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6 16:44:09活力小太陽[Jim_Chen]

2014「吉」時行樂,旅情高雄_Happy GO!! Day-1-壽山

2014.10.10&11(國慶假期)_南台灣.高雄二日輕旅行 
官邸繪圖
Day1(下): 打狗英國領事館 + 渡船頭海之冰 + 壽山LOVE觀景台 + 瑞豐夜市


高雄D2-1

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初葉,歐美列強在全球展開殖民競爭,被史學家稱為「帝國的時代」。當時候從南洋新加坡、馬來西亞,到澳門、香港、台灣,甚至於上海、青島等地,一幢幢洋樓建築象徵著西洋勢力的到達。


高雄D2-2

西元1860年(清咸豐十年),清廷與歐美列強簽訂《北京條約》,被迫開放台灣的淡水、雞籠(今基隆)、安平、打狗等四處港口,各國商人與傳教士紛紛遠渡來台,而各國洋行與領事館也在這個時候陸續建造起來。


高雄D2-3

當年英國在台灣總共闢建了三座領事館,分別為1865年(清同治四年)於高雄建造的『打狗領事館』、1875年(清光緒初年)於台南建造的『安平領事館』,以及1891年(清光緒17年)落成於淡水的『紅毛城領事館』。


高雄D2-4

這三座英國領事館均為二層樓高、格局方正的西式洋樓(有別於一層樓高的合院式平房),都使用由大陸廈門運來的紅磚所建造,外觀則滲入了熱帶地區防暑、遮雨用之圓拱迴廊設計,屬於一種流行於十九世紀的殖民式樣建築。


高雄D2-5

其中,位在打狗港(今高雄港)北岸之哨船頭碼頭邊的『打狗領事館』,係於1865年(清同治四年)興建,是清朝時期外國人在台灣正式建造的第一座領事館,也是台灣第一座洋樓;今已被列為二級古蹟保護。


高雄D2-6

『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於1879年建好後,從1880年到1893年的大部份時間裡,英國領事霍必瀾(Pelham Laird Warren)及其家人就住在這座官邸內,而這也是官邸首次被一整個家庭當作居所。


高雄D2-7

霍必瀾領事夫人瑪麗‧唐納桑(Mary Donnithorne Warren)是『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啟用後,少數居住在此的女眷。這位美麗的領事夫人不幸於1884年感染重病,在官邸內過世,並埋葬於哨船頭的外國人墓園裡。


高雄D2-8

安東尼‧阿布拉多(Antonio Alborado)為菲律賓籍馬尼拉人,1865年由英國駐打狗第一任領事史溫侯(Robert Swinhoe)雇用為南台灣的領事館巡捕,因為會說中、英、台語,故還身兼管家及翻譯的工作,在此服務超過30年。


高雄D2-9

1863年(清同治2年),打狗正式開港後,商業活動日漸繁盛,成為南台灣僅次於安平的貿易重鎮,原旗后地方的腹地不敷使用,洋商遂另外開闢旗后對岸的「哨船頭」附近小丘,並填平海埔,作為海關、領事館及洋人居留地。


高雄D2-10

之後「哨船頭」逐漸演變成洋行倉庫的主要聚集地,各國船舶到達這裡後,須到領事館及海關處理相關事宜,因此,「哨船頭」的景象除了原有的漢人聚落外,也漸漸融入了異國風貌。


高雄D2-11

『打狗領事館』之原始設計者為英國工部上海辦公室之代理測量官馬歇爾(Marshall),其外觀有著殖民地外廊式的建築風格,正立面強調對稱,造型具紀念性,整體構成為明顯的屋頂、屋身、基座之三段式作法。


高雄D2-12

觀察『打狗領事館』的主要特徵在於拱廊,建物的正立面迴廊入口及轉角處採併柱,其餘則為單柱。其仿自塔次坎柱式(Tuscan)的柱頭,形式簡潔,僅收以兩重外凸線腳;拱券則為弧拱,曲率不大。


