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1 00:15:52活力小太陽[Jim_Chen]
2016小羊咩用心看世界:中台灣輕旅行DAY1_鹿港老街
2016.02.27&28_彰化&台中二日遊:古蹟、美食、動漫巷
Day1_坐擁歷史文化的鹿港老街
黃色代表 充滿陽光的朝氣。
藍色代表 服務與產品的品質。
紅色代表 熱忱與親切。
綠色代表 不斷欣欣向榮、茂盛的觀光事業。
鹿港位於彰化縣西北部,是台灣西岸的中點,地理上西鄰台灣海峽、南瀕福興鄉、東邊與秀水鄉及和美鎮毗鄰、北邊則和線西鄉相接,總面積約為39.46平方公里。由於在荷據時代這裡是全台鹿皮的最大輸出港,故稱鹿港(鹿仔港);鹿港在清朝統治年間由於地理位置距離中國甚近,因此是當時相當繁華的港口城市,在西元1784年設口開渡後,開啟了鹿港的黃金時期,當時擁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稱,是台灣的第二大城,鹿港八郊興起更帶動了此區域的經濟發展。及至1845年,由於港口泥沙淤積嚴重,且西部縱貫鐵路未規劃經過此地,使得鹿港漸漸沒落,但也因此鹿港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歷史建築與文物,成為今日鹿港旅遊的最大特色。
鹿港老街-1
【老龍師肉包】的創始人施瑞龍先生,自14歲便開始拜師學習製作鹿港傳統糕餅,為求手藝精進加上興趣使然,更進一步鑽研了西點麵包、蛋糕、包子、饅頭、麻糬等等,使其烘焙技術兼容中西方之精萃和優點。
鹿港老街-2
1999年初夏,【老龍師肉包】在一個只有三坪大的小店面正式開業。承蒙鹿港在地人與各地方客戶的支持,曾榮獲總統府擇定為2002年國宴點心,2014年亦由知名美食節目《食尚玩家》評選為「台灣百大美食英雄榜」。
鹿港老街-3
【老龍師肉包】精選當日現宰之溫體豬後腿肉以及香菇、青蔥等作為內餡,並以獨家配方研製;改良過的麵皮經發酵後才拿去蒸,一口咬下去,滿滿的肉香撲滿整個嘴巴,並有濃濃的湯汁溢出來,怪不得深受各地遊客喜愛!
鹿港老街-4
鹿港為文化精華薈萃之地,【什倆漉餅行】來自於鹿港百年糕餅世家第五代傳人黃一栩先生,他承襲了家族一百三十年的製餅巧藝,不拘泥傳統,求新求變,每一個細節都蘊含了極致的功力,綻放出一種紮實自信的口感。
鹿港老街-5
是火柴還是棒槌阿XD
鹿港老街-6
火柴棒餅乾VS小護士布丁
鹿港老街-7
轉角遇見幸福滋味~~Kenny Lab食驗所霜淇淋
鹿港老街-8
『鹿港天后宮』前身為「鹿港天妃廟」,是彰化鹿港地區的信仰中心,也是台灣最早奉祀湄洲島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的廟宇,此神尊是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在清康熙22年(1683年)奉請護軍帶到台灣的,已有四百多年歷史。
鹿港老街-9
中國福建湄洲開基媽祖原有六尊,分別在福建湄洲、浙江寧波、馬來西亞麻六甲以及臺灣鹿港,後來因文化大革命等種種因素而丟失或毀壞,目前世界上僅存的湄洲媽祖本尊,即是分靈到鹿港的鹿港媽祖(開基二媽)。
鹿港老街-10
因為經年累月受香菸所薰而成黑面,是以鹿港媽祖又被稱為「黑面媽」。由於媽祖信徒遍佈於台灣各角落,因此『鹿港天后宮』終年香客絡繹不絕,尤其農曆3月23日(湄洲天上聖母之誕辰)前後,更是人潮洶湧、水洩不通。
鹿港老街-11
他鄉遇故知
鹿港老街-12
「蚵仔煎」為鹿港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小吃之一,位於『鹿港天后宮』廟門前的【米老鼠蚵仔煎】,遵循古法先將蛋煎的香酥爽脆,並選用當天早上從產地新鮮運達的蚵仔,淋上特製的祖傳醬料後,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鹿港老街-13
「蝦猴(海蛄蝦)」是彰化鹿港的特產之一,其頭部形似螻蛄,尾部則像蝦子,最常見的吃法是用抱卵的母蝦,加上大量的鹽醃漬後,再下鍋炸得酥脆,是一種十分下飯的料理,當地還流傳著「一隻蝦猴可以配三碗粥」的說法。
鹿港老街-14
「蚵嗲(蚵仔炸)」是一種流行於台灣西部沿海養殖蚵仔的漁村、港口市鎮的油炸類小吃,食用時再依個人喜好佐以醬料。根據各地風俗不同,有些會將韭菜另加高麗菜絲、豆芽,甚至是生薑來增添風味。
鹿港老街-15
一隻27元~~有夠便宜的啦!!
