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3 13:45:34小立

追的不只是劇

疫情期間,感覺日子突然多了很多空白可以運用的時間,

甚少追劇的我,一連追了好幾部日、韓影集。

自己分析,不喜歡追劇的原因大概是因為,自知本身是個很容易入迷的人,

過往經驗,每每投入一種新「玩意」,單車、太鼓、馬拉松、助人工作、三鐵運動、書法….都好,

總是得來個五年八年,不然沒能輕言罷手。

因為清楚這樣的著迷背後所需要的時間與精力,因為自知控制與自律的本事還不到位,

所以,總是小心翼翼的不讓自己有陷入著迷的機會;

尤其是那些動輒7~80集的宮廷劇,我更是連碰都不敢碰,深怕一開場我就不是只有著迷而已,還有日夜顛倒的昏迷呀!

但這短短幾個月,我追了…………..

鬼滅之仞,深思童年的養成過程,造就了我們一生的人格關鍵;究竟被錯待的童年對一個人還說是禮物還是詛咒?該如何成為孩子創傷遭遇中的貴人

我們是奇蹟產生的主角對話裡,看見日劇裡的阿德勒正向引導的精神,以肯定、鼓勵、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反思、自我修正的能力。

如蝶翩翩70歲的老爺爺,總讓我不禁聯想到待我亦師亦友的雷爸。劇中的爺爺帶著年少時無所著力的「 未竟事務」,成就了高齡70依然想學芭蕾舞背後的動機。人生裡的遺憾,還有許多在當下所做但事後卻又懊惱不已的決定,但也許多年再轉身後,我們能以更健康、更正向的方式解救困在遺憾裡的自己。

我是遺物整理師中那位患有亞斯伯格症的男主角,用比專業心理師還更到位的同理心,去理解眼前那位不在人世的亡者,試著站在他的角度,用他的語言,描述他的感受,進入對方的世界。反思同樣也在做助人工作的我,又是如何的去懂得眼前的主角呢?

以及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裡那些反社會人格的主角,檢索著當今主流價值對精神疾病的負面印象與錯誤觀念,反覆檢視劇中銘言「沒有正常與不正常,只有發現而不是偏見」,我們又該如何拋開成見,練習接納彼此呢?

當然我也看純粹只是把自己帶回去某個年代與場景的俗女養成日記

還有充滿懷舊卻不失哲理的舞台劇-人間條件1~6系列;人氣電影孤味親愛的房客、鎌倉物語,外帶一本死亡與生命手記。而這都跟愛、失落、存在有著息息相關的意義。

最近還在狂追的機智醫生的生活,第二季第1集出場的「妍雨媽媽」。讓我深切省思到自己看人看事的角度是如何的狹隘。

一開始我也認為妍雨媽媽是因為自己的孩子病逝而懷恨在心,藉機不斷出現在醫院是帶著惡意的行為,她想蒐集醫護人員的疏失把柄,進而對他們提告。

然而,劇情後段,我才理解到妍雨是在醫院出生以及往生的小女孩,她短暫的一生全在醫院裡,院外的世界找不到屬於妍雨的任何存在;

「妍雨媽媽」唯有來到院裡,才能找到對這個孩子有相同記憶的人,這世上也只有醫護人員會稱呼她一聲「妍雨媽媽」;每當大家這樣叫她時,也彷彿那個孩子從未消失那樣,妍雨媽媽的心情只是想要將孩子曾經來過這世上的痕跡多記住久一點。

看到這一幕,我跟著揪心、流淚,心裡更對自己起初那樣邪惡負面的看待「人性」而覺得慚愧。

這些劇情當頭棒喝的警醒了我。當我在陪伴一位位主角的傷痛時,我又能如何給予更溫柔、柔軟的同理撫慰呢?

就像讓旅人途中卸下大衣的冬陽,或是像讓冰雪融化、花草甦醒的春風;只要輕輕地給予那些身心無處安放的人兒,一個溫暖的懷抱就好。

疫情的日常,我一邊追劇,兩眼緊盯螢幕,一邊踩著單車練習台,兩腳以近均速30公里的節奏踩著踏板;

我嘗試以一顆助人工作者的心和視角,貪婪的在一齣齣的經典好劇中,尋找著可以用於陪伴歷程的精神糧食及長出更了解主角、接近主角的樣貌。」

不追劇是一種「捨」,牆上的月曆寫著慧光師父說的「捨」不是不能擁有,而是不耽著!

練身也練心!這樣的著迷,就讓我再瘋一段吧。

上一篇:固執

下一篇:不打擾 歲月靜好

雷爸 2021-10-04 09:41:46

生命影響生命
__這是一段很讓人感動的視頻
★深深感受到生命陪伴生命、生命影響生命、
生命喚醒生命,感受到真正生命的力量
★其實,我們在人生的路上,有時也會陷入生命的泥潭中不得動彈
★真正能幫助對方的,是喚醒、是引領,是激發
內在潛能對生命的渴望,而真正能從泥潭深淵中奔騰而出的,除了別人的引領及喚醒,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覺知。

雷爸 2021-10-04 09:34:53

謝謝您的分享!
我們台中神修小會讀書會正在討論「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這本書的七位推薦者之一知名作家東海大學教授彭懷真。
目前是台中市政府社會局局長。
10/1日他在台中太平聖愛山莊動土典禮以貴賓致詞時提到了天主給予我們最大的祝福,給了我們這麽好的塲地,期待三年後在聖愛山莊,以行動為長輩們在靈修、學習、照顧均擴大服務。
對我來說靈修,奉獻,服務是踏入生命第二旅程的學習啟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