高雄D2-13

打狗新聞報第一號: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天津條約臺灣開港。洋商進入哨船頭,開啟打狗新時代。


高雄D2-14

打狗新聞報第六號:臺灣民主國反抗失敗,日本統治臺灣成定局。霍必瀾卸任領事,打狗洋人依依不捨。


高雄D2-15

打狗新聞報第七號:打狗英國領事館說再見,日本政府接手。打狗築港,縱貫鐵路開通,打狗變身登場。


高雄D2-16

打狗新聞報第十號:英國領事館正式釐清,高雄州水產試驗場及登山步道列為古蹟。高雄港正式邁入貨櫃新紀元。


高雄D2-17

自從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後,臺灣被迫開港通商,西方商人及傳教士陸續來到臺灣,而臺灣民眾起初對於西洋人強勢的商業作為,以及從未知曉的西方宗教,帶有許多反感及恐懼,導致雙方爭執不斷。


高雄D2-18

1868年7月1日上任的駐打狗英國署理領事吉必勳(John Gibson),對許多教堂遭焚毀,甚至有教徒死亡的鳳山教案及英商私運樟腦被扣的事件大為不滿,英方調動軍艦來臺。為解決此爭議,清廷派遣興泉永道曾憲德來台處理。


高雄D2-19

雙方於1868年11月17日在打狗英國領事館(當時仍位於高雄旗后地區)見面交涉,為了己國利益,唇槍舌劍一番,致使協議未果,之後更釀成安平砲擊事件;此為打狗英國領事館成立後,中英雙方交涉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高雄D2-20

清末時期,英國領事館具有獨立裁判權,只要是涉及英國人的案件,且案件發生地又在該領事館的管轄範圍內,領事都可以行使裁判權。而領事行使裁判權,就像法院審案一樣,往往是卷牒浩繁。


高雄D2-21

領事不僅扮演推事,遇到刑案時,同時也是檢察官。當判決確定以後(公使官可以覆判),領事就負責執行,或科罰金、或監禁,或兩者兼有。不服從者,則由領事館的巡捕,施以武力,而監禁的地方,就在領事館內的監牢。


高雄D2-22

展示場內,除了有「臺灣關界碑」及「V.R.界碑」、天津條約等與領事館息息相關的物件外,更有館方精心蒐集編撰的「打狗新聞報」,穿越時光帶來歷史現場的第一手消息,為民眾解答塵封多年的打狗英國領事館身世之謎。


高雄D2-23

山下園區將展覽內容規劃為四幕巧妙融入既有空間氛圍的場景,分別是英國領事吉必勳與清朝官員曾憲德的交涉情形、英國領事史溫侯生物踏查、英籍傳教士馬雅各行醫傳教以及哨船頭街景,引領大家重返1879年的歷史時光。


高雄D2-24

醫療傳教是早年西方在台灣傳教的重要方式之一,馬雅各(James L. Maxwell)是第一位踏上台灣土地的英國醫療傳教士,他在1865年5月28日自打狗登陸,成為英國長老教會第一位派駐台灣的海外宣教師。


高雄D2-25

後來馬雅各前往府城,在西門城外看西街設立醫館及教堂。但因當地謠傳他會殺害漢人取其腦漿,造成大量民眾恐慌,官府遂諭令其離開,於是他回到打狗旗后,1866年興建禮拜堂並開設旗后醫館,為台灣首座現代化西式醫院。


高雄D2-26

根據醫務報告,眼疾與瘧疾是當時候台灣南部最棘手的疾病,而馬雅各醫師看診的項目上,亦以眼疾比例最高。當時為了傳教所需,此類診療都會公開展示給家屬及旁觀者觀看,藉以展現上帝的神蹟。


高雄D2-27

小姐有事嗎@@


高雄D2-28

園區內的防空洞計有兩處,二者皆興建於日治時期。其以半圓弧混凝土板置於咕咾石砌築的矮牆上,平面為長矩形,短向兩端一端為窗,另一端則為入口;而防空洞的外型形似墳墓,據說是為了欺敵所設計。