鹿港老街-16
King Size的魷魚王
鹿港老街-17
台灣早期農業社會普遍貧窮,小孩子喝不起奶粉,大人便將相對便宜的麵粉用酥油炒熟之後再和入開水,用來取代牛奶,這就是「麵茶」的由來。到了今天,牛奶變得很常見,「麵茶」反而成為一種懷舊的滋味。
鹿港老街-18
在彰化鹿港,任何一家老字號的糕餅店都有賣「麵茶」,當中位於鹿港老街(埔頭街)上的【彥仲麵茶】名號最響,除了保留傳統古早味外,店家還研製了年輕人較喜愛的芝麻和原味,現沖、現賣、現吃,街頭常見人手一杯!
鹿港老街-19
台灣日治時期的昭和三年(1928年),鹿港街長陳懷澄將其祖父陳克勸與廈郊商人集資興建的萬春宮及廈郊會館拆除,改建為『鹿港公會堂』。戰後曾做為國民黨黨部辦公室,2010年3月13日重修之後改作「鹿港藝文館」使用。
鹿港老街-20
唐山(中國大陸俗稱)沿海居民自明朝中葉以後跨海來台拓墾,至18世紀中的清乾隆、嘉慶之後,台灣民間產生「一府二鹿三艋舺」三大城市鼎足而立的說法。此三個城市皆有航運之便,並為當時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
鹿港老街-21
「二鹿」即今天的彰化縣鹿港鎮,其發達肇因於清高宗乾隆49年(西元1784年),清朝政府開放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所屬蚶江口」與「台灣府彰化縣鹿仔港」來往通商。此後行郊雲集、貿易發達,迅速成為中部第一大港。
鹿港老街-22
象形文字@@
鹿港老街-23
謙卑謙卑再謙卑
鹿港老街-24
已故木雕大師李松林的故居「松林居」位於埔頭街上。鹿港因寺廟眾多,精雕細琢的木雕技藝名聞遐邇,造就許多知名的木雕工藝家,李松林即是一方代表;其足跡遍布全台各大寺廟建築,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藝術創作。
鹿港老街-25
位於鹿港鎮菜園路38號旁的「摸乳巷(夢麟巷)」,又名「護胸巷」,是一條長約兩百公尺,但最窄處卻僅有59公分的巷弄。然而鎮內洛津里卻有另一條更狹小的巷子,名喚「君子巷」,最窄的地方只有47公分,僅容一人通行。
鹿港老街-26
戰戰兢兢的表弟(頭一次抱小嬰孩)
鹿港老街-27
清光緒年間,泉州蟳埔人士鄭槌支身渡海來台,帶著一身糕餅好手藝與鹿港黃姓商人合作,成立【玉珍齋】餅舖,開創鹿港糕餅茶點的新天地。後來兩人因故拆夥,鄭槌在附近另開【鄭玉珍】餅舖,生意興隆,名號漸響。
鹿港老街-28
小羊咩的表情也太......
