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朵的鑰匙
“Pluck this little flower and take it. Delay not!I fear lest it droop and drop into the dust.”
「採擷這小小的花朵吧,莫遲延!我怕它會凋謝而掉在塵埃中。」
不止詩人泰戈爾(Tagore)對時間敏銳,凡是想認真活的有心人必有同感。無情時間像逝水,稍不留意驀然發現自己精力已衰,親朋同儕早化為灰壤。
”Seize the day, make life extraordinary.”
這是兒子對生命的看法,他也要老爹和老母緊緊抓住每一天讓生活多彩有力。今年他申請到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攻讀MBA,我剛好也放暑假,於是他提議說:「我帶你們到東岸走一走。」
「溫哥華還沒有看夠呢!」老爹才來半年不想動。
「很好!翻譯詩稿已完成,到渥太華找Timothy,他答應幫我校正。」我興緻勃勃。
研讀英文後就自我期許,翻譯臺灣詩人的作品。張德本是第一位想到的詩人,我感動於他對一切虛偽的鄙視。泰戈爾說:「Give me a day I will make the pomp to emperors ridiculous.」只要給他時間,他將使帝王的堂皇變成可笑。虛名虛偽一向為詩人所不恥。台灣詩人和印度詩人總有不期而遇的詩心。
趕緊採集花果,以免被路過的風搶先掠奪。於是三人行,十三天的多倫多(Toronto)、渥太華(Ottawa)、蒙特婁(Montreal)以及詩譯之旅,就在落足溫哥華二年半後向東飛行。
(二)水中的岩石與IONS
從太平洋到大西洋海岸寬度超過7700公里,開車橫越要兩星期。自溫哥華飛到多倫多約五小時,時差快三小時。由高空眺望超過近百萬條擁有全世界三分之一淡水供應量蜿蜓遍佈的河流、溪水、湖泊,面積約臺灣277倍的這一片宏巨廣闊地表面,我似乎走不出數大的氛圍。橫切亞伯達省(Alberta)、薩克其萬省(Saskatchewan)、曼尼托巴省(Manitoba)到稱霸東岸含有面積最大、地標最高(CN Tower)、市街最長(Young Street),名列世界第三大英語系地區安大略省(Ontario)。我們的首站--安省最大城市和繁華現代化的省會一多倫多。
印第安人是最先抵達北美洲的族群,安大略名源自其語「岩石高高矗立於水附近。」指尼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激流奔墜岩石上,每分鐘一億五百萬公升水量居全世界之冠。源流微波平靜彷彿柔順少女,一過臨界線垂直而下,有如億馬奔騰萬里怒濺。教科書上世界五大湖和奇景尼加拉瀑布,如今乘坐霧中少女號(Maid of the Mist)逆流而行,體驗被水濺濕的刺激,步入地理夢幻的軌道。
這個常考的地理重要題目,橫跨美加兩國境上,中間以山羊島(Goat Island)隔開。氣象萬千部分呈現於多倫多,與西部洛磯山(The Rocky Mountain)同樣,壯麗崎嶇一段都在溫哥華。看來此種佈施分配,上帝是有點偏心。
自恐怖攻擊陸續浮現,愛好和平靜穆的一些美國國民陸續移至北方來。這和1776年美國在獨立戰爭中起來反抗殖民者,當時效忠英國的國民開始向北移,到加拿大開拓新生活有異途同歸之處。
安大略是製造業重鎮,環繞安大略湖西邊一連串城市是著名的加拿大Golden Horseshore。Reto指右側漢米敦(Hamilton,冶鐵及煉鋼中心)說那是最醜城市人口49萬。
「哇,真的是霧煙瘴氣,不輸我們家鄉高雄林園工業區。」
「美國底特律汽車工業污染也會飄過來,雙重濁流所以讓你們感到不舒服。」
幸好安大略湖有容乃大將之調和。湖大到裡面還有一個島。渡輪跨越林間萬葉寂然無聲,湖面流水宛若慈母柔酥胸脯輕鬆吸納。只是我那狂跳的心,不知如何平靜。
最近讀到一篇〈Meteor-Psychology〉報導,似乎為自己的疑惑找到答案。
”Meteor-psychologists are concerned with how the weather affects the behavior of people. One area of their concern is ion-balance.”「I-O-N-S」正負離子兩極存在呼吸吐納的空氣之中,氣候和週遭環境是影響其平衡主因。如果IONS(正負離子)失去平衡將波及人們的生理和心理。每次打開台灣電視,儘是一些叫人挫敗的畫面,這是否與IONS有關?
