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30 23:00:26修行者

如何創造人類和自然相處的模式-從搖籃到搖籃,打造心靈居所,現代民居

一開始其實不是很清楚手感住宅中

吉村篤一談的:所謂的建築,其實就是在思考如何創造人類和自然相處的模式


不過想到台灣的鐵皮屋文化

那種彷彿隨時要反攻大陸所展現的

臨時性的 過路客的

隨時,方便,好用的深層價值觀

我約略開始有些想法....


在這物質慾望造成的價值觀混淆的時代

大部分的建築不是在說地段周邊的重大建設發展有多蓬勃

就是在比建材比配備比豪華

能想到[自然]這件事,幾乎是一種奢侈


然而這樣的普遍化、制式、呆板的建築,也在城市中創造了與自然的對話

一種冷漠的、格格不入的,甚至與我無關的態度

不是就地取材的建材,不是原生種的植栽,沒有在地風貌的建築景觀

這些反映出與大自然什麼樣的關係呢?

其實應該很清楚了!


當地的風土民情是什麼?

當地的季節風向是什麼?

當地的自然景觀需要什麼?

我們曾幾何時有想過?

在地球面臨全球性的氣候異常,在廢棄物污染的威脅當中

我們的建築又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或許,當我們願意去思考:所謂的建築,其實就是在思考如何創造人類和自然相處的模式

在買賣房地產賺到的報酬價差之際,在酒酣慶祝之餘,是不是可以盡一點地球公民的責任,讓下一代的子子孫孫可以擁有一個跟我們以前一樣美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