鹿港老街-29
「鹿港」曾是早期大陸移民台灣中部最重要的登陸港口,也是台灣與大陸直接對渡的貿易商港。清乾隆50年至道光30年間是「鹿港」商業貿易的全盛時期,與台南(府城)、萬華(艋舺)並列「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盛譽。
鹿港老街-30
原為河港城市的「鹿港」,是荷蘭乃及清領時期中台灣最重要的對外經商港口。然而,這項優勢卻因為泥沙淤積後喪失港口功能而逐漸沒落,及至清嘉慶中葉以後,來往商船已多半改由南方的王功港出入。
鹿港老街-31
日治初期興建西部縱貫鐵路,「鹿港」被摒除在路線外,之後雖然有糖業鐵道兼辦客運通往彰化及員林,通衢地位仍然不再。日治末期,「鹿港」近郊已完全陸化,港口地位被後來新築之台中港(日治時期稱為新高港)所取代。
鹿港老街-32
雖然「鹿港」因為港口淤積且非縱貫鐵路路網而導致經濟發展停滯,卻因此保留了眾多習俗、文化、古蹟、文物,地方人士也深深以此為榮。鎮內大量的歷史建築、民俗工藝等文化資產,值得旅人漫步優遊、細細品味。
鹿港老街-33
要避免走馬看花式的旅遊,深度欣賞「鹿港」傳統建築及工藝之美,感受昔日商賈雲集的熱鬧景象,從先民與大陸往來貿易、沿河岸興築的「古市街」,即「鹿港老街」開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鹿港老街-34
「鹿港老街」泛指埔頭街、瑤林街、後車巷、大有街、泉州街、金盛巷一帶。其中瑤林街與埔頭街是早年「船頭行」(擁有船隻的貿易商)為進行大宗貨品交易,沿著河岸興築的街道;於1986年被規劃為「鹿港古蹟保存區」。
鹿港老街-35
相較於台灣多處保留日據時期歷史建築的老街,「鹿港老街」可說是全台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閩南式建築的「古市街」。曾經繁華喧囂、盛極一時的市集,如今成為遊客悠閒探訪的古樸街道,更勾起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鹿港老街-36
經過整修的街屋立面,有古樸的傳統木板門窗,或象徵富裕與貴氣的彩繪,屋簷下掛著姓氏燈籠以及門楣上貼著各具特色、以主人姓名或店家行號為聯首的對聯,突顯「鹿港老街」特殊的文化氣質,不覺令人興起一縷思古幽情。
鹿港老街-37
「三槐挺秀」為王姓人家的自立堂號。據說北宋初年王氏先祖王祐(時任兵部侍郎),在家中庭院種了三株槐樹,希望其子孫有朝一日能做到槐木椅(即宰相椅),而後他的兒子王旦不負所望,果然做到了宰相,世人傳為佳話。
鹿港老街-38
在「三槐挺秀」的宅院外,一口「半邊井」述說著先民濃厚的人情味:窄心仁厚的富人將圍牆築造在井口上,井的一半留於牆外,讓沒有能力鑿井的窮人汲水使用。這是古人「富而有德」的典範,可惜今日已不多見。
鹿港老街-39
由此小小地方可見鹿港當時純樸的民風與厚重的人情味,不禁令人望風懷古,心嚮往之。此口「半邊井」目前雖已被泥土填滿,不再使用,然而後世之人到此一遊者,亦可以追想前人之善情雅意。
鹿港老街-40
瑤林街8號的「合德堂」,與12號的「三槐堂」相鄰,也是一棟典雅的閩南古厝,是鹿港傳統的宅第建築。屋頂上建有兩間格局特殊、約四坪大小的讀書樓,需使用竹梯上下,這是希望小孩子在閣樓上讀書能夠心無旁騖。
鹿港老街-41
走出「古市街」,來到鹿港最具特色的「五福大街」,也就是中山路,早年由於路面狹窄及為了防止盜匪入侵,在街道中間加蓋屋頂,又被稱為「不見天街」。可惜在日治時期的昭和8年(1933年),因進行市區改正而被拆除。
鹿港老街-42
受到1923年「關東大地震」的影響,日本人對於木造及紅磚建築失去信心,當時歐洲流行的R.C.(鋼筋混凝土)建築被引進台灣,成了今日鹿港中山路的街屋立面。每間房屋的欄杆或女兒牆呈現不同的裝飾與圖騰,饒富趣味。
鹿港老街-43