高雄D2-29

阿母我在這兒啦 ^&^


高雄D2-30

躲貓貓


高雄D2-31

歷經塵封與滄桑,1879年完工啟用的『打狗英國領事館』終於再次完整地展現世人面前。沿著領事館辦公處與山丘上領事官邸之間連接的登山古道蜿蜒向上,我們彷彿步入了探尋『打狗英國領事館』身世之謎的一場時光旅程。


高雄D2-32

在領事館辦公室的後花園廣場內設有一口井,供應當時領事官員的生活飲用水,特別的是,只有這口井是附近唯一的淡水水源。目前這座井仍是一口活井,但為了安全起見,館方在上面隔了一塊透明的壓克力板,防止墜落。


高雄D2-33

1876年,英國工部向怡記洋行取得興建英國領事館的永久承租權,該筆土地比鄰臺灣關,為明確劃分兩者的土地歸屬,於是在此設置界碑。碑文「VR」為「Victoria Royal Sovereign」之縮寫,意指「維多利亞皇室君主」。


高雄D2-34

登山古道乃『打狗英國領事館』約於1879年(清光緒5年)所修築的階梯步道,主要是為了連通領事館辦公處與山丘上的領事官邸,並且可通抵哨船頭海濱。古道總長約200公尺,以花崗石、咕咾石、紅磚等材質鋪設,相當古樸


高雄D2-35

古道主要由階梯和兩旁的矮牆所構成,而階梯最高與最低點間足有29公尺的落差。依現況計算其階梯數共有127階,寬度在130至200公分之間,而階梯的級深最小的有14公分,最大的有近350公分,級高則在10至30公分之間。


高雄D2-36

史溫侯(Robert Swinhoe)為英國外交官兼博物學家,曾長期擔任英國駐廈門、打狗(今高雄)等地領事,在任內調查了中國南方和台灣的自然生態,現在台灣記錄的鳥種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由他本人率先報導的。


高雄D2-37

登高望遠 視野無礙


高雄D2-38

1840年代以降,歐美勢力東漸,為和中國進行貿易,迫使清廷開放五口通商。英法聯軍之役後,1858年淡水、臺灣(安平)開埠通商,隨著貿易量增加,1863年雞籠、打狗二港相繼開放做為淡水、臺灣(安平)之外口。


高雄D2-39

英國尤其注意臺灣的經濟利益,除在各通商口岸設立洋行之外,更於1861年7月,派遣史溫侯(Robert Swinhoe)擔任首位英國駐臺灣副領事,並在臺灣府(臺南)設立第一個辦公處,行使保僑、商務、領事裁判權及地方交涉。


高雄D2-40

1864年5月5日,臺灣關設立於打狗港,打狗正式走入國際舞臺。七月英國副領事史溫侯向【甸德洋行(Dent & Co.)】租用打狗港內的廢船「三葉號(Ternate)」,作為打狗副領事館。


高雄D2-41

隔年二月,打狗副領事館升格為領事館,改租旗后華人房舍為館舍。1867年5月,英國新任領事賈祿向【天利洋行(Macphail & Co.)】承租位於旗后的一座兩層樓洋行,作為打狗領事館館舍。


高雄D2-42

及至1876年,英國向清朝政府永久承租一塊位於哨船頭碼頭邊與海關相鄰的土地,隔年一月又取得山丘上另兩塊相連的土地,年底英國政府開始動工興建打狗領事館及領事官邸,其建築工事由英國工部負責設計監造。


高雄D2-43

官邸用地選擇於打狗港入口西北方居高臨下;而辦公處則位於山下,面對港口與臺灣關緊鄰(在土地交界處立有石造界碑),方便領事事務與商業貿易,二者之間開闢一條小徑(登山古道)上下連結;1879年八月完工啟用。


高雄D2-44

山丘下的『打狗英國領事館』,是對外開放的公務機構,因此選擇設置在接近碼頭、海關、洋行、商船等貨貿交易熱絡的地方,以利官員及民眾洽公,是當時英國政府在打狗地區掌理領事業務工作的重要據點。


