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9 00:05:39寶兒

淡看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

http://tech.sina.com.cn/i/2006-09-17/13251143343.shtml

新浪首页>科技时代>互联网>正文 2006年09月17日 13:25 大洋网-广州日报

  在社會各界不無憂慮的大聲疾呼中,我國的國民圖書閱讀率繼續走低。根據最新調查,2005年我國識字者圖書閱讀率僅為48.7%,自1999年以來首次低于50%;與此同時,2005年我國國民認同“讀書越來越重要”的比例只有84.1%,為1999年以來的最低點。

  “書猶藥也,可以治愚”,這是我們的先賢留下的古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給我們留下的名言。可以說,只要是接受過學校教育,讀過兩本書的人,絕少沒有聽說過這兩句話,也絕少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的。知道,也明白,可為什麼眼下與“書籍”親近的人越來越少,國民圖書閱讀率繼續走低?那是因為今天這時代的生活節奏與從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還因為我們今天的閱讀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也不用與更久遠的年代相比,即便是僅僅與30年前的社會相比,我們生活節奏的變化也是非常驚人的。在那計畫經濟年代,物質匱乏,文化生活貧瘠,工作缺少競爭,生活如老牛拉破車,吱吱嘎嘎,一搖三擺,徐徐緩緩,我們別的什麼可以都缺少,但絕對不少時間;可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物質日趨豐富,文化生活絢爛多彩,工作壓力日益巨大,讓我們總覺有干不完的活兒,說不盡的話,時間飛快如白駒過隙如梭穿行──真恨不能拽住時光,讓它靜止。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能夠分給閱讀的時間自然十分有限。所以,我認可這樣的說法︰“沒時間讀書”是造成圖書閱讀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即便是閱讀,在今天,也並不是僅僅指向圖書,也並不僅僅限于道統的“紅袖添香夜讀書”的閱讀模式。“近年來我國國民網路和雜誌閱讀率正在迅速增長”的調查結果就說明了這一點。為什麼這兩種閱讀模式增長迅速?與我們今天已經進入資訊化社會,訊息量空前巨大,而人們需要在第一時間獲取各方面的訊息的需求有關。而圖書,雖然就其知識的“積澱”與思想的“深度”來說,可能有一定優勢,可它的即時性與這兩者相比顯然存在差距。此外,網路閱讀的互動性更是圖書無法相提並論。
  以我個人的經驗和體會為例。今天的我依然經常讀書,但讀得最多的說實在的,還是網路︰網上的新聞,以及如“墨閑齋”一類的讀書類網站上貼出的“網文”。前者,讓我“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而后者,則讓我了解到了許多處于主流思想邊緣地帶的種種新銳的觀點,讓我觸摸到了許多塵封已久的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在這裡,閱讀也決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一種精神上的快感,還有對社會的思考,對既往歷史的反思。而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網路閱讀的價值可能不一定就在道統閱讀之下。──畢竟,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相比,是一個相對來說更加自由與平等的世界。

  對于我這樣一個已經接近“知天命”的年齡,自覺對許多新生事物的接受和掌握非常遲鈍了的人來說,猶且與圖書漸行漸遠,而與網路越走越近,何況是那些20~30歲,或者稍大一些的人呢?並且,從網路上許多網友針對國際國內的重大新聞以“帖子”形式發表的評論或者表態來看,不少人並沒有因為遠離圖書其思想因此而變得膚淺,恰恰相反,比之過去道統閱讀模式占絕對優勢的年代的人,感覺上更具獨立與思辨色彩,所以,我並不認為我國的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就真有多值得擔心與憂慮。

  只要堅持健康閱讀,無論何種形式,對我們的社會與個人都是有益的。

  文/嚴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