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2 10:09:44Dream

禍水

有些人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有些人仍對未來懷抱憧憬……

導演.編劇:蒂帕梅塔沃夫(出品國:印度)
演 員:麗莎雷、約翰亞伯拉罕、希瑪比斯瓦、曼諾拉馬、莎拉拉
「土、火、水」人生三部曲之完結篇
中文官網:www.j-ent.com.tw/water
正式上映:5月12日(五)晚場起
5月12日(五)晚場起


昨天去看了禍水的首映,跟我去的女性朋友原本心情不好,出了戲院減輕不少,哈哈哈。現場還表演了一段印度音樂,讓人想變成舞動的蛇站起來耶。

在印度的階級社會中,寡婦是不幸與不潔的象徵。1930年代印度教對待寡婦的不公教義,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當丈夫死去,妻子只有3種選擇:與丈夫一起火化、改嫁給丈夫的兄弟、或是進入寡婦之家守貞。但直到今日,印度對於寡婦的不合理約束依舊存在,特別是在鄉間。

結婚對小女孩秋雅來說,是很遙遠的事,然而在糖果和新衣的哄騙之下,八歲的秋雅要和七十歲的老翁舉行婚禮,不過老翁在幾天後死了,秋雅也被父親送去寡婦之家,開始荒謬地守寡。活潑的秋雅為苦難的寡婦們帶來歡樂,在寡婦之家,然而為了討生活,她們被迫賣淫。

有些人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有些人仍對未來懷抱憧憬。美麗的寡婦卡麗安妮便冒著大不諱的罪名,與追隨甘地的正直律師納拉揚譜出一段戀曲,然而愛情卻不能為卡麗安妮帶來幸福,因為她的男友丈夫正是她的恩客,最後她自殺了。

前陣子剛幫法鼓山校完印度哲學史,剛好內容也提到政治、宗教對生活的影響,以及英國殖民管理的問題,因此看起電影來蠻有滋味的。恆河代表了孕育生命,卻也蘊藏著滄桑與階級意識下的「黑暗」氣息。在不平等中,寡婦們正尋找著永恆的信念,一如把小女孩送上有甘地在的火車,完成自己的生命意義,以堅定生命的延續。

在2000年時,不顧印度政府的反對,導演蒂帕梅塔開拍《禍水》,但一些印度教的極端份子卻以燒毀底片和電影佈景等做法,決意要阻止影片的拍攝,他們說此片劇本是對「道德的褻瀆」。但在五年後,梅塔將《禍水》偽裝成另一個片名《滿月》,並更換了演員,將拍攝地點移到斯里蘭卡,秘密進行拍攝工作,在這期間,喬治盧卡斯曾在綜藝雜誌(Variety)上發表一篇整版文章,大力支持蒂帕梅塔為了拍攝《禍水》這部影片而與印度當權者奮鬥的努力。

我看了這電影,並沒有覺得特別的好看不好看,因為排除「與傳統抗爭的主題,比較容易感動人」的因素,其實是一部很樸實的電影。

劇情沒有伏筆、轉折,只有小小的隱喻,比如男女相見,已婚婦女披頭的沙麗,在女主角仰望男主角時掉下來;秋雅被送去賣淫時,引起關注她的大姊內在的自主意識,到處找她;女主角堅定相信,黑天大神會引領她,她養的黑色小狗帶她去遇到男主角納拉揚(意為濕婆神);女主角自殺時,選擇恆河,意謂淨化……。

其實電影裡也有很傳統的部分,比如堅定相信什麼、忍耐社會給的價值觀,女主角的死卻也代表沒有跳脫社會不公的框架。好不好看對每個人定義不一,對我來說是樸素紮實的小品電影,不過上次到民族音樂研究所看過印度迷情歌舞後,對印度音樂的民族風情蠻喜愛的,或許是這樣不公的社會民情,才產生這樣纏繞迴轉的音樂表達方式吧。

聯合追星報導http://stars.udn.com/star/StarsContent/Content8321/index.shtml

在新浪寫的印度迷情http://blog.sina.com.tw/dreamplanet/article.php?pbgid=3448&entryid=17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