高雄D2-45

至於領事官邸,因為必需兼具舒適性及安全性,故而選擇設置在哨船頭的山丘上。該建物位居打狗港港口上方高地,可向下俯視整個打狗港區,視野極佳,且地處幽靜,當時必須經過山下的領事館,步上石階後,才能進入官邸。


高雄D2-46

『打狗英國領事官邸』為後文藝復興時代之巴洛克式建築風格,並具備殖民地式樣,其原設計者為英國人,因此使用尺寸皆為英制單位。建築物四周的外牆有連續的半圓拱,轉角處的拱較小而牆柱較大,是力學上的強固作用。


高雄D2-47

雖然該官邸的設計者為英國人,但建築工匠均是聘自中國大陸,而建築用的紅磚、花崗石則從廈門運來,包括圓拱迴廊、花欄石雕以及竹節狀的落水管都是清末洋樓所具備的鮮明特色。


高雄D2-48

古意盎然的紅磚洋樓,展現出巴洛克式建築特色的拱型迴廊,以及注重形式規律的和諧美感,讓人一見到它就不忍離開視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拱型迴廊的設計,不但能避開南台灣的烈日和驟雨,同時也有冬暖夏涼的效果。


高雄D2-49

迴廊走道地板鋪設方型紅磚,南正門入口為「入」字造型,表示歡迎貴客入內;東迴廊及樓下走道以六角龜型紅磚鋪路,代表「久久長長」;另外,排水管設計成「竹節」式樣,不但是清末洋樓的建築特色,更是當時台灣首創。


高雄D2-50

建築物內部的房間裏頭設有壁爐,建物下層內並有高低不一的地下室,此乃建造者當初為因應哨船頭山丘上高低不一的岩石地形所做的空間設計,其主要用途為倉庫或儲藏室,不過早年曾被訛傳為關犯人用的監牢。


高雄D2-51

連續的迴廊拱圈在夕陽映照下顯得更是古意盎然;在台灣現存的西洋近代建築當中,『打狗英國領事官邸』的年代最為古老,可謂是臺灣天字第一號洋樓,在建築史上有其研究的價值,也是見證早年打狗港貿易鼎盛的遺跡。


高雄D2-52

『打狗英國領事官邸』可說是英式風格與中國工法的完美融合,外牆的半圓拱呈現連續性的美感,是一棟成功結合西洋設計與東方巧藝的建築,它的完成,為台灣後世的建築發展史注入了新的觀念及工法。


高雄D2-53

該官邸建築的磚柱共有方柱、併柱及轉角柱三種,方柱每邊長91公分,恰為本建物之基本模矩。柱頂接拱基,兩拱基之間再發拱圈,而每一拱圈係由三層卷磚共構,如此構成立面的基本元素,是「卷廊式」洋樓的精彩傑作。


高雄D2-54

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清廷戰敗,中日雙方簽訂《馬關條約》,臺灣被迫割讓予日本,英國駐臺領事官員改由東京大使管轄。隨著潟湖淤積及入口處沙洲阻礙,打狗港日趨沒落,英國因此打算放棄打狗領事館建物的使用權。


高雄D2-55

打狗與安平兩處英國領事館於1910年3月同時關閉,英國在臺領事辦公重心移往淡水。1925年12月,英人將領事館及官邸產權移轉給日本政府,領事館建物被改作為「高雄水產試驗所」,而領事官邸則成了「高雄海洋觀測所」。


高雄D2-56

『打狗英國領事官邸』於1929年改設為臺灣總督府高雄海洋觀測所,1946年再被國民政府接收,定名為中央氣象局高雄測候所,1973年5月後成閒置狀態,直到1985年高雄市政府才開始著手修復,闢為「高雄史蹟文物陳列館」。


高雄D2-57

至於山下的『打狗英國領事館辦公室』,則於1932年設立高雄州水產試驗場,從事罐頭製造。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於1950年6月定名為臺灣省水產試驗所高雄分所;2004年該所員工全數搬離,次年由高雄市府公告為市定古蹟。


