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9 22:17:54念西

轉貼:放心 釋妙微

放心

 

釋妙微 

 

  人生之累,人生之憂,在於不放心,老把個心吊著。

 

  從小處看,孩子上學穿馬路危不危險?不放心。單位要裁人下崗,會不會有我?不放心。物價會不會漲?戶口會不會作廢?不放心。如此種種,不一而足。於是就苦惱,就憂煩,就焦慮,就心不在焉。結果眼前的事便做不好,就容易出錯,工作、生活乃至身體都容易出問題,從而更增加了不放心的因素。

 

  往大處看,某國強大了會不會威脅我們?人類會不會毀滅?乃至地球會不會爆炸?不放心。於是就多慮進而多事,於是就有北約狗咬耗子轟炸科索沃。到頭來不僅給人類給社會添亂,也給自己找麻煩。

 

  由此說來,天下之亂,也在於不放心。

 

  有句名話叫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此話沒錯。但這並不是說每個匹夫都要去干總理的事、干主席、總統的事,安守本位,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是盡責了。試想,一艘大船行駛在驚濤駭浪中,對於船上的一切人來說,都該是“大船安危,匹夫有責”的,但如果這些匹夫們都到舵手左右胡亂使勁,甚至去奪那舵把子,豈不增加了危險?再如果那些坐船的人都不放心,狂呼亂叫,驚惶奔走,一會兒擁到左船弦,一會兒擁到右船弦,那船體就會更劇烈地搖擺,豈不是險上加險?因此,如果人們明白,那麼除身負使命的舵手、大副和職能船員們外,其他人所能做的和該做的就是安坐本位,祈禱平安。當大家都放心了,都安定了,再看那海面,或許風平浪靜,險區早已過去了。

 

  佛經之所以深奧,是由於它說了個最簡單的道理,之所以微妙難思,是由於不必要費心去思量揣度。我讀《金剛經》,反反復復很多遍,沒讀出任何東西,蕩蕩然不知我之所在。最後不經意中悟出兩個字,那就是“放心”。

 

  放開心,放下心,放到無心可放,那是什麼?

 

  個人相對於人類社會,就象一滴水相對於江河。歷來成大事、出大名的英雄,有個人才能和奮斗一面,又有天時地利一面,即既有自力一面,又有他力一面,自力他力相應,大事成矣。英雄如浪尖之水,居眾水之上,若自不行至此,則不在此位,若無眾水擁抬,則不上浪尖。故知滴水至浪尖,也是自力他力相應。若一滴水執身為我,自命不凡,欲以滴水之力,撥轉滔滔洪流,絕無可能,可笑至極,是大妄想。若此滴水明白,不奔浪尖,不避浪谷,任運隨緣,安住本位,自然無住。安住即無住。萬事萬物皆如流,住也無住,無住即住。人生亦如此。

 

  然而,人要做到隨緣自在,安住無住,就要學會放心之法。

 

  何為放心之法?再以水為喻。

 

  試問:江河之於水滴,其境界規模,可思量不?

 

  不也。水滴之於江河,百分不及一,千萬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試問水滴分子成份如何?

 

  氫氧構成。

 

  再問,江河成份如何?

 

  氫氧構成。

 

  善哉善哉,水滴氫氧,江河亦氫氧,故知水滴與江河一體不二,水滴之心與江河之心本為一心。見江河不見水滴,是為放心。

 

  水滴融入江河,小身變大身,明白了。

 

  真明白了麼?試問地球之於江河,境界規模為大不?

 

  甚大。江河相對於地球,百分不及一,千萬分不及一。

 

  已知江河分子為氫氧,試問氫氧由何物構成?

 

  原子、電子

 

  再問地球物質元素由何物構成?

 

  地球諸多元素亦由原子、電子構成。

 

  善哉善哉,由此可知江河與地球乃至天空大氣本來不二。水心地心本為一心,是為放心。

 

  地球即我,此地球具較之江河身,是為大身。這下明白了。

 

  且慢說明白。試問,偌大地球較之太陽系、銀河系乃至總星系,大小如何?

 

  偌大地球在太陽系中已屬塵埃,何況較之銀河系、總星系,天文數字難以譬喻。

 

  再問,星系之間是否空無所有?

 

  不也。科學發現,星系之間,看似空無所有,實際充滿各種光線、電波、磁波,乃至紅外紫外、伽瑪等各種射線,這種種難見實有之物,乃由光子、誇克等極微子構成。

 

  那末,星系空間光子、誇克諸物與地球物質電子原子有何不同?

 

  大小不同,等量不同,然而原子、電子細分下去也無非質子、中子、光子、誇克。

 

  既然如此,可知地球和星系間太空乃至太空中包容的一切恆星、行星、星雲天體,如水中之泡,無二無別,地球心與太空心乃為一心,是為放心。

 

  放心至此,大身大我浩渺無邊,無以形容,在此大我大身之中,地球和太陽系尚且渺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何況國與國、人與人。蜂爭蟻斗,恩怨糾纏。

 

  至此仍非究竟。科學證明,光、波、射線諸物,無載體或曰導體無法傳遞。光、波、射線還包容在一物之中,此物雖虛至靈,便滿一切,目前科學手段已無力探及,仰仗推論,科學界曾提出一種本原物質乙太。

 

  乙太是什麼?

 

  乙太恍兮惚兮,遍一切處卻又若有若無,無聲無臭,無動無靜,無大無小,無名無相,強名之曰乙太。乙太者,非乙太,是名乙太。

 

  試問:光子、誇克等極微物質,再分下去是什麼?

