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 00:27:44活力小太陽[Jim_Chen]

2016小羊咩用心看世界:第一次的農曆新年(上)

2016.02.10&12(初三、初五)-猴年走春之彰化鹿港好好玩









以上照片來自鹿港龍山寺官網:
http://www.lungshan-temple.org.tw/index.php



鹿港.1

初二一早搭乘高鐵去台中沙鹿外婆家



鹿港.2

小羊咩的高鐵初體驗



鹿港.3

上車沒多久就在媽咪的懷裡沉沉睡去



鹿港.4

結果全程幾乎都在睡覺



鹿港.5

人體健康步道



鹿港.6

我踩 我踩 我踩踩踩 ^o^



鹿港.7

小妞妳是在抗議嗎@@



鹿港.8

台灣共有五座龍山寺,分別為:肇始於明末清初,遷建於清乾隆年間的鹿港龍山寺、先後同建於乾隆年間的艋舺龍山寺與鳳山龍山寺、雍正年間所建的府城龍山寺、以及最為晚近,但亦有百年歷史,建於咸豐年間的淡水龍山寺。



鹿港.9

上述各寺皆以奉祀佛教觀世音菩薩為主,而均以「龍山」為寺名者,其由歷泉源可溯、傳跡可証,乃自福建泉州『安海龍山寺』分香而傳。明清之間,隨著泉州移民的移墾,咸信觀世音菩薩的香火也隨著信士來到台灣。



鹿港.10

《彰化縣志》〈卷之五祀典志〉記載:「龍山寺:前大殿祀觀音、佛祖,後殿祀北極上帝,在鹿港,乾隆五十一年泉州七邑士民公建。」縣志即以乾隆年間『鹿港龍山寺』遷建為泉州所轄七郡縣地區人所起之事。



鹿港.11

『鹿港龍山寺』虎邊廂廊上有三塊年代久遠的石碑,分別是道光11年(1831年)由王蘭佩所書〈重修龍山寺記〉、〈泉廈郊商捐題緣金碑〉、道光27年(1847年)所立〈觀音菩薩壽費碑〉,皆可證泉州先民與龍山寺肇建淵源。



鹿港.12

明鄭永曆7年(1653年),福建泉州三邑移民來台,肇善禪師自『安海龍山寺』分香觀音大士佛像,於鹿港河道邊結庵奉祀;清朝乾隆51年(1786年)遷至現址(鹿港鎮金門街),道光11年(1831年)大修,之後又重修多次。



鹿港.13

今日,『鹿港龍山寺』為一幢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大型廟宇建築,由前至後分別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仍保有道光年間重修時的格局,被坊間公認為是臺灣現存最完整的清治時期建築物。



鹿港.14

從【山門】進入『鹿港龍山寺』,寬闊的前埕地面舖滿了大陸泉州石材;兩旁的花圃內有一對青斗石雕刻的獅座,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由溫陵(泉州)劉華堂及澎江(澎湖)許克京兩位信士所敬獻。



鹿港.15

龍邊(左邊)公獅,腳踩繡球,球上並雕有古代錢幣的圖紋;而虎邊(右邊)母獅,則懷抱小獅,這對石獅的姿態獨特、表情細膩,背部螺紋式的鬃毛刻劃入微,充份表現出匠師的非凡功力。



鹿港.16

石獅週邊原無花圃,民國五十年代重修時,才於前埕設置花圃及洗石子的圍欄。民國八十年,信士捐資改建為青斗石雕圍欄,欄杆上的人物分別為十八羅漢及手持「旗、球、戟、磬」(代表「祈求吉慶」)的人物石雕。



鹿港.17

佛寺建築由前而後依序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及大士殿,故『鹿港龍山寺』的前殿實為佛寺建築中的天王殿,因為開有五扇門,故稱「五門殿」,加上兩側龍虎翼廊,實為七開間的立面;屋頂形式則為三個獨立的燕尾屋脊。



鹿港.18

寺廟的戲台多設於廟前廣場,為酬神時演戲的舞台。在台灣,僅『淡水福佑宮』、『鹿港龍山寺』的戲台設於廟內,尤其後者的戲台突出於中埕,並與五門殿相接,而屋簷採用「斷簷升箭口」的作法,全台僅此一例,相當獨特!