臨濮堂施智亭先生於清乾隆39年(1774年)在福建省晉江縣岑江(石獅市)創立了【施美玉名香】,取名「美玉」,是因古代「玉」乃吉祥、避邪之寶物;「美」則代表完美無暇。第二代施悃誠先生渡海來台,在鹿港設立分店。
鹿港老街-44
【玉珍齋】建築本體為巴洛克式的角間街屋,屋頂砌有女兒牆,有三向立面,一樓立面門口「玉珍齋」三字,兩旁各有「登錄」「商號」的字樣(為日治時代第一間有營業執照的店面),是鹿港醫師暨書法家陳百川先生的墨跡。
精彩介紹-
大紀元文化網:臺灣訪古尋幽 坐擁歷史文化的鹿港老街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3/2/n4095537.htm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鹿港古蹟之旅(四)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618/tony0618.html
Via's旅行札記:【鹿港老街一日遊】鹿港老街與鹿港天后宮懷舊之旅
http://viablog.okmall.tw/blogview.php?blogid=88
遊記分享-
2016小羊咩用心看世界:第一次的農曆新年(上)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kamaa66/post/1366313570
2011-食尚玩家-彰化鹿港深度之旅[古蹟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kamaa66/post/1322067472
2010-百年古鎮-鹿港嬉遊記[圖多]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kamaa66/post/1321121504
Day1_坐擁歷史文化的鹿港老街
鹿港識別的主色系是黃、藍、紅、綠四色。
黃色代表 充滿陽光的朝氣。
藍色代表 服務與產品的品質。
紅色代表 熱忱與親切。
綠色代表 不斷欣欣向榮、茂盛的觀光事業。
鹿港識別的主色系是黃、藍、紅、綠四色。黃色代表 充滿陽光的朝氣。
藍色代表 服務與產品的品質。
紅色代表 熱忱與親切。
綠色代表 不斷欣欣向榮、茂盛的觀光事業。
鹿港位於彰化縣西北部,是台灣西岸的中點,地理上西鄰台灣海峽、南瀕福興鄉、東邊與秀水鄉及和美鎮毗鄰、北邊則和線西鄉相接,總面積約為39.46平方公里。由於在荷據時代這裡是全台鹿皮的最大輸出港,故稱鹿港(鹿仔港);鹿港在清朝統治年間由於地理位置距離中國甚近,因此是當時相當繁華的港口城市,在西元1784年設口開渡後,開啟了鹿港的黃金時期,當時擁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稱,是台灣的第二大城,鹿港八郊興起更帶動了此區域的經濟發展。及至1845年,由於港口泥沙淤積嚴重,且西部縱貫鐵路未規劃經過此地,使得鹿港漸漸沒落,但也因此鹿港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歷史建築與文物,成為今日鹿港旅遊的最大特色。
鹿港老街-1
【老龍師肉包】的創始人施瑞龍先生,自14歲便開始拜師學習製作鹿港傳統糕餅,為求手藝精進加上興趣使然,更進一步鑽研了西點麵包、蛋糕、包子、饅頭、麻糬等等,使其烘焙技術兼容中西方之精萃和優點。
鹿港老街-2
1999年初夏,【老龍師肉包】在一個只有三坪大的小店面正式開業。承蒙鹿港在地人與各地方客戶的支持,曾榮獲總統府擇定為2002年國宴點心,2014年亦由知名美食節目《食尚玩家》評選為「台灣百大美食英雄榜」。
鹿港老街-3
【老龍師肉包】精選當日現宰之溫體豬後腿肉以及香菇、青蔥等作為內餡,並以獨家配方研製;改良過的麵皮經發酵後才拿去蒸,一口咬下去,滿滿的肉香撲滿整個嘴巴,並有濃濃的湯汁溢出來,怪不得深受各地遊客喜愛!