 

  若再分,仍重重無盡,究其實質,若有若無,無非以太。

 

  由此可知,動之光、波、射線與靜之以太,本非二物,動也是它,靜也是它,載體是它,所載也是它,能所不二,如水與波,離水無波,離波無水,波即是水,水即是波,以太與萬物,亦復如是。

 

  這就透亮了,原來科學之乙太,哲學之本體,道家之元氣、佛家之如來,無二無別,名相不同、稱謂不同而已。天地萬物究到底是個空,空中分明又現萬物,所謂非空非有。本來無生滅,生滅是現相。空和有不是兩個,萬物本來空,不必等萬物滅了再找空,當下即空。小我無限放大即是無我,無我是大我,空身是大身。小心放開為萬眾一心,萬物一心,萬有一心,最大心為無心。到這裡,還有心可放麼?

 

  到這裡,心物之爭可以休矣,心物本一元,如來和真主干仗,自個打自個,有意思麼?

 

  從這裡再看宗教,信仰上帝進而探究上帝,結果發現上帝和萬物是一個,上帝造萬物,能造和所造是一個;拜佛磕頭進而悟佛,悟到頭來佛和眾生不是兩個,佛度眾生,能度所度不是兩個;歸依真主進而參悟真主,最後發現真主無相無不相,無大小無方位,離開世界萬物沒有另外一外獨立的真主。人有信仰是好事,信仰是叫我們去探究參悟人生宇宙之真理的,如果不是這樣,一味盲目追隨,等著什麼神靈來拯救,那是迷信,永遠找不到救世之主,只容易被別有用心者利用,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古代有聖賢大德,悟得萬物一體之理,指無我為大我,乃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有今人不明其理,也學著喊,“唯我獨尊”,更有甚者聲稱自己比佛高多少層次,是多麼多麼大的神靈,要來挽救地球。在這種人眼裡還有高低,有大小,有層次,有能度之佛和所度之眾生,足見他不悟大道,未達終極,以血肉之小身充天地之大我,以滴水之力欲撥世界潮流,說輕了是狂,說合適,是鬼、是邪、是魔。

 

  話得說回來。佛魔不二體。“大師”“救世主”們的表演和栽跟頭的現象告訴我們,看好自己的心,千萬不可無證言證,無得言得。誤了自己沒什麼,誤了他人,罪過!罪過!從空虛意義上講,邪師也是老師,魔鬼也是菩薩,糞土對於莊稼來說,是寶物。但莊稼的營養品千萬別端到人類的餐桌上來,自大加一點--臭!

 

  說到這裡,該罵自己了,如果你自己算個知道悟道的人,多嘴什麼?說給誰聽?這世界已經夠喧囂的了,還來添鬧,掌嘴!

 

  天蹋不下來,即使蹋下來,我還是我。

 

  放心。

(佛网: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8/77737.html)

 

 

問題:法師您好!人用頭腦思考,而非用心,卻總說“用心想想”,“記在心裡”,請問什麼是心? 

他這個問題提的,“人用頭腦去思考,而非用心,卻總說用心思考”,他說什麼是“心”?這個問題啊,很多都把這心是當成什麼呢?以為思維就是“心”,以為這個想事就是“心”。

 

那什麼是心呢?心分兩種:一個妄心,一個真心。他說的用頭腦思考、用心想想,這些都是一個問題,實際上都是假心,都不是真心。不管你考慮的問題多麼正確,也不是真的。因為人頭腦思維所產生的一切想法,這叫什麼呢?這叫知見,這叫無明。

 

佛講:“知見立知,即無明本。”就是說我們的想法,我們的看法,我們的思維,實際上是一種無明,並非真心。什麼是真心?放下我們的知見,放下我們的想法,那才是真心。也就是說只有一念不生才能找到我們的真心。用念頭來思維問題,那只是凡心,不是真心。所以這個問題在修行中是很重要的問題。有很多人以這個思想去思維、想像,以為這是真心,這不是真心。這個問題佛在《楞嚴經》講得很清楚。大家應該多看看《楞嚴經》,才能明白什麼是真心,我們修行才能上路。

 

有很多人都是用思維來考慮問題,以為我的想法如何正確,實際上那都是“我”的概念,這是一種錯誤。所以說這樣修,離佛法很遠很遠。

 

佛法難不難修?不難,就看我們的修法是否妥當。如果你用你的想法和思維來理解佛法,那就錯了。那為什麼有的時候還用理解呢?用理解是讓你放下。我們的真心是不動不搖的,不生不滅的,不來不去的,它沒有什麼思維和不思維的問題,它不存在思維和不思維的問題。有了思維那就是凡夫,所以這個一定要注意。

 

在修行道路上這個岔路很多,我們往往把假的當成真的了。修了一輩子,有時候甚至還是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用錯心。所以說佛講:我說法四十九年沒說一個字,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即是謗佛。很多人把如來的語言、文字等等都當成是佛了,這是錯誤的。佛說:真心它本來就不生不滅,它也不存在文字和不文字的問題。

 

我們的智慧本來就具足的,只不過是我們拼命地追求了一種“我知道”、“我感覺到”,所以說就墮落了。就像我們今天《放生儀規》中講的十二因緣,由受達到愛,由愛達到取,它都是通過一步一步的想,最後形成墮落的因緣,所以說最後有觸、有愛、有受、有想,滅掉了那正好就回來了,生死這一關就破了。眾生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何況我們作為人來講,在修行中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天天放生,有時候我們也不明白這個道理。雖然照本念,但念都是給別人念的,究竟什麼道理我們也不明白。實際上真正念給誰聽呢?就是念給我們聽。所以我們應該天天放生,天天念,天天去看一看。所以在《放生儀規》裡佛所講的十二因緣,就是講的要滅掉我們的知見,就是講怎樣找到我們的真心,也就是什麼叫心?所以大家在這個上多理解。

(佛网: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8/7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