鹿港.19

五門殿的牆面裝飾原為交趾陶,台灣日治時期的昭和十三年(1938年)重修時,改為石雕作品,當時由張金山所承包,由於時值中日戰爭期間,大陸石材(泉州石)取得不易,所以石雕材料改以台灣本土北部的觀音石為主。



鹿港.20

彩繪的目的除了塗裝美觀外,主要在於保護木材。今日,『鹿港龍山寺』共有九對門神彩繪,為民國47年至53年間,由鹿港彩繪匠師郭新林率其子侄郭竹波、郭佛賜所施做,皆為嘔心瀝血的不朽鉅作,是寺內重要的文化資產。



鹿港.21

殿內門神的型態特色為鳳眼、蒜鼻、柳眉、豐腴的臉部與特殊的手印,其容貌、飾物、服裝等有別於尋常廟宇所見,盡皆傳承中國唐宋人物的古風,不僅展現出郭新林的精湛匠藝,更蘊含其豐厚的美學素養。



鹿港.22

「藻井」一詞歷代文獻有龍井、方井、圜等不同的稱呼,台灣的匠師則稱為「蜘蛛結網」,是建築物頂棚中最尊貴的作法,除了能塑造室內富麗堂皇的效果,更具有隔斷過高的空間以保持室溫及避免灰塵下落的功能。



鹿港.23

『鹿港龍山寺』戲台上方的藻井,為全台首屈一指的作品,係於清道光11年(1831年)重修時所興建,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的作品。其跨距約為5.5公尺,至頂心的高度約為6.5公尺,以16組斗拱層層出挑,齊集「頂心明鏡」。



鹿港.24

創建於17世紀(1653年)、原址在鹿港公有市場北側50公尺暗街仔(今稱大有街)的『鹿港龍山寺』,由台灣佛教開山祖肇善禪師所建,初為茅廬小廟,後於1661年鹿港遷街時改以磚砌,年代十分久遠,號稱是全台佛教開山寺。



鹿港.25

清乾隆51年(1786年),由都閫府(武官名、正名為「都司」)陳邦光倡議以「鹿港八郊」所得淨利及地方聯合捐募,將『鹿港龍山寺』遷建於現址,整座寺廟面寬34公尺餘、進深達157公尺、佔地約一千六百坪。



鹿港.26

主祀觀音佛祖的『鹿港龍山寺』,堪稱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廟宇古蹟,昔日為「鹿港八景」之首(龍山聽唄),亦為本省第一大名剎,其四進、三殿、七開間、99道門、前後日月池的恢弘格局,有著「台灣紫禁城」的美稱。



鹿港.27

目前『鹿港龍山寺』的建築大體保留自清道光、咸豐年間重修時的舊貌,其寺廟建築規模宏偉、格局方正、工藝精細、別具匠心,有著「台灣廟宇之藝術殿堂」、「中國建築學之瑰寶」等美稱,為研究中國建築美學者必訪之地。



鹿港.28

『鹿港龍山寺』的正殿面寬五開間,兩旁再以八卦門連接兩側廂廊,其屋頂為重簷歇山式的建築,殿宇非常高聳,高度近12公尺,四周圍總計使用了52根柱子(含拜殿),為台灣傳統建築中使用最多柱子的建築物。



鹿港.29

正殿棟架採三通五瓜木架構,屋頂為「舉架」的結構,在屋頂的椽木間有一個夾層,即傳統建築所稱的「假厝」或「暗厝」,其功能為有效墊升屋頂,並讓兩端呈現出輕盈的姿態,以減輕高聳屋頂予人視覺上的壓迫感。



