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1 11:29:33粟子
〈喜怒哀樂〉…四大名導玩電影(下)
李行的「哀」
相較於白景瑞的創意、胡金銓的快意,李行在電影中所表達的往往是傳統與中規中矩的一面。然而,「哀」雖然在內容上穩紮穩打,但鏡頭處理上仍有許多新的實驗,怒氣衝天一心報仇的歐威,與化解仇恨的女鬼張美瑤,形成剛柔強烈對比,拍得很有氣氛。(黃仁編著,《行者影跡—李行‧電影‧五十年》,台北:時報出版,1999,頁443。)
「哀」取材自《聊齋》,敘述一名為報血海深仇的男子魏醜(歐威飾)服刑期滿後返回舊宅後,發現藍姓仇人已為他人所殺,惆悵之餘巧遇女子翩翩(張美瑤飾),兩人朝夕相處,逐漸產生情愫。翩翩原先希望以愛化解魏醜心中的恨意,卻未料他仍執意挖墳鞭屍報仇,翩翩驚覺自己無力改變魏醜,只得黯然回到的墳中。這時魏醜才知道,原來真情待他的情人,就是仇家早已上吊身亡的女兒藍翩翩,在頹圮的宅院中哀傷痛苦不已。
李行的「哀」在劇情設計與演員運用上有為〈秋決〉(1972)暖身的意味,一向擔任綠葉的歐威,首次有獨挑大樑的機會。雖然因相貌不佳而名為「魏醜」,但他對於報仇與愛情間的掙扎演出,卻很能撼動觀眾,也因此堅定李行用他主演〈秋決〉的決心。
相較於另外三個主題,「哀」的氣氛最為濃稠凝聚。歐威就像是即將被恨意淹沒的狂人,和溫柔靦腆的張美瑤形成對比,兩人一陽一陰、一黑一白、一烈一柔,處在截然不同的環境,卻又成為一對相互扶持的戀人。我覺得魏醜應該知道翩翩的真實身份,或著至少察覺她和藍家的關係非凡,卻仍希望能逃避這殘忍的現實,直到因恨意不顧翩翩阻止貿然掘墳時,才引爆他與她的決裂。最後,對著上天痛苦不已的魏醜,是哀傷永遠無法手刃兇手的遺憾,亦或是愛人即仇人的荒謬!
李翰祥的「樂」
不可否認,李翰祥是位腦袋靈活、表現手法多樣的天才型導演,可惜他不是當老闆的料,大手大腳的作風,讓「國聯」陷入萬劫不復的財務危機。然而,有趣的是,當時空前面臨事業低潮、心情最是沈重的李翰祥卻選擇「樂」這個題材,不知是導演們興之所致的巧合,還是他想向三位好友表達「為善最樂」的刻意設計?
「樂」取材自《聊齋》,敘述一位因酒醉而失足落水的水鬼王六郎(楊群飾),結識獨居河邊磨坊,以捕魚為業的許老爹(葛香亭飾),六郎以簫聲趕魚,使老爹日日豐收。兩人均好杯中物且性情相投,因此結為忘年之交,日日談天說地、好不快樂。三年後,六郎與老爹對飲時面露哀傷,盤問之下說出自己非人是鬼,明日抓到交替者即可投胎轉世。老爹對他終於能重新為人感到高興,卻不禁擔心是哪位「活人」即將成為水中「冤魂」。是日,和老爹頗為熟識的少女銀菱(江青飾)因婚事不被父親應允而作勢投河,老爹因惻隱之心而出面相救,少女雖能保命,卻使好友六郎失去投胎轉世的機會。老爹對好友深感愧疚,應允六郎下次若有人投河,絕不出手相救。此後不到三年,六郎又獲得一次抓交替的機會,老爹為防自己惻隱之心再發,便將自己困在磨坊中、以示決心。隔日,一位抱著剛出世嬰兒的新寡(李麗華飾)含淚至河邊尋死,孩子哭鬧聲不止,情況十分危急。老爹見狀不忍,努力將封閉房門的繩子、木樁破壞,急欲衝出救人。未料幾分鐘後,婦人竟打消自盡的念頭,抱起孩子逕自離去。老爹納悶之際,六郎只是淡淡的說:「那孩子哭得人心煩!」道破自己的純良本性,老爹只能好言相慰。沒多久,王六郎的善舉被玉皇大帝知曉,安排他由鬼變神,成為掌管一方的城隍。上任時,六郎自天上拋下一個卷軸,老爹打開一看,裡面寫著「為善最樂」四個大字。