(三)不停梭織的金色地毯
安大略省除多倫多還有首都渥太華,是聯邦政府所在地(加拿大採聯邦、省府,及市政三級制)。雖是首都但機場規模不大,從歐洲來的國際航線,大都經由多倫多或蒙特婁。我們從多倫多飛到此地約一小時。下飛機行馳於公路上迎面而來又是顫動心弦的河流。這條十二公里長的里多運河(Rideau Canal)穿插於市中心,其功能不止運輸,更是市容脈搏。冬天一到則成為世界最長溜冰場。另一頭面臨渥太華河(Ottawa River)所展開的繁花市街典雅,感受到首都被優遇的情境。
除加國最高機關還有五十個國家大使館,就是找不到最熟習的名字一台灣。世界常存在于實名與虛名之間,像空氣摸不著,卻無所不在。有人忽略其存在,總會有明眼人起來說話。2003年11月加國議員Jeffrey Simpson有一篇重要報告:〈Taiwan exists in Canadian never-never land〉為台灣打抱不平,他說:”⋯⋯Canada ought, in theory, to be supportive of Taiwan. Taiwan is democratic;China is not. Taiwan respects human rights;China does not in all instances⋯⋯”並提出數據說明台灣比中國優質和對人權尊重等等。他質疑當時執政黨總理Chrétien Government暈厥於中國大市場而忽略本質存在,因為台灣僅能以「representative」(代表),而非「embassy」(大使)出現在加拿大。
凝視國會大廈前那「百年火焰(Centennial Flame)」從1967年7月1日引燃後火焰一直不熄。1867年7月1日英國政府制定英國領土北美法律,正式承認加拿大自治權。這百年火焰被十二扇形花瓣襯托浮於水上,是否解除束縛後自由翔泳的意味?
由哥德式的和平之塔(Peace of Tower)、上議院(Senate Chamber)、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等三棟砂岩建築而成之國會大廈,運作整個加拿大政務。加拿大是大英國協成員,而且是君主立憲國。以大英國協內獨立國家總督為最高行政長官,代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總督由總理推薦、英國女王任命。現任總督為一女性華人。事實這些僅是象徵並無實權。加拿大人開始有人反對這種虛名,也有人樂意女王是一種精神象徵。
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l819-1901)塑像安祥穩坐於大廈右側,她是現任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曾祖母。她在位時,使英國成為世界最大帝國。加拿大首都設置係由她選定。是英國女王或加拿大女王?也是我這個新移民的疑惑。回顧歷史,英國政府的確試著以她本身的形象來創造加拿大。既使目前的閱兵(Changing of Guard)儀式,幾乎重現十九世紀英國皇家軍隊風華。此樣交接典禮和開放參觀國會大廈,是僅於每年7、8月才有的節目。看來我們是來對時候。
國會大廈之外,首都另個最高政治機關一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Canada),是我們這次拜訪對象Timothy Ross Wilson服務的地方。
具瑞典血統的Timothy,是法院的法定律師(Legal Counsel),現正忙著擬定印度人與加拿大人之間的法令。
「你的工作很重要,可以說在規範人民如何行事。」
「不!是人民在引導法令,我們只是從中揣摩學習制訂法則運用。在你們國家也許這是很高的職位,但在加拿大我是很微小不起眼的。」
運河不僅供兩岸溝通,更是市容的呼吸和脈絡,但那流水卻謙卑地說它只是供水的流動而已。
1941年建造的這棟法律最高機構,剛好位於國會大廈左邊。灰頂白牆,類似Art Deco建築,兩側旗杆之一紅楓白底國旗傲然矗立渥太華河畔。助理親切解說整個審判過程、座位秩序⋯⋯由各市、省上訴到此已不是普通案件,這時門外另一旗杆國旗也會升起表示有庭要開。開庭時,其中魁北克省三位,安大略省三位,西部省(BC)二位以及大西洋省一位,八位法官及首席共九位共同主持,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判定罪嫌和如何維持國家秩序,裡頭集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Timothy辦公室裡一句「Old lawyers never die,they just lost their appeal.」調侃中帶著多少的警惕!
