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31 21:54:00open6351

24 轉貼 吃飯,需要新常識!

對不起, 請原諒我, 謝謝你, 我愛你

20121127《愛悅讀》生活文化【廚房裡的秘密】徐明達 

舌尖上的中国 第5集 厨房的秘密 
吃飯也能減肥!? 1個月甩肉5公斤
 

智富社 20130701 第一線食品稽查員告訴你 

1健康不一定健康 2營養不一定營養 3無菌不一定最好

4少碰蟑螂螞蟻都不吃的食品 5要與食品添加物和平共處

‧食品添加物是什麼  讓食物返老還童,由醜變美。

 人一天能代謝的添加物份量為150  但我們一天至少吃進500種添加物,

是身體能負荷的3倍以上。

 二十世紀初,常用的食品添加物 50 種,現在已經攀升到 1500種。

上班族的一天

一早吃了用「人造肉」做成的漢堡,喝進加「蘋果酸、黏稠劑、

 防腐劑、乳化劑、PH值調整劑」的還原果汁。

中午午餐,吃了泡過「亞硫酸鹽」溶液的鮮脆生菜沙拉,

以及灑過「二氧化氯」的切片水果,加了「防腐劑」的飯糰。

 

晚上,吃了由「化製澱粉」做的米粉,用「豬骨粉」及「高鮮味精」泡出來湯頭的米粉湯,還有「化製澱粉」做的蚵仔麵線,

還追加一盤用「色素」染成的豆乾,用「黏稠劑」做成的豆腐,用「鉛」泡出來的皮蛋。

 

宵夜,來塊添加物 40種大集合的奶油糖花蛋糕,喝了用「化製澱粉」與「順丁烯二酸」做成

的珍珠奶茶,為忙碌的一天劃下句點。

請問,這位夥伴吃了多少添加物?

食品添加物種類

抗氧化劑:可以阻止或延緩食品氧化變質,破壞維生素,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己二烯酸:抑制黴菌生長,防腐效果,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蛋白水解物:會破壞味覺,

是食物美味的根源,火腿肉拉麵就有,可能具有製癌性。

二氧化氯:強力殺菌劑,和漂白效果,攝取過多會導致呼吸道不適。

雙氧水:有漂白防腐效果,食多了會引起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急性腸胃炎。

明礬:讓麵粉更發,導致骨質疏鬆、影響神經細胞。

磷酸鹽:把肉類保鮮期拉長,會引起腎臟的疾病。

甜味劑:代糖、成本低、無熱量,可能罹患糖尿病。

硼砂:乾麵條都會有,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循環系統障礙。

對苯甲酸:延長食物保鮮期,過量食入會引起流口水、腹瀉、肚痛、心跳加快。

牛肉粉:讓清湯更有牛肉味,對肝腎不好。

鋁化合物:讓海鮮更脆,吃多影響生育能力、記憶力喪失。

防腐劑:食物保存期至少多1倍,對肝不好。

甲醛:具有漂白防腐效果,可能損害肝腎功能,導致癌症。

膨脹劑:讓麵包發酵,破壞呼吸系統,骨質疏鬆。

亞硫酸氫鈉:防止蝦仁變黑不會縮水,導致蕁麻疹、氣喘、腹瀉。

黃金三重奏:鹽、化學調味劑、蛋白質水解物,可以做出大量美味食物。

‧果汁:大多是塑化劑組成的還原果汁。

    鳥蛋:利用破掉的蛋黃,重新組成新的蛋。

‧肉丸子:利用垃圾肉的黏爛肉屑加上很多添加物,

讓他重新組成新的雞塊,攪肉、

冷凍水餃。

‧成人奶粉:都是由低價糊精(澱粉不完全水解物)組成,

可以使一罐變兩罐份量變多。

‧假活蝦:放了保鮮劑亞硫酸氫鈉、碳酸鈉、雙氧水,讓蝦子看起來鬍鬚還會動,

其實是殭屍蝦。

‧餐廳湯頭:大多都用化學的雞粉、豬骨粉、蛤蠣粉、

大骨粉、牛肉湯粉,通通沒有肉。

‧明太子:用低價鹹鱈魚子,加上三十種以上的粉末和色素組成。

‧蠔油:根本不是生蠔提煉的,就是多種調味料和色素組成。

‧麵包:加入「工業用」的雙氧水,可以防腐漂白,更Q、賣相佳。

‧豆芽菜:有大量生長劑、螢光劑。兩三天就熟成。

‧火腿:有保色劑等二三十種添加物。

食用過多添加物的影響

‧過敏 ‧暴躁 ‧頭痛 ‧嘔吐 ‧體質改變 ‧免疫系統變差(蕁麻疹、蟹足腫…

‧生育力降低

‧記憶力衰退 ‧癌症 ‧呼吸困難 ‧死亡

食物的好壞如何分辨

‧外觀不合乎邏輯,食物異常的脆,過於香濃的味道都是警訊。

‧吃完以後口很渴需要不停喝水,也是警訊。

‧食物擺久不壞,成為妖怪食物,肯定有防腐劑。

‧便當菜不會黑,顏色都很漂亮,警訊警訊。

‧肉類放冰箱幾天,肉質仍然ㄉㄨㄞㄉㄨㄞ,小心。

‧丸子類特別彈,警訊、蜜餞本身就是個警訊。

‧太便宜一定有問題(奶油球無限取用)。

‧便當裡的醃黃蘿蔔,螢光黃會沾到飯退色。

‧過度大塊的無骨雞排,改吃有骨的。

‧滷味選滷汁不要太深的。

‧成分盡量避免選「廚房沒有的東西」。

毒食品帶來的省思

有錢的人越會找尋一些更健康的食品材料,造成貧富差距的生活水準明顯不同、

甚至影響到健康。

雖然無法做到完全自給自足,但盡量買食材在家煮,

食物經過多次清水沖洗浸泡,

比較能減少傷害。

現在的時代要生病真的機率很高,包含食物環境,

即早規劃醫療險是不可或缺的。

讓生活麻煩一點動手煮,不要只是方便就隨便吃,會少了很多致病因子。 

清淡才是根本之道

-本文摘錄自商業周刊第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