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未滿足的期待
生命中似乎有些未滿足的期待,一直默默地影響自己,但是自己並不覺知。只是緊抓著期待和伴隨而來的反應,卻讓當下的生活多了痛苦。
這些未被滿足以及未被覺察出的期待,大多與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家庭文化傳統有著緊密的相關性,成為自己長期以來緊緊握著,即使疼痛了也不知要放手的辛苦!
透過家庭三角關係雕塑的歷程,我得以跨越時空,重新回到年幼時期,看見家庭中我與父親、母親所構成三角關係,看見了因著家庭成員缺位、越位、串位的狀況,讓我的家庭關係出現傾斜、斷裂的互動方式,其中也包含著自己對待家庭成員時一直以來不明白的疏離排斥與親近依賴。
回顧年幼家中出現重大壓力或事件時,母親總是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帶領全家闖越每一個關卡,豪無旁騖的朝著目標前進,即使我們根本不知道所謂的目標為何,仍緊跟著她的步伐筆直往前,不管情緒、不用多說,要在乎的只有如何去排除阻擋我們抵達目標的障礙。
相較之下,我的父親顯得安靜無能,尤其是在經濟與家計上是消極與少有建樹的人。他的發言總是找不到立足點,也顯現不出重要性,就算母親在外會形塑有事要經過父親同意的意象,但我們都知道,這個家凡事是她說了才算數。
看著母親經常指責父親,父親除了喝酒壯膽時發發牢騷外,大多是很少反駁回應的。作為孩子的我,心裡不自覺為他打抱不平,也自動將他區分為家庭中弱勢及需要應援的人,但另一部分自己又從內心埋怨父親的不夠自立,總期待父親能長出力量和母親去對抗。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自幼就成了父親最佳的應援者,透過與父親的靠近,讓他在這個家庭中不至於感到孤單,透過自己各項優異的外顯行為,讓父親在親友或是鄰里之間有個能誇口驕傲的事情,好像有了我這些的資助,我的父親才不會顯得無能無助,在這個家庭才能被看見,最重要的是,他變強了,才有足夠的力量來『保護我』。
此刻回頭去看這份關於『保護我』的期待,似乎從那時就沒有機會被好好滿足,所以我一直努力奮鬥的想為他多做些什麼,從父親還在世到他離開,我仍保有這樣的習慣沒有鬆懈。直到成年有了伴侶關係,我仍舊以為只要努力付出讓對方壯大,我就能夠得以被『保護』,也可以滿足了那從年幼時期就未滿足的期待。我不自覺的為對方付出,做了很多犧牲,做到心裡頭都充滿委屈了,還是認為自己理當如此。然而,其實那些為對方看似甘之如飴的付出行為,都只是在滿足自己的期待。
唯有我能察覺出早年因著能力不足,沒辦法去辨識和理解問題事件的原由,並從新檢核自己對這份未被滿足的期待的已存觀點,然後再詮釋、再做出新選擇,我才能不再受這個期待的綑綁,改變我與伴侶的應對模式,對對方不會再有扭曲的要求或是渴望,日後無論是付出或是不付出,都是因為已經覺知,都是有意識的行徑。
對於那份關於希望被父親保護,但卻未被滿足的期待,我知道我已經可以放下了,在關係裡的我不用再那麼用力的付出了,我已經長大,有了足夠的能力能好好的去保護自己,更不會讓自己陷於危險情境中,真實生活裡,我無需再汲汲營求那一份要被保護的期待。我也告訴自己,能自我保護的自己是有價值、值得被珍賞的人。
對於一直想藉由努力表現來讓母親看見自己,希望這麼亮眼出色的自己,有一天母親的眼光能從弟弟的身上轉移到自己這裡來的渴望。我終能明白她的關注與否和我表現優劣是無相關性的,即使她從來沒有注視過這麼一個想要博取她丁點關愛的孩子,我也依然願意為了自己成為最美好的人,為了自己繼續成長與學習;無論年歲,可以駕馭自己的生命,成為兩腳落實站穩,能對自己也對他人負責的獨特又美麗的個體。
能夠好好的照顧自己,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