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2 13:08:21阿信
不相信人不能改變世界─再讀龍應台《野火集》
八○年代,台灣正值經濟起飛,威權政治步向解體,有公民意識的中產階級形成轉戾點。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與最好的時代,在經濟成長的同時,相對也犧牲了很多青山綠水,產生許多環保問題;威權體制下的執政者,為了鞏固政權,箝制言論、黨同伐異地,消滅一切的政治不正確;黨外雜誌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以另一個意識型態抵抗著這個威權體制,那是一個狂飆的年代,政治、經濟與一切的一切,都在這個時代洪流中慢慢探索與蛻變。
一九八四年,龍應台以一個沒沒無聞的歸國學人,在文壇上毫無任何地位的作家,帶著在西方所學、所見的民主經驗與公民意識,回到這片她所深愛土地上後,見到的竟是社會上許許多多不公不義的現象。而令她徹底沮喪的不是這些壓迫人的體制、官僚,而是身在當時台灣的一千八百萬台灣人,那沉默的大多數,為什麼不挺身而出,告訴你的政府、你的民意代表說:「我真的很生氣!」於是她用一種接近天真的浪漫情懷,以最易懂的文字,配合煽動式的文筆,以及一顆最誠懇的心,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寫下一篇篇她的焦急與憤怒,試圖在這個紛亂的世局以文字給台灣人民再一次啟蒙。一支無心的「番仔火」就這麼引爆了時代氛圍,野火就這麼點燃與蔓延開來。
果不其然,鬱悶已久的台灣社會在「野火集」專欄推出後,終於有了紓解的出口,讀者回應如排山倒海之勢而來,市井小民的對文章內容的肯定,與對現實難以撼動的無力感,讓龍應台更有勇氣繼續「放火」,同時也不再天真了,她了解到所有難題的絕大部分因素是無法和政治問題脫鉤的,她必須正視這個問題,寫作必須打入政治核心加以批判,不能只在周圍游離,談些撿垃圾、打電話……等枝微末節。
於是龍應台開始了策略性的寫作,她知道她不能離開主流媒體,要在體制所能接受的範圍之內,做最大的顛覆,讓這種思想傳達給最多人,上至知識份子,下至路邊賣菜的歐巴桑,都能看得懂她的文字得到啟發,用黨外雜誌那樣猛烈的砲火批評當政者,只有走上被查禁一途。她走鋼索式的寫作風格,雖不時出現批判當局的尖銳筆鋒,但總能在最大的容忍範圍內遊走,而不踩到足以摧毀自己的地雷。
但終歸逃不了正面交鋒的時刻,一篇「歐威爾的台灣」終於讓她踩到了當局設定的紅線,不僅專欄上不了報,連暗渡陳倉混雜在書中出版後,都難逃被親國民黨媒體圍剿,與被某些單位禁讀的命運。不過民意之所趨,與時代的潮流終不可擋,《野火集》出版後,二十一天內再版二十四次,讀者遍及台灣各階層,有關單位即使想全面查禁,但是以這般燎原之速,恐怕也是徒勞。幸哉!台灣社會就如龍文所殷殷期盼一般,永遠有進步的希望,這回老是挨罵的掌權者,也終於感受到這股沛然莫之能禦的民氣,顯露出大度的一面,讓這把如芒刺在背,恨不得除之後快的野火恣意「鬧事」到今日,我想這也算是《野火集》見證台灣政治走向開明的一個小小里程碑吧!