鹿港.30

「拜殿」可視為寺廟正殿內祭祀空間的延伸,是信徒準備禮佛的場所。『鹿港龍山寺』的拜殿面寬三開間,屋頂木架構為二通二瓜之捲棚式造型,而螭虎與象鼻的斗栱以及瘦長型的瓜筒,皆為中國泉州匠派的工法。



鹿港.31

由於拜殿台基幾與正殿同高(三尺),且其屋頂與正殿相連,遮蓋了正殿重簷歇山式的屋頂,此設計雖然減損了正殿規模宏偉的氣勢,卻也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氛圍,搭配兩側廂廊,使中埕的空間設計,有更為深邃的加乘效果。



鹿港.32

後殿建築為單簷硬山式,殿宇面寬五開間,進深三間,殿內碩大的樑枋採三通五瓜的木架構;廟方於台灣日治時期的昭和11年至13年(1936~1938年)進行重建時,台灣山區的木材已然開採,所以後殿大量使用了台灣檜木。



鹿港.33

廟內正殿與後殿之間的後埕有三口井,中間為方井,兩旁則是圓井,此三口井象徵龍喉與龍眼。早年,這三口井是『鹿港龍山寺』日常用水來源,目前井裡頭雖然還有水,但已不再供取用。



鹿港.34

後殿前步口開有二扇拱門與兩廂房連接,在日治時期,此廂房為日本住持居住的空間。此外,後殿的後院原為池塘,民國五十年代已填平,目前整理為花園,種植花卉與盆栽,供信眾與遊客短暫休憩使用。



鹿港.35

後殿的龍柱為昭和11年(1936年)重修時的作品,由蔣馨的女婿張金山承做。龍柱採用台灣北部的觀音石材,單龍蟠柱造型,柱身大部份採鏤空雕,四爪握珠,龍爪托於下巴處,是日治時期龍柱造型之特徵。



鹿港.36

在寺內五門殿虎邊的八字牆前有一座磚亭,即是「惜字亭」,又稱「敬字亭」。由於古人對於文字的尊崇,不論鴻儒白丁,都不敢將寫過字的紙張亂丟,而是統一送到此處焚燒,以示對文昌帝君及造字先師倉頡的尊敬。



鹿港.37

1983年12月28日,內政部將『鹿港龍山寺』登錄為國家第一級古蹟(今國定古蹟),並於1986年進行全面修護。然而1999年9月21日發生的「集集大地震」,寺內殿宇再次受損,幸獲政府與企業贊助,終於在2008年重修完成。



鹿港.38

三輪車 跑得快 上面坐個老太太



鹿港.39

栩栩如生的假鸚鵡



鹿港.40

懷舊電影DVD大拍賣



鹿港.41

古早味的閣樓



鹿港.42

空中樓閣



鹿港.43

石敢當(泰山石敢當),是立於街巷之中,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衝處被稱為凶位的牆上,用於辟邪的石碑,在碑額上還常有獅首等淺浮雕。其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



鹿港.44

「下馬碑」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傳統建築中常見的一種碑牌,豎立在寺廟、墓陵、宮殿等莊肅建築群的正門(即南門)左右兩側,提醒路過人員從馬上或轎上下來步行通過,以表示對建築物中的人物或神靈的恭敬。



鹿港.45

巨人的木屐



鹿港.46

懷舊的鹿港小鎮裡,中山路警察局旁創立於1920年的【吳敦厚民俗燈籠】,國寶級的燈籠大師吳敦厚阿公,曾獲全國「孝行獎」、「薪傳獎」,現場手工竹編燈籠、彩繪燈籠,鮮明燈籠高高掛,是很多遊客記憶裡的鹿港印象。



