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研究員偵測報告證實/蘭嶼核廢貯存場 鈷60銫137外洩
〔自由時報記者劉力仁、林毅璋、張存薇/綜合報導〕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扈治安今年偵測到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外圍有人工核種鈷六十及銫一三七,其中鈷六十劑量為六.五貝克/公斤,銫一三七為三十二.九貝克/公斤,雖低於原能會管制標準,但已可證實場區確有輻射外洩。
低於原能會管制標準
這份報告是扈治安接受台電委託檢測,十月二十六日在海洋大學舉辦的一場國際研討會中發表論文,扈治安昨天證實確有此一報告,他強調輻射雖有外洩,但外洩值遠低於原能會的標準值,詳細檢測內容未經過台電同意,他不對外說明。
目前我國原能會法規標準值,鈷六十為一一○貝克/公斤,銫一三七為二十.九貝克/公斤。根據當天研討會錄影畫面,扈治安在報告提及,二○○五至二○○八年,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外圍完全沒有發現鈷六十,但已發現銫一三七蹤跡,二○○九年之後,鈷六十開始出現,且發現次數逐年增多,銫一三七也有越來越多趨勢。
蘭嶼居民盼進一步鑑定
參與此研討會的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張武修表示,雖然偵測到的數據低於原能會管制標準,但原能會的管制標準頗為寬鬆,常引起爭議,而且部分廠區樣本銫一三七的數值比蘭嶼銫一三七的背景值高出十到二十倍,這跟日本福島十到二十公里範圍的污染情形差不多,當時日本人都緊急疏散。而且即使未超標,輻射外洩也是不爭的事實。
蘭嶼鄉代表會主席曾加油說,核廢料放在蘭嶼,居民一直提心吊膽,有任何檢測結果,都應讓鄉民了解真相;紅頭村長謝阿生表示,如果真有外洩情事,居民身體健康恐遭影響,希望專家學者進一步鑑定。
原能會:銫數值並不高
原能會輻射防護處長李若燦表示,已和扈治安確認過,採的樣本是底泥不是海砂,人類過去幾十年來數十次的核爆影響,大自然背景值之中銫一三七約十至二十貝克,由於底泥會持續吸收銫一三七,管制標準為七四○貝克/公斤,並非二十.九貝克/公斤,扈治安測到三十二.九貝克/公斤,並不算高。
至於鈷六十,可能是蘭嶼貯存場現在進行廢料桶檢整作業產生的飛灰飄到場外,因為蘭嶼貯存場現在是「零排放」,根本不排廢水。台灣現在管制法規標準跟日本相差無幾,沒有修改的想法。
台電:說外洩太誇大
台電表示,蘭嶼儲存場自一九八二年啟用至今,目前場內約有十萬桶低放射性核廢料。舊型儲存桶的壽命約為十五年,由於超過時效,有極少數儲存桶有鏽蝕甚至是穿孔現象,因此自二○○七年底起進行重新檢整,並於最近全數完成。
台電澄清,這幾年所測出鈷六十與銫一三七的數值並無累計增加的現象,但數值偶爾會有突增突降的現象,研判與儲存桶檢整有關,由於測出來的輻射劑量遠低於標準值,對人體沒有影響,若說是「輻射外洩」就「太誇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