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6 00:43:07羊兒咩咩
地方小吃 ⊕ 屏東潮州冷熱冰
端午節回家,拍了些照片,稍微來介紹一下我的小鎮。
曉風老師說,她的家鄉屏東,是永恆的陽光的城垣;我住得比她南邊一點,是有著名黑鮪魚的東港旁邊,有著名的黑珍珠,並已經進階到黑金剛、黑鑽石蓮霧的林邊旁邊,以及有著名豬腳的萬巒旁邊的,沒什麼特產好說的潮州鎮。唯一一樣比較會被人端上台面來講,順便端下台面吃掉的,是我們獨特的冷熱冰。
潮州冷熱冰在順著延平路下來進到小鎮中心的圓環旁,隔著一條新生路,有兩間都自稱是真正老牌的冷熱冰店。
冷熱冰究竟是什麼?其實就是熱甜湯加上剉冰,上冷下熱的一種綜合冰。有人第一次聽到,還問我:「又冷又熱,那吃了會不會漏賽啊?」想太多真是。
這冷熱冰我從小吃到大,因為四季如夏,有幾次回家過年還穿著短袖短褲四處跑,這冷熱冰當然也一年四季都吃著。而近年我每次從台北回家一定得要吃的幾樣東西,當中也包含了冷熱冰,不吃就好像沒回到家一樣。還沒出外時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一旦離開了家鄉,一碗冷熱冰,竟然就是我的鄉愁了。
碗底盛了幾樣料,有切塊的芋頭,有煮得綿爛的紅豆及花生,也有屏東才有的另一樣甜品「綠豆蒜」,以及一些小湯糰,最最重要的是,一顆包芝麻餡的大湯圓。在這些料上剉滿滿的冰,再淋上糖水或甜湯,就是一碗令我時時想念的冷熱冰了。
在簡單平凡的冰山底下,用湯匙從旁邊慢慢挖開冰屑,就能看到裡頭這樣多的料,有種尋寶的感覺。可吃冷熱冰,店家都會告訴你「吃冰守則」。兩家店大同小異,大約都是:
1.請勿攪和。(因為攪拌了冰會融化得太快,到時候冰山溶解了就會鬧水災。)
2.由下往上吃。(就是往下往內部挖料的意思,否則從上邊吃冰吃飽了,下面的料哪吃得完?)
我習慣吃的這家冷熱冰,還多了一條:
3.湯圓先吃。
湯圓先吃是正確的,如此才有軟Q的口感。可我自己的特別儀式,是一定要將裡頭的芝麻湯圓留到最後才吃,也不曉得為什麼,有種特別珍重的感覺吧。這一碗裡只有一顆的芝麻湯圓,對我來說,是整碗冰的重點。
一次帶朋友來吃冰,該吃的東西太多,選擇兩人分食一碗冰。朋友撈到了湯圓,一口就把它吃掉了,然後才發現怎麼只有一顆,很不好意思。沒關係啊我說,反正常常吃冰,沒什麼要緊的,可心裡還是有些惆悵,總覺得沒吃到湯圓,就等於沒吃到冷熱冰。
賣冷熱冰的店頭很簡單,從我有記憶以來,就差不多是這個樣子了。白磁磚的灶頭,不停地供應著我愛的冷熱冰。雖然兩間店分別都有重新整修過,一間牆上全部重新貼了磁磚;一間則是換上了亮晃晃的招牌,可相同的,他們兩間老老的攤頭卻都沒什麼改變。
灶頭有幾口大鍋,分別裝著綠豆蒜、芋頭湯、花生湯,還煮著甜湯圓,另一個瓦斯爐小鍋,裝的則是紅豆湯。
不斷沸騰著的鍋中,正煮著小湯糰及大湯圓。拍照時,老阿公正坐在旁邊搓著湯糰,我每次看每次都要驚嘆一下。
包湯圓煮湯圓,當然沒什麼特別的,可搓湯糰就不一樣了。他靠在大鍋邊,把生的白色米糰搓成約莫手指粗的長條,然後左手拿著不斷往前推,右手食指則「篤篤篤」地快速剁著,將長條斷成一個個小巧的方塊,並讓它直直落入鍋中,煮熟飄起了,就撈上一旁放著,繼續用手指剁湯糰。
可惜拍照時不好意思對著阿伯拍,他也覺得不自在,站起來走掉了,嗚。(就是上張照片中,正走進門的短褲背影阿伯。)
圓環旁兩間競爭激烈的冷熱冰,每到假日,不斷湧進的遊覽車載進一批批的遊客,把圓環擠得塞車,讓我們本地人很是不悅。可遊客們總會擠到其中一間,明顯地可以看出生意好壞有差。
奇怪的是,生意好的那間乾乾淨淨的,沒有什麼名人簽名背書;反觀另外這間,牆上有一堆老闆跟美食節目主持人來訪的合照,還有許多人的簽名什麼的。原先笨蛋如我,以為那是變不出好把戲,所以用來嘩眾取寵的招式,但果然我是笨蛋,我錯了。
有名人背書的這間,真的比較好吃。
潮州人很習慣想到就隨意來吃冰,坐在店外散落的桌邊,叫了就等著端上來。店頭寫著什麼由哪往哪排隊,請先付款什麼的,在夜了的時分,在潮州人心中,沒在理的。(還是只有我這樣大牌?)
