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1 20:00:00太皮

倒轉來:人際交往的不平等



倒轉嚟

太皮

  早幾天,到本地某淘寶代收點取貨,因見店員在玩手機,我便禮貌地喊聲“唔該”(有“勞煩”、“謝謝”及“不好意思”等意),那年輕店員不緊不慢踱過來處理,眼睛仍依依不捨地盯着手機屏。過程中,除說出收費外,一聲不響,眼也不抬,有一剎那,我以為自己剛剛出獄,在接收獄警退回的東西呢。

  其實類似情況不單只出現在代收點,收費停車場、報紙檔及小零售店我也遇過,今時今日在澳門冀求服務態度等於敲冰求火,只是令我介懷的是“唔該”兩字。用一聲“喂”來叫人也可以,但可想像,用“喂”來呼喚對方,定必換來更差的回應,受氣的是自己,然而,唔該前唔該後,對方卻又視之為“應份”,“多謝”都沒一聲,明明畀錢的是我,低聲下氣的卻又是我,到底是何道理?

  可能有人說“只係畀少少錢就唔好咁介意”(只花一點錢就不要如此介懷),對僱員來說,那工作也可能可有可無,但這不是做生意或打工的問題,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相處。好比人家跟你說聲“唔該”,你回敬一句“謝謝”,憑甚麼到了“單次經濟價值不高”的服務業,就變成不對等的人際交往呢?你貶低自己身價就算了,卻又影響顧客心情。

  類似這種在傳統上或觀念上由強勢變成弱勢的例子,不單出現在服務業,其他方面也有,例如:

  以前是老竇(爸)老母打仔,現在是仔女可以對父母動手動腳,而父母只要怒火攻心忍不住動粗,警方就會找上門,要做定上報紙的心理準備;

  以前是老師打學生手掌,現在是學生用椅子來“車”(向前急速用力推的動作)老師;

  以前是員工怕老闆,現在是老闆怕員工,老闆語氣重一些,員工就黑口黑面乃至跳草裙舞(聲言要找工作之意)。

  我並不認為“以前”是對的,但也不見得“現在”就沒錯,任何事偏向一個極端都不太好,就像只有顧客的“唔該”而沒有店員的“謝謝”般。現在這個社會,每日都在顛覆傳統,不過,可能不久將來,服務業的工作都會被機械人取代,所以也不用管那麼多了。

  唉,其實作為顧客講“唔該”是一種修養,有修養或有格局的人,大概不會過於執着對方的冷口冷面吧。而我連這也看不過眼,怪只怪自己修養不夠。(原載《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