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無一瓦哪管死後
基督敎的復活節與我們中國人的清明節,都在春分之後。據說,復活節的計算方法是每年春分之後,第一次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而清明節則是春分後第十五天,又以太陽到達黃經十五度開始為準,因而是四月五日前或後。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計算方法受天文限制,很容易理解。但耶穌受難被釘死十字架的日子,卻沒有一個確定的日期,就讓我很有點好奇。
之所以忽然想知道為何耶穌的死忌沒有定日,是因為掃墓那天是復活節假期,看到墳場內的墓碑上都刻有生卒年月日而胡思亂想起來。原來按聖經記載,耶穌被出賣當晩正與祂的門徒吃逾越節晩餐,所以祂就以逾越節為受難日,然後第三天復活,而逾越節是年年不同日的。哦,原來這樣!人們不會用曆法計算死忌是甚麼節氣後的第幾天,也許是怕年年計算太麻煩。一如我們慶祝生辰,也不會想要精確到要把每天三百六十五天後的零點幾天計算在內。
復活節總是歡欣的,即便不是基督徒,也會因復活這兩個字心情愉快。有甚麼比死後能復活更讓人盼望的呢?假如已逝的親人好友某天會重活過來,我們再也不用為人生的無常而傷心,那該有多好!然而,人是凡人,不是基督,當你每一次進入墓園,都發現新墳又多了的瞬間,復活的妄想便會幻滅。
復活節當天讀報,頭條標題是“澳居民後顧無憂”。字很大,一時之間,我還以為有甚麼幸福的將來,可以讓人高枕無憂。卻原來,是澳門的政府墳場墓地循環輪流使用,骨殖和骨灰箱供應充裕,以死亡率推算,澳門人不必擔心死無葬身之地、或箱!
然而,眞正讓澳門人擔心的,恐怕不是死後,而是生無一瓦之地。前幾天新的經濟房屋開賣,雖然只有一房廳的小型單位,但通宵排隊拿申請表的人很擁擠。如果政府的消息是:每個澳門家庭都配一所房屋,才能令人後顧無憂吧。
報上那面如牆的骨殖箱照片,讓我聯想到生也擠死也擠的景象,破壞了我在復活節的遐想。只能怪今年清明節與復活節太近。大自然的生死循環,或許正是為了不讓凡間太擠,而死後,眞的天曉得!
(原載澳門日報) 2013.4.6 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