高雄D2-58

由於政權與產權的多次轉移以及資料的誤用,加上昔日英國領事館皆有住辦合一的習慣,因此數十年來,山丘下、碼頭邊的領事館辦公室一直未被重視,而山丘上的領事官邸,卻長期被誤認為英國領事館所在。


高雄D2-59

『打狗英國領事館』的發展歷程,近年經學界詳查英國國家檔案局資料,再逐步梳理、釐清。2010年起開始進行各項修復作業,並將其整合為一文化園區,是全台唯一完整呈現外國領事館官邸、古道、辦公室之重要古蹟群落。


高雄D2-60

來到高雄若想要一邊悠閒地享受下午茶,一邊欣賞海天一色的美景,旅客們可千萬別錯過位於西子灣畔的『打狗英國領事館』。過去,它見證了高雄港曾有的繁華榮景;而現在,則是欣賞美景、品味歷史和享受美食的好地方。


高雄D2-61

『打狗英國領事館』除了擁有美麗的古蹟建築外,園區山頂之西面濱臨西子灣水道,可欣賞大船出入港,東面則能俯瞰高雄市容乃至於高雄港區全景,至於南面更可以遠望到旗津燈塔和砲台,處處展現迷人的風采。


高雄D2-62

今日,『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包含兩座建於1879年的英式建築及一條登山古道。其中領事館位於哨船頭碼頭邊,而領事官邸則位於基地高度離水面約30公尺的小山上,東、西、南側皆緊臨陡峭的懸崖,北側則與鼓山相接。


高雄D2-63

2013年11月12日,歷時三年整修的國家二級古蹟『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終以全貌呈現於世人眼前,市府文化局為活化古蹟建物,將其委由【古典玫瑰園】經營管理,年參觀人次估計可以突破五十萬大關。


高雄D2-64

當前園區內的展覽主題為【世紀之眼:高雄港時空記憶】;天津條約簽訂之後打狗開港,其中英國領事館的設置象徵打狗港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據點之一,所以從領事館的興衰當可見證高雄港(打狗港)發展的不同時期與面相。


高雄D2-65

展場空間約13坪大,內部規劃以今昔歷史作為主要的故事軸線,呈現形式結合了模型、地圖、文物、照片、影像、史料研究等多線交錯之方式,讓民眾感受高雄港(打狗港)開港一百多年來豐富、多元的故事。


高雄D2-66

郇和(英語:Robert Swinhoe,1836年9月1日-1877年10月28日),或譯作史溫侯、斯文侯、斯文豪,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18歲便進入英國外交部擔任外交官,曾長期擔任英國駐廈門、打狗(今高雄)、寧波、煙台等地領事。


高雄D2-67

郇和是英國在台首任副領事及領事,在其任內,英國將駐台領事職級由副領事升至總領事,並且在其強力建議之下,將領事館據點由台南移到淡水,再移至打狗,他對英國在台領事的事務,有著開創性的功勞。


高雄D2-68

郇和著名的不只是外交事業,還有他生物學家的身分,許多台灣物種的命名即來自於他的姓氏Swinhoe,例如:斯文豪氏赤蛙(Odorrana Swinhoana)、斯文豪氏攀蜥(Japalura Swinhonis)、藍腹鷴(Lophura Swinhoii)等。


高雄D2-69

海之冰、大碗公、福泉、陳家,高雄濱海一路上,曾幾何時冰店如雨後春筍般一家接著一家開,而當中最具有名氣的應該算是【海之冰】了,店家招牌的大份量水果冰與七賢路上【阿婆冰】販賣的李鹹冰各擅勝場、堪為瑜亮。


高雄D2-70

那時,常有中山大學的學生相約來此吃冰,並時而要求續冰,或者更大容量,以抗衡南台灣慣常的高溫。有次,一位海洋資源系(海資)的學生突發奇想,要求店家以裝載水果的大臉盆盛冰,自此可加倍加量的刨冰開始傳開。


