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1 21:35:45

胡言亂語。望窟

光很少看電視。
如果要將光在吃飯閒暇時隨手轉台的優先度排個序,大概會是:自然科學頻道≧動畫頻道>日系綜合台≧電影頻道>新聞頻道,這樣吧?日劇和韓劇光則是打死不看,倒喜歡看大陸拍的歷史劇,比起台灣的有水準多了。不過絕不會為了要看到某節目而特意去等待,那不是光的作風。通常是隨便找個時段然後拿起遙控器亂轉吧,真是隨遇而安或該說懶的極致。

有人說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消耗的卡路里比睡覺還要少,也有人說看電視什麼都學不到,因為那是單方面的灌輸。有很多不利電視機的言論無非是提醒人們起來走走,不要老是在看電視。電視機是無辜的......嗯,會爆炸的例外。

覺得很像在盯著一個窟,一個影像的窟。
洞窟自舊石器時代以降便一直是人類的居所,天然環保且通風良好,唯一缺點大概是蚊蟲亦易滋生。到了晚些,洞窟又成了藝術展現的良好場所,從吳哥窟至莫高窟的階段大抵屬此段之精華。到了近代,人們棄窟,卻又不安於缺乏了什麼生命中的根本似地,做了窟的替代品。

要在這裡引一段話,是因為光實在說不出比這更貼切我心的言詞。

「比之於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羅馬的鬥獸場遺蹟,中國的許多文化遺跡常常帶有歷史的層累性。別國的遺跡一般修建於一時,興盛於一時,以後就以純粹遺跡的方式保存著,讓人瞻仰。中國的長城就不是如此,總是代代修建、代代拓伸。長城,做為一種空間的蜿蜒,竟與時間的蜿蜒緊緊對應。中國歷史太長、戰亂太多、苦難太深,沒有哪一種純粹的遺跡能夠長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墳裡,躲在不為常人注意的祕處。阿房宮燒了,滕王閣塌了,黃鶴樓則是新近重修。成都的都江堰所以能長久保留,是因為它始終發揮著水利功能。因此,大凡至今轟傳的歷史勝跡,總有生生不息、吐納百代的獨特秉賦。」

雖然敦煌慘變的結果,是使得中國文物大量外流,今日的敦煌學者們只得靠著高價買來的微縮膠卷研究那一方小小的顯微。但莫高壁上的畫仍大抵保留著,這是一種延續千年的集體創作,是中華佛學與藝術的精粹榨取。從舜的神話,人們一畫,就到了元朝。

而光看著電視,便有一種望窟的感覺,是,這是個現代的窟,是人靈魂的根基殘留的原始意念,但它再不會留下什麼了。這樣也好罷?
輕輕地按下了電源鈕,撇眼瞧瞧不知該說寬闊還是狹隘的客廳,這也像個窟。
從無限裡畫出有限,一向是我們最擅長的。

等光發現時,正囈語著連自己也聽不到的聲音。
就像是古老而不可辨的原始音符。
菲菲 2007-03-13 02:15:24

不看電視的我,看到你獨特的此篇文章,震撼呢!

我道易文 2007-03-05 21:12:37

看電視的習慣跟我一樣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