冷熱冰由早賣到晚,早上幾點開門不知道,因為我們家都是晚上吃冰的,所以知道他們只營業到晚上十點鐘,要買就趁早。
這天的晚上,我來買冰,面對家裡嘴饞的爸媽多買幾碗的殷勤呼喚,很難得的,我說我要在店裡吃,嚇到了他們。(不過就是為了要拍照嘛!)九點半,在關門前一點點時間,夏夜裡,我們這些人在馬路邊隨意落坐,還有時間,悠閒地慢慢吃完一碗冰。
吃完了我的冰,當然不忘為家中二老外帶回家。這回我請客我請客。
因為這些習慣吃的東西都離家很近,又因為家裡有店面走不開,很多東西其實都是買回家吃比較多。冷熱冰就是常常外帶回家的食物。但即便離家近,我們還是不忘要店家把冰跟料分開裝,這樣才不會太快融化光了。
本來幫二老組合完成冷熱冰,想再來拍個照,無奈他們倆太「夭鬼」了,端起冰便快速攪拌吃起來,對我的拍攝感到極度不耐煩,讓我拍不到好些的照片,只好宣告放棄。還好我有先見之明,一買回家叫他們出來吃冰之前,便已經快速地拍照記錄。
這「冰」家必爭的圓環兩邊,比較多人的,是照片左邊的「正老牌冷熱冰」;人氣稍不如的,是照片右邊的「潮州燒冷冰」,又有一個別名,叫「阿倫冰店」。我習慣吃的,是右邊這間藍色招牌的,靠近燦坤的,旁邊直立的綠色招牌是間藥局。
問我燦坤在哪?在拍照者我的右手邊,這回沒邀請他入鏡。
問我圓環中間那柱子上,是什麼東西?是不知道為什麼拿來跟「潮州歡迎你」還是「歡迎來到潮州」的石柱擺在一起的,兩顆帶枝葉的蓮霧,很有牽拖附會的感覺。身為潮州人,我感到慚愧。
對於這兩間店的「恩怨情仇」,我不太清楚,問爸媽,她們對我所詢問的這四五十年的老店糾紛,都支吾其詞,才恍然想起他們也都是外來客,由萬巒及後營來到這裡生活。可不知道歷史之類的外圍因素,用嘴巴判斷出來的,才更準確。
照片裡這間「正老牌冷熱冰」,是生意比較好的,我一開始也是吃這間的冷熱冰。可就我本人二十幾年的在地經驗,只能說他們生意好了,品質就不穩定了。
最簡單的比較,「阿倫冰店」的冰是現剉的,但「正老牌」的卻是做好一箱碎冰,要外帶多少直接從裡面挖出來,不綿不碎結成一整球也就算了,可我本人很悲慘地,吃到了苦的冰。怎麼可能對吧?不就是清水冰塊,怎麼會有味道呢?但千真萬確,我曾經吃到他們的剉冰是苦的。
不止是冰的問題,連湯料都不太穩定,曾經吃到幾次極難吃的冷熱冰,即便帶去的朋友都說好吃,我自己心裡清楚。於是就再不來了。
以上是我個人經驗。再來參照我媽的說法。
我媽的親戚朋友們,常動不動就來潮州說要吃冰,人數都不少,有次還出動了兩輛遊覽車,一車停一間以分散客源。我媽盡地主之誼,跟著就去兩邊付錢。「阿倫冰店」數了數,零頭就不拿了,聽到我媽要外帶一碗給開車的司機,竟主動說給導遊跟司機的由冰店請。於是我媽就太開心了,整顆心偏向人家……當然這是膚淺的原因之一。
此外,她的親戚們其中一人富有實驗精神,同時吃了兩邊冰店的冰各一碗,據說下的評比結果,也是「阿倫冰店」勝出。
還有,我媽非常詬病生意好的「正老牌」欠她幾顆芝麻湯圓,因為她幾次外帶冷熱冰回家,竟然都少了湯圓。這怎麼可以!芝麻湯圓之於我,是整碗冰的重點精華所在啊!而且我也發現,最上頭所淋的甜湯,「正老牌」淋的應該是一般糖水(沒仔細研究到這,就不想再吃他們的冰了),而「阿倫冰店」淋的則是綠豆蒜跟煮芋頭的甜湯。
於是,要說像圓環蓮霧一樣牽拖我也無所謂,因為忽然,我就想到了「食神」周星馳,他用號稱是麥芽糖的樹脂膠寫成,上面還灑了很多花瓣的那個,「心」字。
我的朋友們,往後有機會來屏東,按照家裡的習慣,帶大家去萬巒吃海鴻飯店的豬腳;飯後甜點,當然就由我請客,讓大家嚐嚐「阿倫冰店」的冷熱冰。倘若吃得下兩碗冰,而要來個雙店對決的,非常歡迎。
上一篇:端午包粽(下)
51515615
2009-09-24 19:05:35
不
羊
2009-06-02 11:12:04
EF
難道連阿倫都淪陷了喔......
就我來說阿倫冰店已淪陷很久了,我唸書時也是住在
潮州附近鄉鎮,那時大家根本去吃冷熱冰就是去阿倫
,完全不考慮去另家冰店。長大後因緣際會回到屏東
,第一次帶朋友去吃冷熱冰因為搞不清楚哪才是回憶中的冷熱冰就吃正老牌那家竟一吃上癮,每每有機會繞到潮州一定吃正老牌,他們東西乾淨+服務親切。後來弄清楚真正老店是阿倫再去吃-惡劣的態度+端來的冰碗外圍和底下整個沾滿黏呼呼的糖汁,碗內的冰及料少的好像人家吃剩的冰,真不必說我有多尷尬了(還帶北部親友特地來吃)。過農曆年前我們再去吃了一次阿倫冰店(因為對面的沒開)還是充滿失望與懊悔,同行的7歲小妹妹天真的邊吃邊說:恩!這家真的不好吃,還是對面那家比較好吃@@那時老闆就坐在妹妹的正後方,面對著他牆上的名人簽名及合照。我想以後阿倫冰店我放在回憶中就好,我不再試、再來了ˇ___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