這次行程除了Timothy下班後共同討論詩譯外,大部分時間均沉浸於人文濃厚的殿堂之中。如1880年建造的加拿大國立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明潔亮麗建築裡就保留了加拿大現存最重要的收藏:從雕刻和銀器到1950年代新浪潮,從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到印象派和近代作品,從唯美印象派到七人畫派小組,從結構到解構打破思考邏輯⋯⋯
陽光不停舞蹈在這塊充滿政治、法律、人文的自然水波上,像永遠不息梭織著金色的地毯。渥太華人教育程度較高不是沒有原因。
(四)歷史的分合與同性的解放
從渥太華搭Greyhound Bus到蒙特婁約2個小時半。事實上,去蒙特婁之前我們就住在魁北克Hull區Timothy家。一條渥太華河將魁北克省及安大略省分隔著。1901年開放的Alexandra Bridge扮演Ottawa River的inter-provincial(省間)橋樑。加拿大係雙語國,一到魁北克(法語區)舉目所及法語先,英文後,恰與其他地區相反。該省是北美文明發源地,融合至今卻有種與北美相異的特殊文化。儘管政治與加拿大相連,可是傾向於認定自己是魁北克人而非加國人。曾幾次醞釀獨立但加拿大人仍然渴望國家整體運作,並防止其瓦解。
法國與英國之間情結早於幾世紀前就存在。追溯歷史加拿大是一部移民拓荒史。移民總是伴隨著貿易,不同族群為了主權所屬不斷發生挑戰。法國殖民地在1700年建立,特別沿著聖羅倫斯河(St. Lawrence River)。此同時,英國也從南方的殖民地向北方甚至在法國所宣稱的領土上擴展。兩國對抗終於1759年有決定性的勝負,英國戰勝了法國。然而其中所造成不平衡情緒時存於生活中。
1967年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在蒙特婁市府(Montreal City Hall)陽台上宣稱:「Vive le Québec libre!」給魁北克長久自由!真正自由,不但外圍解脫,內在更要能釋放。然而魁北克人心想他們永遠是法國人。當然也延伸了許多雙重性格形成,在心理上是加拿大人,情感上是法國人,「People do not reveal themselves in their history, they struggle up through it」人們無法在歷史的塵封中掙脫顯露自己,他們只有在掙扎中去貫穿歷史。這或許是人類共同的宿命吧!
人類歷史就在前仆後繼中前進。透過先人步伐,勾勒時光軌跡,一百年,二百年,四百年⋯⋯魁北克人看重數目背後的意義,因此極力維護古蹟以行動記載歷史,並且驕傲地將成果展現在每一個人眼前。就在Alexandra Bridge旁,加拿大文明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Civilization)以臨場表演和活潑透視畫描繪最早的歐洲移民到移民先驅的二度創造。我們觀賞陡峭的諾曼式裝潢,屋頂上開啟的天窗,似乎17、18世紀過往繁華又活生生重現。以及19世紀末華人陸續移入,在1947年所實施排華法案中,如何以辛勤孤寂經營洗衣店生活開始⋯⋯加拿大成功保留了許多文化遺產。
蒙特婁在魁北克省西南,位於聖羅倫斯河中的島嶼上。以其歐洲風味,四輪馬車穿梭,馬騷味隨風飄揚,古典和現代並存,以及歷史文化特有氣質,又是另一個新的丰采。Art Deco建築的樸素、對稱、平衡,飽足我這個既傳統又現代的女子偏好。兒子去年已來此作一趟尋校之旅,就像著魔似地迷戀起來,程度之深叫人懷疑他就是前輩子的殘留。由於他老馬識途,他的爹娘順利而充實遊覽到主景名勝和許多特殊小地方。
沉醉法國氛圍在Place Jacques Cartier(發現蒙特婁的法國人)品嚐咖啡;環繞周圓滿滿的藝術品享受餐點;漫步舊市街(Old Montreal)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重要文化遺產,我們像教科書中的主角;親臨1967年及1976年分別舉辦過的萬國博覽會及奧運會場所,觸及一下運動員的脈搏;留連不論是東方或西方的美術精品和一系列博物館,一生從書本讀到的精彩篇章,而今一一呈現於垂手可得彈指之間;沐浴在北美洲最美教堂之一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Basilica),心目中的上帝不分東西方,一踏入聖地穆然意遠自然而生,只是有點殺風景,禮拜日有界線免費進入,以免干擾正在作禮拜的人,一位中國人(觀光客?)不理告誡大搖大擺闖入,是他聽不懂英文或是本能霸道行為?如果世界存有種族歧視,被歧視民族是否要負大部分責任?
1992年才開放的考古及歷史博物館(Pointe-*-Calliére, Montreal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History)是一個特殊展示館,就在原地層層挖掘出先民於冰河時期如何沿著聖羅倫斯河一步一腳印地遷移和探險。原來此時腳踏所在正是當時Public Market拱型石頭建築,粗狀導管,海關運作,天主教公墓⋯⋯18世紀此地人們的生活起居臨場一一呈現。現在人們好奇追溯遠古,此時我們不也正是幾世紀後的古人?置於古代石頭上一個玻璃櫃,裡頭裝著目前最流行的事物像牛仔褲、電腦、家具形狀、建築圖樣⋯⋯等好幾塊金磁片供百年後人們研究。後代研究者想必比現在的考古輕鬆!只要人類存在,這條生息河流將必綿延不斷!只是千變萬化的思考能裝進磁片嗎?原來台灣導演黃明川一系列拍攝詩人、藝術家的影音紀錄,及「地景風貌」不正在為台灣從事一項重要工程?