雖然龍應台是我很喜歡的作家之一,但認識她卻不是由於《野火集》,初讀《野火集》也只不過是前兩年的事,讀完之後即被龍應台的犀利且帶著濃郁感情的文筆深深吸引,文章不用華麗詞藻,不談艱深高調的理論,卻能輕易打動人心;沒有知識份子的優越感,選擇與平民百姓站在同一陣線,思緒有條不紊,論述有力、合乎邏輯,更給啟發了我的批判精神;當然,她那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浪漫情懷,也讓我不時闔上書,暗笑她的天真。也或許是這股傻勁支持了她,沒有因為文章遭圍剿,被黨政高官批評是禍國殃民而退卻,正義之筆如同利劍繼續掃蕩著天下不平事,野火精神未曾熄滅。
雖然《野火集》的寫作策略看似打蒼蠅不打老虎,也為龍應台招來許多非議,有人批評她的文章太過媚俗,對此,龍應台在《野火集》成書後也大方承認,裡面的每篇文章都是媚俗的,我想,她的文章能讓生活在當時狹隘島國的人民,吐出一大口悶氣,講出他們想講卻不敢講的話,給他們勇氣與信心,那麼,「媚俗」應該算是莫大的恭維吧!
今年是《野火集》出版的第二十個年頭,二十年,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足夠讓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變成一個成熟穩重的青年(寫到這裡,突然有股生不逢時之感,二十年前,我還只是大字不認識幾個的小學生,未能躬逢其盛,參與那個狂飆的年代,實在令我遺憾)。回顧這二十年來,台灣社會進步了多少?是不是各方面都達到當初這個天真作者的期待呢?中國人,不,應該說台灣人了,你面對不合理的現象時還是不生氣嗎?現在的大學生,是否真的有完全獨立思考的能力了呢?現在的大學,是不是還扮演著二十年前高級托兒所的角色呢?「老大哥」真的永遠離開我們了嗎?我們真的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了呢?
以上的問題,從二十年後《野火集》(或說野火精神)再度被談論起,可以看出我們的社會雖然比昔日躍進了一大步,但仍然還未達進步社會的標準,甚至愈離愈遠,猶有甚者,二十年前的隻字片語竟一語成讖,準確地預言了二十年後的台灣。現在的民眾都不生氣嗎?不,我想是生氣過了頭,遇到與私利衝突的當頭,絕對毫不考慮上街遊行、潑油漆、撒冥紙,還可以自焚衝向總統府,搞得像全世界都對不起他似的;這一代的大學生比起二十年前多得多,也聰明了不少,而且很會「鬧事」,不時可看到大學生攻佔社會版的版面,畢業典禮也非搞個驚世駭俗的畢展,來表示自己與眾不同,一遇到挫折,又禁不起壓力,成了所謂的「草莓族」,你能說我們的教改真的成功了嗎?
政治方面,解嚴之後威權體制瓦解,白色恐怖漸漸消失,民主政治逐漸成型與成熟,當初狂飆時代的英雄們也透過民主機制,把他們所抵抗的政權趕下台來。不過政權更迭,民眾看到的竟是,當初自詡為改革先鋒的政客,上了台之後,仍逃不過被權力腐化,想盡辦法要把上一個政權連根拔除。當初的國民黨鄙視台灣文化,甚至加以禁絶,現在的民進黨一天到晚想著去中國化,兩者的政治之手,深入各層面,企圖馴化人民的意識形態,我看不出來這兩者本質上有什麼差別。以前一黨專制,或許還能比較專心治國,現在藍綠惡鬥,朝野沒有共識,只是加速台灣內耗,民眾面對政治的態度,從以前的恐懼、迴避,變成厭煩、絕望,又如何能期待他們對公共事務的積極參與,當初《野火集》所提出所有社會問題的最終答案,都必須回到的每一個小人物身上的觀念,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不過龍應台似乎沒有灰心,在台灣燃起火苗的她,又陸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香港等地「放火」,最近這股「台灣龍捲風」在周遊列國之後,帶著她這段時間沉潛,所培養出更深刻的體驗與分析力,以及永遠懷抱的希望的心,再度踏上她最愛的土地,成立了「龍應台基金會」。她笑稱,其實這是一支「義工大隊」,會跳下來當義工,是因為對現狀不滿意,而且強烈不滿!在某一個層面上,這是一群「憤怒中年」的組成。看到這句話真的覺得蠻心酸的,當年引領著台灣走向進步的熱血青年,居然到了中年、甚至快凋零的年紀,還要繼續地「憤怒」下去,社會上竟然還有這麼多事值得生氣。野火現象二十周年,我看到的不是進步的喜悅,而是必須再一次啟蒙的感嘆。