高雄D2-71

海資冰!海資冰!學生們叫著,彷若系冰,成為標誌。不久冰店有了新命名:海之冰,一種標榜專為團體打造的大碗冰,開始風行,從二人份、五人份、十人份,甚至廿人份的巨型刨冰都有。


高雄D2-72

這碗冰也蘊藏了在高雄求學的學子們的共同回憶


高雄D2-73

旅客登臨壽山,可一次將高雄的山海河港盡收眼底,每個年代都有情侶在這邊留下甜蜜回憶。2013年元月,高雄市政府觀光局特別在壽山的忠烈祠前打造『LOVE觀景台』,將原本私人約會景點加以愛情意象規劃。


高雄D2-74

『LOVE觀景台』是最近廣為流傳的高雄市新興景點,位處壽山置高點,無論白天或者夜晚,都可以觀賞到一望無際的高雄街景與港灣視野,除市民朋友之外,更常吸引許多情侶造訪此地,留下倆人愛的見證。


高雄D2-75

高雄市政府觀光局企圖將此地打造成情侶約會及婚紗拍攝的首選景點,現場設置了愛情裝置藝術「LOVE傳聲筒」,以LOVE的字樣做出大型的互動傳聲筒,對外傳達有愛就要大聲說出來的浪漫理念。


高雄D2-76

外表以白色透光鋼管製成的「LOVE傳聲筒」,融合壽山與高雄港的山海美景,蘊含代表「山盟海誓」的堅貞愛情;觀景台上則有32國愛的宣言文字飾板,象徵愛是不分國界的共通語言,以鼓勵情侶勇敢示愛、勇於表達。


高雄D2-77

裝置藝術旁還設有三座獼猴造型石雕,分別象徵愛情中追求、熱戀、連理不同階段。未來不論市民或遊客,只要到西子灣或旗津,皆可順道來壽山情人觀景台一覽高雄日夜交替及山海河港的特殊美景。


高雄D2-78

位於高雄市區西南的壽山,也被稱為是柴山或者打狗山、打鼓山等,是一座濱海的珊瑚礁小丘,擁有山海雙重景致,向來是在地居民遊憩的絕佳選擇,不論是前來登山健行、生態探索、賞景品茗、觀賞夕陽,都能讓人盡興而歸。


高雄D2-79

山海觀 觀山海


高雄D2-80

台灣日治時期,在高雄壽山山腳下原有「打狗金刀比羅神社」,先後易名為「打狗神社」、「高雄神社」,時久衰朽後,遷建於壽山山腰處。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政府為緬懷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蹟,規劃將此地改作『忠烈祠』。


高雄D2-81

『忠烈祠』初期原貌變動不大,然為加強民族精神教育,特於民國63年7月在原址拆除重建,並隆其建制,計有正殿、山門、迴廊等,均採中國傳統式宮廟建築式樣,僅保留了一些日治時期的神社所遺留的石燈籠殘跡。


高雄D2-82

回飯店小憩片刻


高雄D2-83

夜晚直奔【瑞豐夜市】去大快朵頤一番


高雄D2-84

「石記臭豆腐」是我們這回新發現的絕妙好滋味



高雄D2-85

臭豆腐+炸豆皮的精采組合


打狗英國領事館-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20號

電話:(07)525-0100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09:00~21:00(20:30停止售票、截止入場)






路人 2015-12-28 01:09:29

你好~~當初去聽導覽
有說明竹節的排水管是近代,大概在1986年為李教授
為了修復才加上去的喔!!
並不是原本就有的~~~

霙霙 2014-11-24 16:23:24

LOVE觀景台真不錯!
最後的臭豆腐和豆皮看起來好好吃!!
而且還有好大坨小黃瓜絲,好棒噢

版主回應
那臭豆腐真的很讚
很難得吃到這種口味的
2014-11-25 19:44:58
mi ya ko 2014-11-19 22:41:29

好棒的行程
還能逛夜市吃美食做HAPPY ENDING

版主回應
瑞豐夜市是宵夜進食的好地方 2014-11-25 19: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