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1 00:39:42夢天使

吳毓庭::聊聊歌劇大師普契尼的成名作《瑪儂.雷斯考》

小檔案:

    吳毓庭,煉音術師。輪旋於寫作、導聆與彈琴。現為「新匯流藝術講堂」節目經理,每週主持「音樂新匯流」塊狀節目。Podcast「大叔聊古典」主持人,感謝聽眾支持,已突破300萬收聽人次。同時為《國語日報》藝術版音樂專欄作者、2022奇美音樂節「靈魂的印痕」策劃暨導聆,持續帶給大家從生活出發的音樂介紹。

各位創作坊的朋友們,大家好:

2024適逢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逝世一百週年,全球各大場館都舉辦了豐富的慶祝活動,讓世人重溫這位偉大創作者的風華。台灣首屈一指的高雄衛武營藝術中心,也即將在九月初搬演普契尼成名作《瑪儂.雷斯考》,趁著這次難得的機會,毓庭老師也想和大家聊聊這部作品.....

 

普契尼是誰?

  普契尼是活躍在十九世紀後半到二十世紀初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他承接了前輩從十七世紀開始風行的「美聲」傳統,又融合當代浪漫樂派開發的管弦樂寫作,並跟隨現實主義文學的興起,讓作品主題致力寫出小人物的聲音,而非過去著眼於神話、歷史事件或王公貴族的故事,帶出「平凡日常中的蕩氣迴腸」,深受觀眾喜愛。

  代表作包括《波西米亞人》、《托斯卡》與《蝴蝶夫人》,不只是各大表演廳歷久不衰的演出劇目,其中角色更成為現代文化中的重要符碼。比如他在最後一部《杜蘭朵》中,刻畫了甘願冒殺身之禍也要追愛的王子卡拉富,唱出〈今夜無人能眠〉(通常翻「公主徹夜未眠」),反過來要求杜蘭朵找出自己的名字,就在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不可能的任務5:失控國度》中,暗示劇中男女主角不斷反轉的地位。

 

瑪儂.雷斯考又是誰?

  瑪儂.雷斯考最初是十八世紀普弗神父(Abbé Prévost)寫成的七冊著作《一個貴族的回憶與冒險》之最後一冊《騎士德.格里厄與瑪儂.雷斯考的故事》(1731)的女主角。該系列在描述法國路易十五時代,貴族子弟的風花雪月,伴隨啟蒙思想興起後,受「自由」思想引發的「浪蕩文學」風潮,一時成為顯學。原著中,瑪儂是一位來自鄉下,準備被送往修道院的女孩,在途中遇到騎士葛里厄,兩人一見鐘情決定私奔,然而她無法忍受鄉間清苦的生活,決定投靠覬覦她許久的老銀行家,成為其情婦。被拋棄的葛里厄起先去做神父,後來又在瑪儂的誘惑下還俗,最後在一場賭局上,老銀行家指控騎士詐賭,女生品行不端,最終瑪儂死於流放美國的途中。

  在小說才出版後不到十年,法國編舞家奧梅(J. Aumer)便取材創作芭蕾舞劇,後來陸續又有多位音樂家創作歌劇,其中最有名的當數馬斯奈在1884年完成的《瑪儂》,與1893年由普契尼完成的《瑪儂.雷斯考》。晚輩普契尼在創作時,應是為了避開大前輩馬斯奈的障礙,他選擇了完全不同的場景寫作,而且前後換了五任劇作家才定稿。在普契尼的劇目中,他讓瑪儂不只是個純粹的拜金女,而是真正愛上了男主角葛里厄,於是搖擺在愛情與麵包之間,深深共鳴著所有觀者的人生課題。

 

整齣歌劇如何破題?

