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1 23:02:17哲青
《文字因》-不須惆悵怨芳時(七)
十幾年前,第一次,我坐著船,悠悠晃晃地來到江南,當年的江南並不像今天這般地嘈雜擁擠。水煙瀰漫在古橋、幽巷、宅院、牌坊、繡樓之間 … 穿過迷霧,窺見了流淌在歲月中的深沈。
唐朝的江南是相當富庶的,風土麗正清美,人物飄逸俊秀,即使人生閱歴滄桑,來到江南,人在無形中,就少了城府 … 就短了那份豪邁 … 在水色玲瓏之中,心中自然而然,就觀照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
大中四年(西元850年),甫獲升遷的杜牧,三次上書宰相(剛好是牧之的好朋友周墀),要求外放,調任湖州刺史,到地方去轉轉(而且他才剛調回來)。或許,大家覺得這没什麼大不了的,要知道,唐代的仕子十二萬分地看重京官,不願外放。想外派的,不是瘋了... 要不就是傻 ... 在這一點,牧之肯定是、絕對是空前的。
杜牧一下推說京城房價物價太高(經濟因素),一會兒又上書說揚州的弟弟眼疾需要照顧,再不然就說不習慣這裡的辦公室文化 ... 表面裝的殷殷切切,不過心中是有另一番懷抱。
多次上書,終於,朝中大老想想,把牧之留在京城,也没什麼用途,外派反而落個清靜,於是乎人事令就這麼簽了下來。當杜牧獲知自己已授新職時,詩人心中一定極爽,一想到南方秋蘭正芳、湖蟹初肥,「正是擷芳時」,趕赴的心情想必是格外的急切。
牧之心中,有兩個人是想見的。一位是生不逄時,來不及見到的江南才子沈亞之,另一個是詩人朝思暮想的江南女子。
沈亞之,就算是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他仍然是一位不世出的前衛作家,文風也和牧之一樣,英爽俊拔。亞之是韓愈的門生,不過生活和老師大大的不同,一生潦倒窮途,沉淪下僚。儘管如此,亞之的心中是磊落的,當時的文人都非常看重這位落拓不遇的江南子,李商隱就極其讚賞他的才華。李賀贈詩說:
吳興才人怨春風,桃花滿陌千里紅
那是一個令人玩味的時代,京城裡的古文復興運動如火如荼,亞之卻遠遠地走到前頭,到今天,傳奇小說《湘中怨》、《異夢錄》、《秦夢記》仍然傳世,受閱讀大眾的喜愛。杜牧到時,亞之已做古多時,舊居青苔滿地,埋在荒草之間。牧之特地到小敷山憑弔,留下《沈下賢》: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徑苔蕪不可尋;
一夜小敷山下夢,水如環佩月如襟。
杜牧流連在月光下的小敷山,帶著深情仰慕與深沉悲慨,懷想亞之:生前寂寞,身後又如此淒滄。
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是社會對他最大的冷落。
唐朝的江南是相當富庶的,風土麗正清美,人物飄逸俊秀,即使人生閱歴滄桑,來到江南,人在無形中,就少了城府 … 就短了那份豪邁 … 在水色玲瓏之中,心中自然而然,就觀照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
大中四年(西元850年),甫獲升遷的杜牧,三次上書宰相(剛好是牧之的好朋友周墀),要求外放,調任湖州刺史,到地方去轉轉(而且他才剛調回來)。或許,大家覺得這没什麼大不了的,要知道,唐代的仕子十二萬分地看重京官,不願外放。想外派的,不是瘋了... 要不就是傻 ... 在這一點,牧之肯定是、絕對是空前的。
杜牧一下推說京城房價物價太高(經濟因素),一會兒又上書說揚州的弟弟眼疾需要照顧,再不然就說不習慣這裡的辦公室文化 ... 表面裝的殷殷切切,不過心中是有另一番懷抱。
多次上書,終於,朝中大老想想,把牧之留在京城,也没什麼用途,外派反而落個清靜,於是乎人事令就這麼簽了下來。當杜牧獲知自己已授新職時,詩人心中一定極爽,一想到南方秋蘭正芳、湖蟹初肥,「正是擷芳時」,趕赴的心情想必是格外的急切。
牧之心中,有兩個人是想見的。一位是生不逄時,來不及見到的江南才子沈亞之,另一個是詩人朝思暮想的江南女子。
沈亞之,就算是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他仍然是一位不世出的前衛作家,文風也和牧之一樣,英爽俊拔。亞之是韓愈的門生,不過生活和老師大大的不同,一生潦倒窮途,沉淪下僚。儘管如此,亞之的心中是磊落的,當時的文人都非常看重這位落拓不遇的江南子,李商隱就極其讚賞他的才華。李賀贈詩說:
吳興才人怨春風,桃花滿陌千里紅
那是一個令人玩味的時代,京城裡的古文復興運動如火如荼,亞之卻遠遠地走到前頭,到今天,傳奇小說《湘中怨》、《異夢錄》、《秦夢記》仍然傳世,受閱讀大眾的喜愛。杜牧到時,亞之已做古多時,舊居青苔滿地,埋在荒草之間。牧之特地到小敷山憑弔,留下《沈下賢》: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徑苔蕪不可尋;
一夜小敷山下夢,水如環佩月如襟。
杜牧流連在月光下的小敷山,帶著深情仰慕與深沉悲慨,懷想亞之:生前寂寞,身後又如此淒滄。
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是社會對他最大的冷落。
上一篇:《文字因》-不須惆悵怨芳時(六)
下一篇:《文字因》-不須惆悵怨芳時(八)
(悄悄話)
2021-04-03 13:01:41
(悄悄話)
2020-05-30 00:32:33
(悄悄話)
2020-01-31 18: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