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1 20:00:00太皮

監控的兩難

 

 

鄉魂旅思(二十二)

監控的兩難

太皮

  近年經常聽到有聲音要求增加監控鏡頭,以加強打擊犯罪。我不知道鏡頭如何“打擊”犯罪,也許未來有一種新科技,可以令到坐在鏡頭後的人在事故發生時,能夠立馬用穿越技術,由鏡頭後面跳到犯罪現場將犯人繩之於法,然而現在的監控鏡頭還未具有此功效,起到的只能是預防犯罪,以及在罪案發生後作為協助偵查的工具而已,說到監控鏡頭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可能出現的治安問題實在不敢苟同。

  有一種理據認為,加裝監控鏡頭就可減省警員巡邏人手,只是現實也未必如想像中那麼理想,儘管技術上鏡頭已可做到人像識別(如拱北口岸自助過關通道的鏡頭),但監控鏡頭面對的是流動的人群、活動的場所,仍需透過人工來具體操作,包括拉近鏡、倒帶和尋找可疑人物等等,換言之每一個鏡頭後面都隱藏着操作員,涉及的人力資源自也不少。除了人員增加之外,行政程序也必然變得拖沓,更可能產生濫用的情況。

  我不敢反對安裝監控鏡頭(怕反對的話會“現眼報”),但我不認同每個角落全天候360度無死角的安裝。安裝監控鏡頭是好是壞?那當然好多於壞,即使未能立刻撲滅罪行,起碼透過事後翻查,也可還受害者或被屈者一個公道,只是過多的監控鏡頭,又是否會對市民的私隱帶來侵害?

  縱然已有法例明確規限監控鏡頭資料的用途及對私隱的保障,然而澳門地方小,人與人關係密切,監控與被監控者之間若非親朋戚友,便是隔籬鄰舍,故此,對相關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也十分重要,否則你在路上搔屁股也可能變作笑料。當然,有人會說“樹正何愁月影斜”,問題是正經人家也不想每日的行蹤通通被紀錄下來吧?但話說回來,若警方監控的空間留有空白,真的出事時又剛好記錄不到,到時如何向市民交待呢?這是很矛盾的,有科技可以依賴你自然就想依賴,但當科技過分侵入日常空間時,你又有點抗拒,你若一旦抗拒,又可能立即招致負面後果。

  也許我想太多了,其實淘寶上的民用監控鏡頭最便宜的幾十塊有交易,不少車輛都安裝了所謂的行車紀錄儀,很多時候我們已經成為別人短片裡的主角或跑龍套,想避也避不了。──這其實也有好處,當一個人想作惡時,哪怕只是掉張紙巾,也會顧忌不知被哪裡的監控鏡頭拍攝下來公諸於世,從而有所收斂,減少為惡。監控鏡頭,真是名符其實的“上帝之眼”。

上一篇:屋頂

下一篇:女孩和貓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