  當代著名指揮家帕帕諾(A. Papano)形容得極好:「普契尼用了一個類似口哨聲的主題開頭,呈現出一種非常年輕的感覺,好像整個舞台都散發香水味。」劇情從一大群學生群聚在法國北部里爾的巴黎門(Porte de Paris)廣場開始。

  男主角葛里厄的好朋友艾德蒙多先唱出:「嗨,溫柔的夜晚,妳來臨時伴隨著微風和星辰。」奇妙的是,普契尼為這句歌詞寫的旋律卻突然轉為小調,成為帶著不安的氣息,讓聽者在繁華盛景中也不自覺緊張起來。隨著他與其他大學生們來回交談,音樂才漸漸轉明朗,最後帶出重要的:「你的名字是青春,我們的女神是希望」,這段旋律非常浪漫、舒暢,一切煩憂都被拋在腦後,帶出破題的三個層次。

 

男、女主角第一次出現是什麼時候?兩人第一次相見又是何時?

  男主角葛里厄接著來到廣場上,唱出:「愛情!它是悲劇,還是喜劇,我完全不了解!」學生們則調侃他:「不要把幸福的神秘戰利品藏起來。」這段音樂結束了前面的喧鬧,轉而以豎琴和綿密的弦樂帶出真摯和渴望。但這種認真很快又轉回學生們身上,笑鬧中葛利厄再次表白,整體流露出尚在萌芽的愛,不是非常成熟。

  而瑪儂的出現,則是和她的哥哥一起來的,同車的還有老富翁傑隆特。她一開始便受到廣場上的城市氣息吸引,對五光十色的周遭充滿好奇。就在旅館主人帶瑪儂的哥哥和傑隆特參觀房間時,葛里厄看見美麗的瑪儂,便走上前去攀談。他在充滿粉紅泡泡的弦樂合奏中唱出:「溫柔的小姐,請應允我的祈求。」而瑪儂這位來自鄉下的小姑娘,唱出的第一句話語帶羞怯、不太肯定:「我的名字是瑪儂.雷斯考。」此處的樂團只剩下管樂,聽起來非常樸素。而後葛里厄繼續「進攻」,他直接表明:「請原諒我所說的話,但我被妳某種神奇的魅力所吸引。」接著瑪儂又用剛才第一次唱出的旋律回答:「我明天一大清早就走,修道院在等我。」這句會結束在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和弦上,等待著解決。

  葛利厄接著展開第三次「進攻」,並先同理起瑪儂:「是何種命運在與你作對呢?」馬儂回答是父親的旨意。接著葛里厄說他要帶她私奔,瑪儂當下當然是拒絕,但是葛里厄的「同情」顯然說動了瑪儂,瑪儂的歌聲已經唱在了原先寫給葛里厄的豐厚弦樂聲中,最後出乎觀眾意料地,她竟然就輕易答應晚上要和葛里厄相見。

 

雷斯考和傑隆特在第一幕又有哪些特別的音樂段落?

  和男女主角截然不同,他們兩人的音樂聽起來野心勃勃,由小調音階加上切分節奏組成。而這段音樂在首次出現不久後,傑隆特想要搶先帶走瑪儂時,音樂會轉成大調,成為金光閃閃的段落,暗示瑪儂心中無法抗拒的物質誘惑,但此時我們並不知道女主角真正的心意是什麼。

  不過到了第一幕最後,傑隆特發現葛里厄先一步帶走了瑪儂,努氣沖沖跑去和雷斯考抱怨。雷斯考安慰他:「我妹妹不喜歡貧窮,她很快就會拋棄那位學生了。」此時合唱團與葛里厄的好友艾德蒙多則唱著「愛情的美好」,愛情與麵包的誘惑都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等等,男女主角才第一次碰面就私奔了?