圖片設計:阿信
一九八四年,龍應台以一個沒沒無聞的歸國學人,在文壇上毫無任何地位的作家,帶著在西方所學、所見的民主經驗與公民意識,回到這片她所深愛土地上後,見到的竟是社會上許許多多不公不義的現象。而令她徹底沮喪的不是這些壓迫人的體制、官僚,而是身在當時台灣的一千八百萬台灣人,那沉默的大多數,為什麼不挺身而出,告訴你的政府、你的民意代表說:「我真的很生氣!」於是她用一種接近天真的浪漫情懷,以最易懂的文字,配合煽動式的文筆,以及一顆最誠懇的心,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寫下一篇篇她的焦急與憤怒,試圖在這個紛亂的世局以文字給台灣人民再一次啟蒙。一支無心的「番仔火」就這麼引爆了時代氛圍,野火就這麼點燃與蔓延開來。
果不其然,鬱悶已久的台灣社會在「野火集」專欄推出後,終於有了紓解的出口,讀者回應如排山倒海之勢而來,市井小民的對文章內容的肯定,與對現實難以撼動的無力感,讓龍應台更有勇氣繼續「放火」,同時也不再天真了,她了解到所有難題的絕大部分因素是無法和政治問題脫鉤的,她必須正視這個問題,寫作必須打入政治核心加以批判,不能只在周圍游離,談些撿垃圾、打電話……等枝微末節。
於是龍應台開始了策略性的寫作,她知道她不能離開主流媒體,要在體制所能接受的範圍之內,做最大的顛覆,讓這種思想傳達給最多人,上至知識份子,下至路邊賣菜的歐巴桑,都能看得懂她的文字得到啟發,用黨外雜誌那樣猛烈的砲火批評當政者,只有走上被查禁一途。她走鋼索式的寫作風格,雖不時出現批判當局的尖銳筆鋒,但總能在最大的容忍範圍內遊走,而不踩到足以摧毀自己的地雷。
但終歸逃不了正面交鋒的時刻,一篇「歐威爾的台灣」終於讓她踩到了當局設定的紅線,不僅專欄上不了報,連暗渡陳倉混雜在書中出版後,都難逃被親國民黨媒體圍剿,與被某些單位禁讀的命運。不過民意之所趨,與時代的潮流終不可擋,《野火集》出版後,二十一天內再版二十四次,讀者遍及台灣各階層,有關單位即使想全面查禁,但是以這般燎原之速,恐怕也是徒勞。幸哉!台灣社會就如龍文所殷殷期盼一般,永遠有進步的希望,這回老是挨罵的掌權者,也終於感受到這股沛然莫之能禦的民氣,顯露出大度的一面,讓這把如芒刺在背,恨不得除之後快的野火恣意「鬧事」到今日,我想這也算是《野火集》見證台灣政治走向開明的一個小小里程碑吧!
雖然龍應台是我很喜歡的作家之一,但認識她卻不是由於《野火集》,初讀《野火集》也只不過是前兩年的事,讀完之後即被龍應台的犀利且帶著濃郁感情的文筆深深吸引,文章不用華麗詞藻,不談艱深高調的理論,卻能輕易打動人心;沒有知識份子的優越感,選擇與平民百姓站在同一陣線,思緒有條不紊,論述有力、合乎邏輯,更給啟發了我的批判精神;當然,她那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浪漫情懷,也讓我不時闔上書,暗笑她的天真。也或許是這股傻勁支持了她,沒有因為文章遭圍剿,被黨政高官批評是禍國殃民而退卻,正義之筆如同利劍繼續掃蕩著天下不平事,野火精神未曾熄滅。
雖然《野火集》的寫作策略看似打蒼蠅不打老虎,也為龍應台招來許多非議,有人批評她的文章太過媚俗,對此,龍應台在《野火集》成書後也大方承認,裡面的每篇文章都是媚俗的,我想,她的文章能讓生活在當時狹隘島國的人民,吐出一大口悶氣,講出他們想講卻不敢講的話,給他們勇氣與信心,那麼,「媚俗」應該算是莫大的恭維吧!