鹿港老街-4
鹿港為文化精華薈萃之地,【什倆漉餅行】來自於鹿港百年糕餅世家第五代傳人黃一栩先生,他承襲了家族一百三十年的製餅巧藝,不拘泥傳統,求新求變,每一個細節都蘊含了極致的功力,綻放出一種紮實自信的口感。
鹿港老街-5
是火柴還是棒槌阿XD
鹿港老街-6
火柴棒餅乾VS小護士布丁
鹿港老街-7
轉角遇見幸福滋味~~Kenny Lab食驗所霜淇淋
鹿港老街-8
『鹿港天后宮』前身為「鹿港天妃廟」,是彰化鹿港地區的信仰中心,也是台灣最早奉祀湄洲島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的廟宇,此神尊是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在清康熙22年(1683年)奉請護軍帶到台灣的,已有四百多年歷史。
鹿港老街-9
中國福建湄洲開基媽祖原有六尊,分別在福建湄洲、浙江寧波、馬來西亞麻六甲以及臺灣鹿港,後來因文化大革命等種種因素而丟失或毀壞,目前世界上僅存的湄洲媽祖本尊,即是分靈到鹿港的鹿港媽祖(開基二媽)。
鹿港老街-10
因為經年累月受香菸所薰而成黑面,是以鹿港媽祖又被稱為「黑面媽」。由於媽祖信徒遍佈於台灣各角落,因此『鹿港天后宮』終年香客絡繹不絕,尤其農曆3月23日(湄洲天上聖母之誕辰)前後,更是人潮洶湧、水洩不通。
鹿港老街-11
他鄉遇故知
鹿港老街-12
「蚵仔煎」為鹿港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小吃之一,位於『鹿港天后宮』廟門前的【米老鼠蚵仔煎】,遵循古法先將蛋煎的香酥爽脆,並選用當天早上從產地新鮮運達的蚵仔,淋上特製的祖傳醬料後,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鹿港老街-13
「蝦猴(海蛄蝦)」是彰化鹿港的特產之一,其頭部形似螻蛄,尾部則像蝦子,最常見的吃法是用抱卵的母蝦,加上大量的鹽醃漬後,再下鍋炸得酥脆,是一種十分下飯的料理,當地還流傳著「一隻蝦猴可以配三碗粥」的說法。
鹿港老街-14
「蚵嗲(蚵仔炸)」是一種流行於台灣西部沿海養殖蚵仔的漁村、港口市鎮的油炸類小吃,食用時再依個人喜好佐以醬料。根據各地風俗不同,有些會將韭菜另加高麗菜絲、豆芽,甚至是生薑來增添風味。
鹿港老街-15
一隻27元~~有夠便宜的啦!!
鹿港老街-16
King Size的魷魚王
鹿港老街-17
台灣早期農業社會普遍貧窮,小孩子喝不起奶粉,大人便將相對便宜的麵粉用酥油炒熟之後再和入開水,用來取代牛奶,這就是「麵茶」的由來。到了今天,牛奶變得很常見,「麵茶」反而成為一種懷舊的滋味。
鹿港老街-18
在彰化鹿港,任何一家老字號的糕餅店都有賣「麵茶」,當中位於鹿港老街(埔頭街)上的【彥仲麵茶】名號最響,除了保留傳統古早味外,店家還研製了年輕人較喜愛的芝麻和原味,現沖、現賣、現吃,街頭常見人手一杯!
