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8 00:24:38小美

浮出水面 -《Border 邊境》

圖: 《小星星通信》- 奈良美智



今天收到一份禮物,很特別很深具意義的禮物。好友 nonews 從紐約大學求學回來,也帶回來了他的作品 -《Border 邊境》。


老實說,在外求學很辛苦也許有些人還覺得孤單,更何況隻身飛到遙遠的國度去,語言、環境、習慣…等種種的“距離”,成了這些莘莘學子所承擔那猶如身在“邊境”的惶然氣息。紐約,曾是、也是、以後亦都會是許多人所膜拜的朝聖地,懷抱著夢想、攜攮著一袋一袋精心包裹的期待、勇氣還有摯狂,準備一一打開應戰。不過,有時候捫心一問,什麼時候才算實現夢想,又,怎麼樣才算呢?似乎,人生,一向都是不斷開始又不斷面臨結束的“過程”,在這時候我不免想為他的勇氣,再擊出一記響亮的掌聲。電影人尚.考克多說「電影的繆斯既豐且廣」,《Border 邊境》這部片的誕生,或許是身在異國才更容易找到繆斯的激發。


《Border 邊境》,只是短短近十分鐘,不過卻用心的表現出,不論是為了夢想或是追求更好的生活還是想要獲得綠卡成為美國公民,等等等等… 那來自各地不同國家的人,都會面臨的....事情 -- 種種因人因事因物或環境造成的“距離”,不無讓每個人小心地埋藏恐懼卻又掩蓋不住恐懼的生活。我很喜歡女主角最後說的那句話,「一個可以常陪伴在身邊的女兒,竟然比不上一個成為美國公民的女兒嗎?」,也許這句話明顯地透露出她對父母的怨懟,但我更能明白的是,一個女兒最夢想的,不是成為美國公民或是生活在多樣次文化社會的精彩裡,而是,陪伴在父母親身邊,可以說話可以偶而鬧脾氣撒嬌。由於片名為「邊境」,於是更加的顯露出一種踏在土地上卻也不扎實不安穩的狀態。邊境,是起身要前往的,是到達的,是正站著的地方,也因為是邊境,往回看,是悵然,這種無形的距離,偷渡了創作者與許多人的心情(也偷渡了同性情誼),甚至我也能夠體會,你相不相信呢?李安說過,「電影應該是一個provocation(刺激),不是一個statement(宣言)。真正好的電影,是一個刺激想像跟情感的東西,刺激大家討論」。經過這一句話,不難想像,如果《邊境》能夠刺激我或更多人的想像與情感去翻閱更多不同的時間、空間,我很開心能看到有人這麼解釋著這麼一部關於個體延伸到群體至大環境的複雜議題。






小美後記:最後還是要鼓勵我們龔先生一下,《邊境》很好,女主角我也覺得挑得很棒,她有種獨特的氣息有一種能力可以牽引出你想要的東西,音樂部份也很不錯,很適情到位(尤其今天我看了「金穗獎」的《草木戰役》之後,實在對它的配樂很頭痛,音樂,真的很重要!)。但是,影展版的確更跳躍了一些,不過它展示了你的風格,告訴那些看不懂的倫,多看幾次就好啦,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