和另外三位導演或多或少的實驗性不同,李翰祥在劇本與表現方式顯得中規中矩,選擇以行雲流水的方式敘述一個小品故事。和〈梁祝〉(1964)中「十八相送」的搭景手法類似,「樂」的河岸布景很有國畫寫意的味道,霧氣、小橋、流水、磨坊、書生,構成一幅頗具意境的光影作品。就取材而言,「樂」不僅溫馨,也具正面意義。漁翁許老爹汗水廣都是義氣仁心,寧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少女銀菱與老爹那種近乎婦女的倫理親情,以及寡婦割捨不下幼子的母子深情,都使「樂」氾濫著溫煦豐沛的情意。(焦雄屏,《改變歷史的五年》,台北:萬象出版社,1993,頁164。)
這部小品和李翰祥後期擅長的諷刺犬儒作風大不相同,或許是被電影圈朋友分毫不取的義氣所感動,才想藉此表現人類善良的一面。最後,由老牌影星葛香亭拉開的「為善最樂」字畫,對全片有著一語雙關的畫龍點睛之效,給予無條件提供幫助的同業們,一個最貼心的「口頭獎勵」!
圖片摘自:黃仁編著,《電影阿郎—白景瑞》,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1,頁8。
相較於白景瑞的創意、胡金銓的快意,李行在電影中所表達的往往是傳統與中規中矩的一面。然而,「哀」雖然在內容上穩紮穩打,但鏡頭處理上仍有許多新的實驗,怒氣衝天一心報仇的歐威,與化解仇恨的女鬼張美瑤,形成剛柔強烈對比,拍得很有氣氛。(黃仁編著,《行者影跡—李行‧電影‧五十年》,台北:時報出版,1999,頁443。)
「哀」取材自《聊齋》,敘述一名為報血海深仇的男子魏醜(歐威飾)服刑期滿後返回舊宅後,發現藍姓仇人已為他人所殺,惆悵之餘巧遇女子翩翩(張美瑤飾),兩人朝夕相處,逐漸產生情愫。翩翩原先希望以愛化解魏醜心中的恨意,卻未料他仍執意挖墳鞭屍報仇,翩翩驚覺自己無力改變魏醜,只得黯然回到的墳中。這時魏醜才知道,原來真情待他的情人,就是仇家早已上吊身亡的女兒藍翩翩,在頹圮的宅院中哀傷痛苦不已。
李行的「哀」在劇情設計與演員運用上有為〈秋決〉(1972)暖身的意味,一向擔任綠葉的歐威,首次有獨挑大樑的機會。雖然因相貌不佳而名為「魏醜」,但他對於報仇與愛情間的掙扎演出,卻很能撼動觀眾,也因此堅定李行用他主演〈秋決〉的決心。
相較於另外三個主題,「哀」的氣氛最為濃稠凝聚。歐威就像是即將被恨意淹沒的狂人,和溫柔靦腆的張美瑤形成對比,兩人一陽一陰、一黑一白、一烈一柔,處在截然不同的環境,卻又成為一對相互扶持的戀人。我覺得魏醜應該知道翩翩的真實身份,或著至少察覺她和藍家的關係非凡,卻仍希望能逃避這殘忍的現實,直到因恨意不顧翩翩阻止貿然掘墳時,才引爆他與她的決裂。最後,對著上天痛苦不已的魏醜,是哀傷永遠無法手刃兇手的遺憾,亦或是愛人即仇人的荒謬!