鹿港老街-19
台灣日治時期的昭和三年(1928年),鹿港街長陳懷澄將其祖父陳克勸與廈郊商人集資興建的萬春宮及廈郊會館拆除,改建為『鹿港公會堂』。戰後曾做為國民黨黨部辦公室,2010年3月13日重修之後改作「鹿港藝文館」使用。
鹿港老街-20
唐山(中國大陸俗稱)沿海居民自明朝中葉以後跨海來台拓墾,至18世紀中的清乾隆、嘉慶之後,台灣民間產生「一府二鹿三艋舺」三大城市鼎足而立的說法。此三個城市皆有航運之便,並為當時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
鹿港老街-21
「二鹿」即今天的彰化縣鹿港鎮,其發達肇因於清高宗乾隆49年(西元1784年),清朝政府開放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所屬蚶江口」與「台灣府彰化縣鹿仔港」來往通商。此後行郊雲集、貿易發達,迅速成為中部第一大港。
鹿港老街-22
象形文字@@
鹿港老街-23
謙卑謙卑再謙卑
鹿港老街-24
已故木雕大師李松林的故居「松林居」位於埔頭街上。鹿港因寺廟眾多,精雕細琢的木雕技藝名聞遐邇,造就許多知名的木雕工藝家,李松林即是一方代表;其足跡遍布全台各大寺廟建築,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藝術創作。
鹿港老街-25
位於鹿港鎮菜園路38號旁的「摸乳巷(夢麟巷)」,又名「護胸巷」,是一條長約兩百公尺,但最窄處卻僅有59公分的巷弄。然而鎮內洛津里卻有另一條更狹小的巷子,名喚「君子巷」,最窄的地方只有47公分,僅容一人通行。
鹿港老街-26
戰戰兢兢的表弟(頭一次抱小嬰孩)
鹿港老街-27
清光緒年間,泉州蟳埔人士鄭槌支身渡海來台,帶著一身糕餅好手藝與鹿港黃姓商人合作,成立【玉珍齋】餅舖,開創鹿港糕餅茶點的新天地。後來兩人因故拆夥,鄭槌在附近另開【鄭玉珍】餅舖,生意興隆,名號漸響。
鹿港老街-28
小羊咩的表情也太......
鹿港老街-29
「鹿港」曾是早期大陸移民台灣中部最重要的登陸港口,也是台灣與大陸直接對渡的貿易商港。清乾隆50年至道光30年間是「鹿港」商業貿易的全盛時期,與台南(府城)、萬華(艋舺)並列「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盛譽。
鹿港老街-30
原為河港城市的「鹿港」,是荷蘭乃及清領時期中台灣最重要的對外經商港口。然而,這項優勢卻因為泥沙淤積後喪失港口功能而逐漸沒落,及至清嘉慶中葉以後,來往商船已多半改由南方的王功港出入。
鹿港老街-31
日治初期興建西部縱貫鐵路,「鹿港」被摒除在路線外,之後雖然有糖業鐵道兼辦客運通往彰化及員林,通衢地位仍然不再。日治末期,「鹿港」近郊已完全陸化,港口地位被後來新築之台中港(日治時期稱為新高港)所取代。
鹿港老街-32
雖然「鹿港」因為港口淤積且非縱貫鐵路路網而導致經濟發展停滯,卻因此保留了眾多習俗、文化、古蹟、文物,地方人士也深深以此為榮。鎮內大量的歷史建築、民俗工藝等文化資產,值得旅人漫步優遊、細細品味。
鹿港老街-33
要避免走馬看花式的旅遊,深度欣賞「鹿港」傳統建築及工藝之美,感受昔日商賈雲集的熱鬧景象,從先民與大陸往來貿易、沿河岸興築的「古市街」,即「鹿港老街」開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鹿港老街-34
「鹿港老街」泛指埔頭街、瑤林街、後車巷、大有街、泉州街、金盛巷一帶。其中瑤林街與埔頭街是早年「船頭行」(擁有船隻的貿易商)為進行大宗貨品交易,沿著河岸興築的街道;於1986年被規劃為「鹿港古蹟保存區」。
鹿港老街-35
相較於台灣多處保留日據時期歷史建築的老街,「鹿港老街」可說是全台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閩南式建築的「古市街」。曾經繁華喧囂、盛極一時的市集,如今成為遊客悠閒探訪的古樸街道,更勾起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鹿港老街-36
