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7 20:00:00太皮

就是這個味道!

對上一次回蘇州,吃的過橋米線和炸大排。

 鄉魂旅思(一二三)

就是這個味道!

太皮

萬人迷碧咸為澳門金沙集團拍的葡撻廣告,雖然被萬千澳門網民唾棄,但宣傳效果已達,相信內地觀眾也受落,對於金沙集團來說,澳門人的反對應該不痛不癢吧?我沒得罪澳門網民之意,只是實話實說。

兜了一個大圈,其實我想說的是碧咸最後吃到葡撻時那句不咸不淡的普通話金句:“就是這個味道!”

簡單粗暴的一句話,比起澳門電視上經常看到那些無釐頭slogan強大萬千,絕對能夠媲美蔡瀾的“食餅有餅味”,或唐英年的“捍衛核心價值是最核心的核心價值”,又或黎天王的大量金句——初聽有啲膠,但嗒落有味。

我們有些人,應該會好希望尋回昔日曾品嚐過的美味,然後像咸爺那樣說一句“就是這個味道”吧?

可是,又有多少人有這個幸運?

接上回文章。在蘇州讀書時,蘇式麵條也許不是我最愛的麵食,反而其他省份的外來物種,包括砂鍋米粉和蒙自米線等,令我掛念更多。

我仍然難忘第一次吃蒙自過橋米線的經驗,蒙自是雲南的一個地方,而在蘇州吃蒙自過橋米線的食店,店名就叫“蒙自過橋米線”。第一次去那裡,也是姐姐帶我去的。一個直徑大概15CM的大湯碗裝滿熱湯,面上一層豬油,配上幾個小碟,分別盛着一片豬肉、一片雞肉、兩隻鵪鶉蛋、一些菜苗和豆芽、一些豆皮、兩個麵筋,還有一碗米線,將所有材料倒進湯裡攪一攪,就成為一份美味的過橋米線了。

那時真是未見識過大蛇屙尿,覺得新奇有趣,那麼一大碗米線,以為吃不完吧,卻不知道一下子就吃光了,而且還吞下兩塊椒鹽炸大排!炸大排被槌至鬆軟,用薄薄的加了蛋漿的麵衣包裹,外脆內軟,一口咬下,香酥入魂。

每次回蘇州,吃蒙自米線必然是我的行程之一,雖然店面裝修了,但價錢依舊便宜,那坐着收銀的女人(估計是老闆娘)依然“睥睨眾生”,而米線,仍舊好吃。當然,我與那食店之間尚有其他故事,這裡就不詳說了。

在網上搜到的砂鍋粉,雖然是同類的食物,但與我當年吃的卻不同。

除了過橋米線,還有陪伴了我無數個孤獨寒夜的砂鍋粉絲,尤其是無牌攤販朱大姐製作的。朱大姐在蘇州大學本部外的顧亭橋上擺賣,炮製砂鍋粉絲也沒甚麼獨門秘方,就是用一個小小的朱紅色砂鍋,注入適量的水,水開始翻滾時,陸續放入木耳、火腿腸片、叉燒片和臘肉片等物,再放入小唐菜和米粉,外加鹽、雞精和味精(你沒看錯),幾分鐘後就是美味的砂鍋粉絲了。

這也許是不上道的街頭食品吧,連來歷也說不清,只是在那幾年裡,每逢深夜無眠,我就會從寓居的地方騎車去吃上一碗。尤記寒冷冬夜,我一邊呵出熱氣,一邊與朱大姐閒話家常,等待着砂鍋粉絲做好,朗月像一塊晶瑩的冰塊般掛在天上,不知怎麼,感到又迷離又淒美。回憶啊!總是那麼美好。

可惜得很,畢業後第一次回蘇州,發現朱大姐已進駐店面了,再回去,已找不到她。更甚者,我也再難發現有專門售賣砂鍋粉絲的地方,就算有,也不是那味道了。我真的好想如咸爺一樣,說出那句“就是這個味道”啊!

至於蘭州拉麵和山西刀削麵,我都是在蘇州讀書時首次嚐到的,也成為我心頭好之一,那時真覺得澳門的麵食好少啊!然而,當我回到澳門,我才發現自己錯了,我忘記了也曾一直愛吃一種粉麵——緬甸粉麵。

椰汁雞麵(網圖)

以前台山區有間叫如意小館的緬式粉麵店,曾搬過幾次舖位,一直維持低廉的價格,當中,我最愛吃椰汁雞麵和緬甸撈麵。那店出品的椰汁比較濃稠,味道也柔和,與澳門其他緬甸食店的出品大異其趣,我由中學一直食到幾年前開始彈性素食為止。

原本我以為可以一直吃下去,但我似乎忽略了店主會老、店舖會加租的真理,據說他們位於三角花園附近的店因業主加租,最後索性不幹了,當我知道那店已結業時,我甚至憎恨起澳門的網民來:為甚麼那些與我不相干的店舖結業都有人大肆張揚,而我喜愛的店舖消失卻沒人提起?我知道我有點無理取鬧,但我真的很遺憾自己沒法再吃一次。我不是不愛其他店舖出品的緬甸粉麵,只是如意小館的,除了味道不同,還有我的青春情懷。

“就是這個味道”,真是談何容易。

(愛吃粉麵.中)

上一篇:粉麵入魂

下一篇:終極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