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8 14:00:00太皮

《憤怒鳥大電影》勝在好笑



《憤怒鳥大電影》勝在好笑

太皮

  前年某周日一口氣看了三套電影,包括當時新上畫的《憤怒鳥大電影》(The Angry Birds Movie,均為港譯),以及澳門國際電影節的《木乃伊與黃金甲蟲》(Dummie the Mummy)和《狗眼看人間》(White God,又譯「忠犬追殺令」)。作為一位低水平的電影觀眾,對後兩部電影除了發出「好很好睇」的感嘆外,妄作評論恐怕會丟人現眼,穩陣起見,姑且只寫寫《憤怒鳥大電影》的觀後感吧!(下文含雷,慎閱)

  眾所周知,《憤怒鳥大電影》改編自大受歡迎的手機遊戲。電影講述自小無父無母而又長相奇怪(有一對蠶蟲眉)的主角阿雄(Red),因經常被排擠和誤解而養成了孤僻的性格,然而他心性不壞,渴望被接納和理解,卻又不輕易放開懷抱,久而久之,變得十心容易扯火,隨時失控暴走。他因犯錯而被罰參加「情緒管理課程」,在課堂中認識了阿查(Chuck)和阿爆(Bomb),一同經歷磨難建立起深厚友誼,面對豬豬島的陰謀突顯了智勇雙全,過程中笑料百出。

  此電影歸根究底,又是一個講述愛與勇氣的故事。老實說,剝開了有關憤怒鳥的背景和設置,故事其實十分老套,就是一個不被理解的主角,在他不計前嫌向同伴作出危險警示時也遭到忽視,危機發生後,其他人才知道主角被誤解了,然後由主角帶領人們解除危機。大多數合家歡的動畫電影乃至荷里活電影都有類似的套路,只是《憤怒鳥大電影》將手機遊戲的設置融入到故事之中,再加上獨特的背景設計和人物性格設定,為電影增色不少,甚至令觀眾忘記了故事的欠缺新意。然而這種故事是最穩陣、小朋友最易明而大人細路都普遍受落的,只要穿插各種搞笑的花樣,足以令電影取得票房的成功。

  有玩過憤怒鳥的人應該知道,在遊戲中的小鳥角色都只是一個圓形物體,分辨不清頭顱和身軀,翅膀不翼而飛(用這個成語有點不恰當),而敵人綠色小豬更是只得一個豬頭。在電影中,賦予了小鳥角色翅膀和雙腿,小豬也有四肢,這也是電影和遊戲設定的最大分別。原先覺得怪相,後來就覺得十分順眼了。

  電子遊戲改編做電影的例子不少,例如《街頭霸王》、《盜墓者羅拉》和《生化危機》等,只是大部分原作本身就具備了電影元素或屬於寫實風格,似憤怒鳥這種益智類的過關式遊戲較為少見,真不能不佩服當初想到這個點子的那位仁兄。隨着《憤怒鳥大電影》的成功(據65日的票房紀錄,其全球票房已接近三億美元),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非寫實類的手機遊戲被改編做電影,例如大受歡迎的Candy Crush(據說會改編做真人版電影),一定會好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