經過整修的街屋立面,有古樸的傳統木板門窗,或象徵富裕與貴氣的彩繪,屋簷下掛著姓氏燈籠以及門楣上貼著各具特色、以主人姓名或店家行號為聯首的對聯,突顯「鹿港老街」特殊的文化氣質,不覺令人興起一縷思古幽情。
鹿港老街-37
「三槐挺秀」為王姓人家的自立堂號。據說北宋初年王氏先祖王祐(時任兵部侍郎),在家中庭院種了三株槐樹,希望其子孫有朝一日能做到槐木椅(即宰相椅),而後他的兒子王旦不負所望,果然做到了宰相,世人傳為佳話。
鹿港老街-38
在「三槐挺秀」的宅院外,一口「半邊井」述說著先民濃厚的人情味:窄心仁厚的富人將圍牆築造在井口上,井的一半留於牆外,讓沒有能力鑿井的窮人汲水使用。這是古人「富而有德」的典範,可惜今日已不多見。
鹿港老街-39
由此小小地方可見鹿港當時純樸的民風與厚重的人情味,不禁令人望風懷古,心嚮往之。此口「半邊井」目前雖已被泥土填滿,不再使用,然而後世之人到此一遊者,亦可以追想前人之善情雅意。
鹿港老街-40
瑤林街8號的「合德堂」,與12號的「三槐堂」相鄰,也是一棟典雅的閩南古厝,是鹿港傳統的宅第建築。屋頂上建有兩間格局特殊、約四坪大小的讀書樓,需使用竹梯上下,這是希望小孩子在閣樓上讀書能夠心無旁騖。
鹿港老街-41
走出「古市街」,來到鹿港最具特色的「五福大街」,也就是中山路,早年由於路面狹窄及為了防止盜匪入侵,在街道中間加蓋屋頂,又被稱為「不見天街」。可惜在日治時期的昭和8年(1933年),因進行市區改正而被拆除。
鹿港老街-42
受到1923年「關東大地震」的影響,日本人對於木造及紅磚建築失去信心,當時歐洲流行的R.C.(鋼筋混凝土)建築被引進台灣,成了今日鹿港中山路的街屋立面。每間房屋的欄杆或女兒牆呈現不同的裝飾與圖騰,饒富趣味。
鹿港老街-43
臨濮堂施智亭先生於清乾隆39年(1774年)在福建省晉江縣岑江(石獅市)創立了【施美玉名香】,取名「美玉」,是因古代「玉」乃吉祥、避邪之寶物;「美」則代表完美無暇。第二代施悃誠先生渡海來台,在鹿港設立分店。
鹿港老街-44
【玉珍齋】建築本體為巴洛克式的角間街屋,屋頂砌有女兒牆,有三向立面,一樓立面門口「玉珍齋」三字,兩旁各有「登錄」「商號」的字樣(為日治時代第一間有營業執照的店面),是鹿港醫師暨書法家陳百川先生的墨跡。
精彩介紹-
大紀元文化網:臺灣訪古尋幽 坐擁歷史文化的鹿港老街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3/2/n4095537.htm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鹿港古蹟之旅(四)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618/tony0618.html
Via's旅行札記:【鹿港老街一日遊】鹿港老街與鹿港天后宮懷舊之旅
http://viablog.okmall.tw/blogview.php?blogid=88
遊記分享-
2016小羊咩用心看世界:第一次的農曆新年(上)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kamaa66/post/1366313570
2011-食尚玩家-彰化鹿港深度之旅[古蹟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kamaa66/post/1322067472
2010-百年古鎮-鹿港嬉遊記[圖多]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kamaa66/post/1321121504
地圖來源:彰化縣鹿港鎮公所全球資訊網
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16-09-19 10:48:49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
版主回應
Thank You
2016-09-21 00:56:35
感謝分享!
男人必須有的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