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3 19:02:35pia

【金馬影展】達頓兄弟的-孩子(L’enfant)


金馬影展選擇這部片,有一大半原因是出自於本片的海報,一對小情侶擁抱的漂亮畫面,笑的天真無邪,就像孩童。然而孩童們面對事物的態度卻往往真實而殘酷,對很多孩子來說,做事往往不用顧慮到前因後果、做錯事了只要露出害怕的眼神、大哭一場,或是捱過輕微的責罰,就可以獲得原諒,很多事情就會像是雨過天晴般,宛若沒有發生過,因為他們是孩子,有著成人沒有的某種特權,不必揹負任何責任,只要為自己活著。片中男主角Bruno就是一個這樣狡猾的大孩子,他只為自己活著,即使犯錯了也只想要用哭泣或是耍賴來獲得原諒,他不是冷血無情,他只是一個以為自己還沒有長大的-孩子。


大小孩帶小小孩的戲碼,如今成千上萬的在各處上演著。片中Bruno與Sonia這對小情侶,就是達頓兄弟片名所指的"孩子",至於他們所生的小小孩,就像是任何一件在Bruno手中短暫停留的有價物品,就像任性小孩所曾經擁有眾多玩具中的一件,只是用來交換新玩具的的替代品,不具任何情感的投入。但是對於Sonia來說,這個小小孩卻是讓她成為母親的責任,使得她比Bruno早一日成為大人。當Bruno好不容易從黑市那裡帶回孩子,卻無法在輕易獲得Sonia的原諒,即使他哭求、泣訴都無法像以往輕易與Sonia和好。就像一個孩子無法獲得母親的原諒那樣,Bruno是驚訝而且不解的。


影片中,Bruno兩度經過同樣的一座橋,第一次推著娃娃車,第二次推著摩托車。僅僅是這樣相同的兩個場景,Bruno的心境卻已大不相同,到底主角是在什麼時候產生轉變的呢?許多人說是因為同黨的少年落水而讓Bruno心理產生很大的衝擊。然而我卻認為是在那少年顯露出對於Bruno的不信任感時『你不會再回來了,你一定會帶著錢跑走。』這時Bruno並未有拋下少年的念頭,少年卻被警察帶走,猜想是這時心中產生的罪惡感,讓他感受到責任,發覺這已經是一個無可挽回的錯誤。而現實中的我們是在什麼時候成為大人的呢?是因為一個無法與他人分擔的責任,還是一次無可挽回的錯誤呢?


這部來自比利時的影片,片中兩位主角就是真實的大孩子,20歲上下的年紀,在片中許多地方流露出自然的本性,其實在會後導演座談中,我ㄧ直很想請教導演,有許多幕兩人嘻笑打鬧的場景,是否都是未經刻意安排的呢,就像取景地點(也是故事背景地點)比利時過去的礦工業重鎮,如此的荒涼死寂,飽受污染,手持的搖晃鏡頭,宛如真實的記錄了這個故事,卻的確記錄了這個社會在快速的變遷中所造成的種種傷害。


這是今年影展截至目前為止,最令我感到震撼的一部影片。影片進行不到十分鐘,觀者已經彷彿對於兩個主角的過去及性格暸若指掌,即使達頓兄弟並未刻意在影片中做相關著墨,這就是所謂把說故事的能力吧。同時,影片本身並無任何配樂(甚至連片尾字幕也是一片寂靜),就僅靠著現場收音以及剪接的步調自然的譜出這部影片該有的節奏,但從頭到尾,身為一個觀眾卻感覺不出一點單調,這點相當令人驚艷、也十分突顯達頓兄弟在運用影片素材上的簡潔及精準。當日影片放映結束後,達頓兄弟出席會後座談,從觀眾席上遙望他們,我心裡想著,如果有機會身為一個導演或是作者的話,那麼最終希望能夠拍出的,就是一部像這樣的作品。





pia 2006-11-16 17:34:39

真的非常厲害,沒有任何花俏的裝飾跟掩蓋,謝謝你的回應,讓我又想起來這部片子.

flashguy 2006-11-16 11:03:50

能成功地把劇情片拍得”寫實”或將紀錄片拍得”動人”是件了不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