今年是《野火集》出版的第二十個年頭,二十年,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足夠讓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變成一個成熟穩重的青年(寫到這裡,突然有股生不逢時之感,二十年前,我還只是大字不認識幾個的小學生,未能躬逢其盛,參與那個狂飆的年代,實在令我遺憾)。回顧這二十年來,台灣社會進步了多少?是不是各方面都達到當初這個天真作者的期待呢?中國人,不,應該說台灣人了,你面對不合理的現象時還是不生氣嗎?現在的大學生,是否真的有完全獨立思考的能力了呢?現在的大學,是不是還扮演著二十年前高級托兒所的角色呢?「老大哥」真的永遠離開我們了嗎?我們真的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了呢?
以上的問題,從二十年後《野火集》(或說野火精神)再度被談論起,可以看出我們的社會雖然比昔日躍進了一大步,但仍然還未達進步社會的標準,甚至愈離愈遠,猶有甚者,二十年前的隻字片語竟一語成讖,準確地預言了二十年後的台灣。現在的民眾都不生氣嗎?不,我想是生氣過了頭,遇到與私利衝突的當頭,絕對毫不考慮上街遊行、潑油漆、撒冥紙,還可以自焚衝向總統府,搞得像全世界都對不起他似的;這一代的大學生比起二十年前多得多,也聰明了不少,而且很會「鬧事」,不時可看到大學生攻佔社會版的版面,畢業典禮也非搞個驚世駭俗的畢展,來表示自己與眾不同,一遇到挫折,又禁不起壓力,成了所謂的「草莓族」,你能說我們的教改真的成功了嗎?
政治方面,解嚴之後威權體制瓦解,白色恐怖漸漸消失,民主政治逐漸成型與成熟,當初狂飆時代的英雄們也透過民主機制,把他們所抵抗的政權趕下台來。不過政權更迭,民眾看到的竟是,當初自詡為改革先鋒的政客,上了台之後,仍逃不過被權力腐化,想盡辦法要把上一個政權連根拔除。當初的國民黨鄙視台灣文化,甚至加以禁絶,現在的民進黨一天到晚想著去中國化,兩者的政治之手,深入各層面,企圖馴化人民的意識形態,我看不出來這兩者本質上有什麼差別。以前一黨專制,或許還能比較專心治國,現在藍綠惡鬥,朝野沒有共識,只是加速台灣內耗,民眾面對政治的態度,從以前的恐懼、迴避,變成厭煩、絕望,又如何能期待他們對公共事務的積極參與,當初《野火集》所提出所有社會問題的最終答案,都必須回到的每一個小人物身上的觀念,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不過龍應台似乎沒有灰心,在台灣燃起火苗的她,又陸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香港等地「放火」,最近這股「台灣龍捲風」在周遊列國之後,帶著她這段時間沉潛,所培養出更深刻的體驗與分析力,以及永遠懷抱的希望的心,再度踏上她最愛的土地,成立了「龍應台基金會」。她笑稱,其實這是一支「義工大隊」,會跳下來當義工,是因為對現狀不滿意,而且強烈不滿!在某一個層面上,這是一群「憤怒中年」的組成。看到這句話真的覺得蠻心酸的,當年引領著台灣走向進步的熱血青年,居然到了中年、甚至快凋零的年紀,還要繼續地「憤怒」下去,社會上竟然還有這麼多事值得生氣。野火現象二十周年,我看到的不是進步的喜悅,而是必須再一次啟蒙的感嘆。
圖片設計: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