人類生活習慣總愛把動物視為「物」使用,其實動物也可把人當成「物」使用。人過馬路也可以馬過人路;人用電腦用滑鼠也可以鼠用電腦用滑人。到底結構或解構?到底傳統或顛覆傳統?同性戀早存在於人類歷史,卻總在人們習慣數大(異性戀多)中變形。離開蒙特婁那天剛好遇上同志大遊行。「Love without borders」愛沒有界限,愛永不打折,為「愛」爭取最基本人權。
儘管對性別角色應持開放心態;也經由醫生證實同性戀是與生俱來並非後天影響;自古至今出現許多傑出同性戀藝術家、政治家、哲學家⋯⋯但大部分人們還是屈服於傳統人倫、吃人禮教以及欠缺同理包容心。今年加拿大總理選舉保守黨就敗在他反對同性戀婚姻。美國總統布希還在反對同性戀婚姻。可愛的加拿大已經通過同性結婚合法的法律,遠比美國開放自由!
”With glowing hearts we see thee rise.
The true north strong and free!”∼∼O Canada
「以熱情的心,我們看見你興盛,
真摯的北方強大而自由」∼∼出自加拿大國歌
(五)內部的聖殿
自東岸回到西岸,我的腳步輕盈地滑行在時間軌道。我這個新家被傳頌著:Want a long life?Move to Vancouver. 要長壽?搬到溫哥華。從28處大都會人口調查顯示:溫哥華人平均壽命81.1歲,已在OE--(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list出現,與世界最高的日本81.2歲不相上下,以此類推:卡加立80,魁北克79.8,安大略77.3,美國76.8,愛爾蘭76.7⋯⋯如何計算?錯綜複雜,但離不開內在和外圍因素。
歇腳在這塊上帝特別眷顧的春花夏綠秋紅冬雪的大地,我已採集所要的繁花果實了,然而滿籃的豐碩同時也沉重起來。父母的習性全在太平洋那黑潮形成具特殊生態的島嶼,他們知否女兒移居的國度?而我喜怒哀樂的記憶全銘刻在那遍23.5度北迴歸線下的土地。經過悲和喜的面孔,我聽到永恆母親的低聲歌唱。兒子指著早紅楓葉稱那就是媽媽,因為敏感過度,秋天尚未來臨,即神經質地提早變色。
電影「永遠和一天」(Eternity and A Day),那個出生在義大利的希臘詩人,為響應希臘革命用母語創作,而回到祖國逐句用錢買回。他是被時空綁架了,以致母語離他遠去。
「時間在結構中衰敗,
時間在解構中存在,
空間一向與它共謀。」
這是詩人張德本對時間的敏感。我這樣翻譯:
”Time is ruined by the integration.
Time exists by the disintegration.
Space always collude with it.”
我之所以喜歡他的詩除了辯証外就是文字的對稱和張力,但Timothy卻改成:
”Time is ruined by togetherness.
Time exists through coming apart.
Space is time's ally.”
意義不變但中文之美似乎減半。我們一共完成43首,其中切磋發生不少取捨,每天都超過睡覺時刻。他堅持西方用語習慣,我偏向保留中文意境的特殊韻律。
「中文和英文的思考邏輯大不相同,妳翻譯的目的不是要給英文世界的人看嗎?詩本來就不好翻,但以妳的毅力已經把它克服了!」兒子說。
適當時機他會出現,他不參與我和Timothy的討論。他在旁我會偷懶,畢竟講中文比講英文快而順口。兒子的用心,就像當年我故意拖延晚餐時間好讓他們姊弟多練些琴一樣吧!
幾年來一頭跌進英文領域,也被BC省最嚴格的語言學院VCC訓練得天昏地暗。有天驀然驚覺中文的陌生,該不會淪落到要用金錢買回吧!事實證明,她本來就根深柢固存在腦海中。Timothy還等著我用英文寫這次的「Account of the trip east.」我可以嗎?我需要嗎?
我只是地球表面的一個旅客。旅客必須遍叩每一扇遠方的門,最終才能到達那最內部的聖殿。
與 Timothy的家人遊惠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