李翰祥的「樂」
不可否認,李翰祥是位腦袋靈活、表現手法多樣的天才型導演,可惜他不是當老闆的料,大手大腳的作風,讓「國聯」陷入萬劫不復的財務危機。然而,有趣的是,當時空前面臨事業低潮、心情最是沈重的李翰祥卻選擇「樂」這個題材,不知是導演們興之所致的巧合,還是他想向三位好友表達「為善最樂」的刻意設計?
「樂」取材自《聊齋》,敘述一位因酒醉而失足落水的水鬼王六郎(楊群飾),結識獨居河邊磨坊,以捕魚為業的許老爹(葛香亭飾),六郎以簫聲趕魚,使老爹日日豐收。兩人均好杯中物且性情相投,因此結為忘年之交,日日談天說地、好不快樂。三年後,六郎與老爹對飲時面露哀傷,盤問之下說出自己非人是鬼,明日抓到交替者即可投胎轉世。老爹對他終於能重新為人感到高興,卻不禁擔心是哪位「活人」即將成為水中「冤魂」。是日,和老爹頗為熟識的少女銀菱(江青飾)因婚事不被父親應允而作勢投河,老爹因惻隱之心而出面相救,少女雖能保命,卻使好友六郎失去投胎轉世的機會。老爹對好友深感愧疚,應允六郎下次若有人投河,絕不出手相救。此後不到三年,六郎又獲得一次抓交替的機會,老爹為防自己惻隱之心再發,便將自己困在磨坊中、以示決心。隔日,一位抱著剛出世嬰兒的新寡(李麗華飾)含淚至河邊尋死,孩子哭鬧聲不止,情況十分危急。老爹見狀不忍,努力將封閉房門的繩子、木樁破壞,急欲衝出救人。未料幾分鐘後,婦人竟打消自盡的念頭,抱起孩子逕自離去。老爹納悶之際,六郎只是淡淡的說:「那孩子哭得人心煩!」道破自己的純良本性,老爹只能好言相慰。沒多久,王六郎的善舉被玉皇大帝知曉,安排他由鬼變神,成為掌管一方的城隍。上任時,六郎自天上拋下一個卷軸,老爹打開一看,裡面寫著「為善最樂」四個大字。
和另外三位導演或多或少的實驗性不同,李翰祥在劇本與表現方式顯得中規中矩,選擇以行雲流水的方式敘述一個小品故事。和〈梁祝〉(1964)中「十八相送」的搭景手法類似,「樂」的河岸布景很有國畫寫意的味道,霧氣、小橋、流水、磨坊、書生,構成一幅頗具意境的光影作品。就取材而言,「樂」不僅溫馨,也具正面意義。漁翁許老爹汗水廣都是義氣仁心,寧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少女銀菱與老爹那種近乎婦女的倫理親情,以及寡婦割捨不下幼子的母子深情,都使「樂」氾濫著溫煦豐沛的情意。(焦雄屏,《改變歷史的五年》,台北:萬象出版社,1993,頁164。)
這部小品和李翰祥後期擅長的諷刺犬儒作風大不相同,或許是被電影圈朋友分毫不取的義氣所感動,才想藉此表現人類善良的一面。最後,由老牌影星葛香亭拉開的「為善最樂」字畫,對全片有著一語雙關的畫龍點睛之效,給予無條件提供幫助的同業們,一個最貼心的「口頭獎勵」!
圖片摘自:黃仁編著,《電影阿郎—白景瑞》,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1,頁8。
下一篇:〈關山行〉…港台合作經典
這部戲年代久遠,卻很雋永.
當年我也是念電影科,
才有機會看到這部早很幾年的好電影.
近日,影后張美瑤遽逝,又想起她一些作品.
不知妳是否有些資料,為大家回顧緬懷.謝謝!
1.好女人的宿命…張美瑤、林鳳嬌
http://miss-suzi.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17.html
2.真愛的代價…柯俊雄、張美瑤主演〈落花時節〉
http://miss-suzi.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07.html 2012-04-14 09: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