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職一個月之感想
事實上,當了全職媽媽三年再回到工作職場上,我其實是滿心的期待,因為我是充滿了電力要回到教育現場。只是,教學環境的異動,人事職務的調配,甚或是學生素質以及家長理念,在在都牽動著整個教育的環境,而此環境的呈現已不復我離去前的狀態,所以,我還得要花一點時間去適應與重新調整。
我始終相信「教學相長」,尤其是在教育的環節上,我們更要時時刻刻回到教學初衷,回到教育的本質,也就是老師是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與學習的,如此一來,即便大社會環境再如何轉動,孩子在學校裡培養的能力就可以幫助他們去適應這個社會的脈動。教學相長的重要性在於,我們身為教師要去體認一件事情,我們的存在是基於學生,因為有學生所以才會有教師,學校的存在就是要幫整個社會去培養未來的社會人才,因此,學生與老師的依附關係是相生相息的。
而今,我服務的教學現場卻是反其道而行,不僅是教學硬體環境的嚴重破壞,原本應該要團結的教師群被瓦解,甚至還有些老師在言談中,所流露出來對於孩子們的不尊重,更是大言不慚地對我說,教師站在司令台上就是一種權威的表示,我聽來刺耳又痛心,權威的意義是需要有對應的人、事、物,只是教師要對學生耍權威,這其中的教育意義是什麼呢?在校園裡,我們不需要的就是權威呀!
管教學生的方法是要花心思去與之溝通,而溝通是要花時間與心力的,我亦相信教師在這方面偶爾會有情緒上的反應,但是,一定要再多去想想,如果再一次發生類似的情形,我的處理方式是否還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呢?用麥克風去強壓住孩子,使之噤聲,那只是表面上的服從,久而久之,一旦他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去做反抗之際,那誰會是他要宣洩情緒的對象呢?而這樣的未爆彈,其實就是不尊重孩子的大人去形塑出來的。預防總是勝於治療,學校的功能就是要去導正這些未爆彈,要喚起他們的道德同理心,只是道德是無法言說,亦無法量化,那是化做本身的言語行為上。
我曾看過下雨天,我們正在放學,一位父親穿著雨衣等待著孩子的歸來,而孩子也緩緩的走向他,只見那孩子竟是一臉不高興的,等到孩子靠近她父親時,孩子是將手上的書包與餐袋一股腦地丟到地上去,然後他逕自往其父親的摩托車去,那父親也沒有意思要去撿地上的東西,父親說:「如果你不去撿的話,那妳等一下就走路回家。」我從旁邊經過,目睹了這整個過程,只是最後,那位小朋友有沒有走路回家?或是還是被父親載走?我不得而知,當下看到這個情況,我相信這應該不是孩子第一次這麼做吧!因為那甩在地上的理所當然,那氣勢是毫不猶豫的,孩子沒有去想到,這樣的下雨天,在外面等待他的父親的辛苦與期待,孩子只想到自己有人來接是很自然的事情,一點都沒有同理心,這樣的孩子當真是我們教出來的嗎?我想答案是很肯定的,不然他不會那麼無所畏懼的就將東西甩出去,你、你、你都要負責任。
我話說得很重,因為這近一個月的回歸職場上,我看到的教育現場,無論是教師群本身、學生本身,甚或是家長對於孩子及學校的期待,在在都不同了,這亦表示著學校本身就是個有機的環境,它是會因人而異,順勢發展的,重點是教育是經不得去摧毀其體制的,一旦瓦解掉教育的中心核心,也就是以學生為教育之本質這個理念,那麼這個體制要蔓生橫長成何體統,就很難是我們可以預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