  在第一幕結束前,兩人在夜晚有了第二次碰面,也因為有了這段「定情」場景,讓兩人的情感更加熱烈。

  在瑪儂唱出的〈你看!我可是說話算話〉中,具有兩個層次。首先會看見瑪儂在葛里厄的告白旋律中從房間走出,能夠感覺她滿心都洋溢著情話,接著她與葛里厄開始交談。第二層,在葛里厄的歌聲中,樂團帶出了三連音上行的音型,心思更加纏綿,最後進入全曲第一次的六八拍段落,至此也進入更「心裡話」的段落,瑪儂在跳動的撥奏伴奏中,述說自己過去的歡樂時光已逝,悲傷將主宰命運......當然這也激起葛里厄更加堅定要帶女孩離開的決心,最後結束在兩人唱出「我永恆的嘆息」。

 

第二幕的場景在哪?有哪些重點曲目?

  第二幕從傑隆特的豪宅開始,顯然這裡的劇情和前面斷裂,因為前一幕瑪儂和葛利厄是一起逃走的,下一幕卻從她拋棄了情人,選擇老富翁開始。或許普契尼是為了讓繁雜的劇情更加緊湊,所以他用音樂彌補了銜接處,我們可以聽見他用前面代表傑隆特的小調色彩開始,也暗示了瑪儂看似幸福、但又不夠滿足的心理。

  這時哥哥雷斯考唱出:「把妳從一位學生的愛情中拯救出來是我的榮耀。」並且在提到「狹小的房屋」時,樂團奏出非常溫馨、柔美的旋律,這段曲調表現出瑪儂難以忘卻和葛里厄相處的回憶,最後引出瑪儂懊悔地說:「沒有說再見,連一個吻也沒留下!」

  接著瑪儂在大提琴鬱悶的呼應中,唱出重點曲〈在那金色小屋中〉(In quelle trine morbide)。樂曲分成兩大段,開始的旋律從第一幕的「害羞」主題演變,但節奏上已經變得更有自信,輕飄飄的木管切分音伴奏著,好像灑滿金粉,但一切也顯得虛幻。第二段來到降G大調,唱出她懷念的簡陋小屋,整體較暗,弦樂也變厚實了,而且主旋律跑到樂團,歌手只是附和,最美的旋律將停在「純白無瑕」這個字上。

  普契尼之後讓這一段收在兄妹相依的二重唱,兩人分別唱出不同心思,妹妹在談論自己的膽小怯懦,哥哥則表示葛里厄也許可以靠賭博翻身,並押他會贏,讓他能和妹妹重逢。

  不過第二幕最特別的設計,要數中間加入了傑隆特為瑪儂寫的牧歌,音樂由合唱團在簡單的樂團伴奏中帶出,展現貴族的品味。但這些藝術都不能滿足瑪儂(也許在諷刺瑪儂的出身,也或許在諷刺上流社會的刻意),但她還沒抱怨完傑隆特便進場,在弦樂「調音段落」中,進入兩人共舞的段落。此時舞蹈老師教瑪儂跳小步舞曲,一開始不是很順,但傑隆特不斷稱讚,旁人也只能不斷附和,只有舞蹈教師想要嚴肅教導,不過對瑪儂來說,她此時只聽到「如黃金般的低語讚美正在耳邊閃動」。

  在第二幕最後為一段,瑪儂和傑隆特正準備要出門,結果葛里厄來到這裡,許久未見的兩人唱出〈你、你、愛人、是你?〉Tu, tu, amoreTu?)此處二重唱的旋律起伏特別劇烈,表現兩人激動的情緒,背後的豎琴聲則呈現兩人仍斷不掉的愛,但葛里厄不斷抗拒。接著到第二段,葛里厄臣服了,他在瑪儂的央求下,緊抱住瑪儂,音樂這時進入兩人初見的段落,瑪儂唱出了葛里厄的旋律,葛里厄則唱出瑪儂的初答,水乳交融接到起伏劇烈的段落,象徵兩人即將一起面對大風大雨。

  就在這一段快要進入終止式時,普契尼讓音樂繼續發展,最後為了要帶出葛里厄重要的「詩眼」:「在妳深邃的眸子裡,我看到我的命運。」樂句中下降的三連音型,表現出兩人緊緊綁在一起的未來。可惜最後傑隆特突然進來,一切東窗事發,憤怒的他最後命人抓走這對情侶。

 

音樂怎麼沒有直接進到第三幕?