鹿港.47

老街上「公會堂」的對面,原是荒廢的日式宿舍群,數年前經整修改造,如今成了在地藝術家的聚落。來到【鹿港桂花巷藝術村】,旅人除了可自由參觀外,不少工坊亦提供體驗課程,讓人們在手作中實際感受老屋的慢活時光。



鹿港.48

到了鹿港,難免要到老街逛逛,埔頭街、瑤林街一帶,今日仍存有清朝時期古街市的遺跡。位於瑤林街12號的【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為太原王氏的衍派之一,是當今王氏家族中最大的一支,「三槐挺秀」則為其自立堂號。



鹿港.49

融合東西方建築風格的【三槐堂】,大門有圓拱山牆,洗石子製的門額以泥塑雕字「三槐挺秀」,院內二層樓的建築有著閩南式的屋頂,以及西式的女兒牆、拱窗與陽台,磚造的欄杆,造形優美,洗石子的拱窗裝飾,簡樸雅致。



鹿港.50

據傳北宋兵部侍郎王祜,在家中庭院種了三株槐樹,希望其子孫有朝一日能做到槐木椅(當時宰相椅即用槐木所製),其子王旦不負所望,登堂為宰相。「三槐挺秀」的堂號由此而生,有著光耀門楣並藉以慰勉子孫之意。



鹿港.51

在【三槐堂】的牆邊可以看到半口井露出牆外,此即鹿港有名的「半邊井」。其實這口井並不是只有半邊,而是以一道牆將水井隔成兩半,一半在門內,另一半則在牆外,以方便鄰居及過客汲水取用,反映了鹿港敦厚的民風。



鹿港.52

【合德堂】早期是鹿港的書香世家之一,閩南式磚瓦建築,屋頂上闢有格局獨特的讀書樓,小閣樓約有四坪大,特別的是沒有建造樓梯,而是使用竹梯上下,這是希望小孩子在閣樓上讀書時能夠心無旁騖,告一段落才能下樓。



鹿港.53

整個鹿港小鎮,就像是一座「露天古蹟博物館」,包含國家一級古蹟龍山寺、三級古蹟天后宮、文武廟等,就在鹿港人自家附近。生活在文化古鎮裡,文化,對鹿港人而言,就如同柴米油鹽一般稀鬆平常。



鹿港.54

座落在鹿港中山路與民族路交叉口的【玉珍齋】,創立於清光緒3年(1877年),創辦人黃錦為鹿港當地富甲一方的商人,為了顯出獨特的風雅品味,特別製作各式美味的茶食糕點來宴客,由於口感細緻、味道精美而備受讚譽。



鹿港.55

另一家也是遠近馳名的餅舖

鹿港老街-

網站介紹:彰化縣政府旅遊資訊網
http://tourism.chcg.gov.tw/tc/hopSpotInfo.aspx?id=152&chk=a85eda86-370a-434e-b612-b04b3dc848ab


鹿港龍山寺-

官網:http://www.lungshan-temple.org.tw/index.php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龍山里金門街81號

電話:04-777-2472

時間:05:00~21:30



 
Lazybone 2016-03-31 15:18:06

被爸爸呵護的小朋友最幸福啦

版主回應
小羊咩真的很幸福
當然我們也是^_^
2016-04-06 14:08:22
mi ya ko 2016-03-29 18:46:15

鹿港我好像只認識天后宮和八卦山
每次看人介紹後都覺得應該多去別處走走

版主回應
八卦山其實在彰化市區
鹿港天后宮每天參拜的人潮都很多
附近又匯集了不少美食小吃
所以非常熱鬧
其實彰化鹿港好玩的地方很多呢
值得花一兩天的時間來走走逛逛
2016-04-06 14:07:49
通姦調查 2016-03-29 14:23:11

小羊咩好可愛喔
有一雙漂亮的眼睛^^
謝謝版主大方分享旅遊資訊漢美照

版主回應
謝謝 2016-04-06 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