認自己或許無力;
承認自己的情不自禁;
真實,實情,是第一步,
可以讓我理解,了悟自己;
真,才能有善。
無了真實,
"善"可能是偽善,是制約,是慣性,是律則,是被迫;
真才能有善,
那樣的美方見深度和意義。
面對靈魂暗夜的確極其不易。
即如佛陀,以及耶穌這些故事都在陳述突破的艱辛。
「自我死亡」字眼尚非空穴來風,積小悟變大悟,"悟"
醒悟,而願意放下,出離,讓自我死亡;
當自我徹底脫蛻,
舊習性不管用,
漸以全新,真正的生之力量,意識之光明取代無明輪迴。
這些步調互有重疊,在生命不同的向度展開進行。
各階段果實終會消化殆盡,
終將進入另一層次之整合,
另外一個挑戰與撞擊,
以及單純「保任」之功。
2014.03.31 深深叩問之魂靈
工作這些年,除了創作,再也不寫信的我,因轉向內在生命探索,
每回情緒困頓無法自已,給老師寫了信後,總感到懊悔。
內在工作並非是要消除痛苦或尋求順遂, 是我們願意喚回那份無限潛力之自由,面對真實的生命,
回歸本質乃是與生俱來不言而喻的動能,我們越能意識內在沉靜,
痛苦或許是源自對「內在世界」的回歸渴望。
當一個生命議題長期久困愁城,己身無法再窮究竟或觀察深入,
良師如同益友,深諳何時撒手或是不語; 甚或洞察學生景況適時點撥。
師者適時的教誨與提點,幫助學生更為信任與深入黑暗核心,
當然,尋求老師協助,並非卸責或推惰。
除了每日長達11小時孜矻職場工作外,
與自身共舞在初期絕非易事,諸多無意識及舊習氣,
內在過程干擾跌撞,晦暗蟄伏,
雖醒覺次數漸多,人格情緒感覺意識漸少,
惟痛苦的摩擦在深蘊甜美芬芳前端,靈魂暗夜對絕大多數人,
2014,03,28 長大成人
回望這一年,
終於結束發生在個體身上這故事。
持續不斷內心揭露與摩擦,
使心中某個部份愈益甜美。
上週末臺北行前,
特意繞道至殘毀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
望著我在工作生涯最重要艱鉅一頁課題,
經歷職涯未曾經辦之規劃設計,工程,促參,移撥,因應,廢道,
今年又啟可行性評估先前規劃招商新案,
凝望這伴著我月月中旬將每月最高加班額度用罄之日式宿舍群,
缺少了它,不會讓我一步步回歸原初的完整。
今日下午休假,驅車至四鐵共構台鐵週邊鐵道倉庫,
除原先業務,
即將接下桃園區文化性資產業務,
這重大工程與文資存續議題的確也會是我從無至有之進化;
改變的精髓如同蛹蛻,
這兩年,困在蛹中,
直至這些生命故事徹底改寫了我,
我漸漸不再認為外在人事物境能夠讓我更清晰,
我可以照顧好自己,
容許自己可參與或拒絕外界。
我來,是因為 ,
我願意,長大成人。
2014、03、23
雙手平衡,一手捧著確幸,一手握著悲傷的我,
漸漸鬆開悲傷的那個手掌,
想起我在府城古都的親人,
及桃園奧修中心這些靈性道途師友,
還有,行動自如、物質經濟不虞匱乏、心靈版圖遼闊,
此外,
創作、閱讀、書籍、音樂、電影、旅行、美食、攝影、欣賞、
於我,從來未曾稍離。
從任何一個面向去看這個包裝,
若錯把表相當成實相,就像是把衣服當成了自己一樣。
流淌幸福之淚的我,當下正在發生的真相是什麼?
我內在的真相是什麼?實相又會是什麼?
長久以來,個人我執乃源自對徹底合一的渴望,
除非承受不住,我幾乎不談自身那份生存性受苦,
經歷長久蹁躚,追尋再三的我驀然頓悟,
執著遠方可能帶來安全感或快樂之物—夢想、理念、流浪、解放,
這份召喚渴望的其實是合一融合。
我們總以為樂土是無所痛、靜謐、舒適、圓滿,
唯一能使我們重新回到合一之境的方法,
包括對苦樂之認知、詮釋。
歇筆數月,
讓不再紀錄所有覺受的我,單純覺察而不停頓下來。
因為每份暗夜之苦都在天亮後蒸發,
每度甜美氛圍,都在該落幕時結束。
而不息的本體,伴隨空寂恆長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