  普契尼特別設計了一段間奏曲,讓聽眾的心情在樂聲中,也跟著瑪儂前往阿夫勒港,準備被流放到美國。樂曲從大提琴帶出的瑪儂變奏開始,中提琴時而附和,聽起來完全不知道未來的命運會如何發展。中途會不斷響起第二幕出現的「大風大雨」段落,隨後整體不斷攀升、醞釀,接著又響起兩人在小屋的主題,最後結束在「愛情命運」主題。

 

第三幕的監獄劇情有何看點?

  葛里厄和雷斯考來到阿勒夫,樂由一開始由低音單簧管和法國號鋪陳,這段旋律像海浪一樣,讓人感到命運的漂泊。他們兩人想辦法要營救瑪儂,可惜計畫失敗,監獄中的女人一一被帶上船。

  在清晨前,有一位點燈人唱了一首帶著古風的歌,描述「國王給了凱特寶石、黃金,還有一位丈夫......」,此處帶著八卦意味,像是在述說同樣的事總在世世代代會發生。

  最戲劇化之處,是瑪儂要上船時,葛里厄突然上前抓住瑪儂,威脅所有士官。此處音樂的底層遍佈重複音型,表現他已在心中下定決心要跟隨瑪儂遠去,最後在他不斷懇求下,船長放他上船,兩人命運也真正再也無法分開。

 

兩人在第四幕被流放到了哪裡?最後的結局是?

  兩人被流放到了美國的紐奧良,在這荒煙漫草中生活,兩位主角出現時身體已非常虛弱。音樂從悲劇性的瑪儂主題變奏開始,葛里厄抱著瑪儂感受愛人的生命慢慢消退,瑪儂說自己很渴,葛里厄趕緊去找水。

  瑪儂在獨自等待時,音樂出現了當時被送到阿勒夫港的間奏曲,接著豎琴帶出「愛的命運」,非常輕盈,好像天堂一般,最後在死神的腳步中,趴倒在地奄奄一息唱出〈獨自一人、迷失、被遺棄......Sola, perduta, abbandonata)。

  這段音樂是女高音與管樂的旋律交織出現,此處的旋律是第一幕起始的「青春」變形,但一切都已毀壞,過往的繁華都成為幻影。在絕望中,音樂突然轉到了降D大調,瑪儂唱出:「我本來以為我能在這裡找到平靜。」但她又突然驚醒,唱道:「現在,我那可恨的過去又再度來臨,在我眼前生動地呈現出來。」

  葛里厄始終沒有找到水,瑪儂奄奄一息躺在地上,被葛里厄抱著,唱出最後一句:「我的過錯......將被世人遺忘,但是,我的愛......將永遠不逝.....」全劇結束在充滿哀憐的升F小調上。

 

這部作品在歌劇史上的意義?

  首先對普契尼而言,這是他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在歷經前兩部以中世紀騎士故事為題材創作後,找到更得心應手的寫實主義路線。他在其中加入了大量的四度和聲,為整體染上不那麼西歐的調性(更近於東方或民謠色彩),同時它也專注刻劃女性角色的心理特質,成為扣人心弦的關鍵。

  義大利歌劇巨擘、也是普契尼景仰的前輩威爾第曾說:「他(普契尼)很自然跟隨了當今的趨勢,但也承襲了旋律傳統,既不現代也不古老。交響元素顯然佔了主導地位。」這種「交響」特質,使普契尼將華格納手法和義大利精髓完美融合,透過個人化又細緻的管弦樂法,一方面創造浮華、燦爛的聲景,一方面也讓角色們的內、外在有了更立體的呈現。

~~~~~~~~~~~

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報名

【武營來開槓】從《瑪儂.雷斯考》的管弦樂出發,更理解角色內心世界

秋芳 2024-07-01 09:21:32

視覺音樂會!
好棒,一邊讀有深度的導聆,一邊跟著音樂連結,從0到1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