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1 15:21:43nuhai

不美的霸凌

 

       在台灣,多數人對於物理環境的敏感度很低,主要是因為我們對其蘊涵在裡面的文化認知低落,所以才會造成許多人對於自身所處的環境無感。

 

        不久之後,我便要收假上班回到工作崗位上,為了準備交接,我來來回回進出學校,發現那個曾經熟悉的場所,竟被一大落一大落可愛的圖畫給填得滿滿的,毫無美感而言。而那充斥在整個校園的圖畫狀似可愛,殊不知由於藝術的養分稀少,並不容易涵養一個人的內在文化,那些一句句天在樓梯上的英文句子,整日的轟炸,可曾會提升學生的英文能力嗎?那只會突顯出主事者的膚淺行事。

 

        美,是一種可以在有意無意中讓人們感到心情愉悅,而且在多次反覆讀取下,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美。如同,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達文西的蒙娜麗莎,並不需要過多的廣告宣傳,或是無所謂的渲染以及裝飾,觀者自然而然就可以感受到石像和畫像的美,那美就美在無言。

 

        而且大衛像是現存在世界上最大的人體雕像,其石像的基體是堅硬的大理石,是想在米開朗基羅的那個年代,是沒有大型的工程機械協助,大衛像的形塑是得靠藝術家一刀一斧刻鑿出來的。並且其身形則是石塊一體成形的,也就是說如果米開朗基羅雕壞了,那個大理石塊就整體報銷了。如此解說,相信除了讚嘆大衛像的碩大之外,更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米開朗基羅的藝術高超了吧!

 

        米開朗基羅還有一座聖母哀傷像在梵諦岡的彼得大教堂內,我曾經親眼目睹其雕像。一走進去教堂裡,抬頭便見該雕塑被玻璃的圍帳包裹著,如此得慎重保護,是因為以前曾有工匠忌妒米開朗基羅的才華洋溢,竟憤而敲下了聖母的鼻子,所以,有關當局為了慎重起見,決定還是將聖母哀傷像用玻璃帷幕保護起來。我們雖然僅是透過一層玻璃觀看,其雕像仍不掩光輝,依舊震撼我心,那形塑出來的藝術氛圍無以用文字形容,聖母抱著耶穌,一臉哀傷的容顏,仿若眼淚就要奪眶而出,哀傷的模樣令觀者動容。那雕像亦是很大很大的大理石作品,重點是那是米開朗基羅二十幾歲時的作品,而且當初他推出此作品,多數的人都不相信,於是,米開朗基羅便趁著半夜時分爬上雕像上,在聖母肩負的包包背帶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個簽名的位置是很難再作刻印,因為其背帶極為細長,更別框論是刻字了,但是米開朗基羅還是做到了,因此原本不相信他的人,不由得不相信米開朗基羅真是巧釜神功。

 

        因為大衛像給予人們的震撼依然很強烈,於是,其有關當局決定要好好的保護這座雕像,因此,在一百多年前便決議其各類車輛皆不能夠在其雕像旁邊經過,為得就是不能夠讓大衛像有所損害,畢竟這珍貴的雕塑是見證藝術偉大的作品。試想,為什麼一座雕塑可以令人珍惜到這樣的地步,因為那座雕像是有其文化與藝術融合在其中,其於內至外在在都可以提升觀者對內的藝術涵養,而不是美化環境如此簡單而已。

 

       而我想要談的是,我們的物理環境常是為了美化而美化,校園裡盡是充斥著似是而非的畫作,這樣的圖畫每日看下來,總是膩著觀者的雙眼,只會阻礙學生對於美的感受。倒不如讓學生質樸的童真畫作張貼在校園裡,哪怕其技巧不成熟,但總還是高於那個降低格調又故意仿童的劣作好上千百倍。孩子對美的是有其詮釋,是可以不用多說,他自會感受的。然而,刻意又做作的物理環境,卻是讓身處其中的人變得無感且遲鈍,這怎麼不叫人生氣呢?

 

        而且,若是要硬說是環境教育的潛移默化,說孩子們看久了就會了解,我想那真是凸顯了主張者的無知,物理環境是不需要刻意去營造出來的,如果其建築物當真就是要存在,那麼就順其建築物的特性,別再去增添一些有的沒的,東施效顰是不會有好下場的,而且被不美霸凌著眼睛,眼睛是會很不舒服的。

 

 

上一篇:還疼嗎??

下一篇:歸職一個月之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