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30 13:08:37

回鄉

 
週末,陪阿爹回老家家族骨塔是一份很特別的旅程,少了他剛走時的不捨
與哀傷,心裡多出來的是能藉此行跟姐弟聚會,那份感恩,那份濃濃的凝
聚力。

姐姐說的對,身為嫁出去的女兒,從作所有滿七的念經儀式外,陪阿爹回
老家算是一個句點,好像一幅畫,要蓋上刻有作者名子的落款,才算完成
那件作品,因此就算只陪著他回鄉,也是我跟姐心裡很重要的事情。

入塔時辰選在早上己時,我們一早,上臨時寄放骨灰的納骨塔把阿爹請
上車,茗香禱告要回家鄉了,請爹爹跟著上車下車,一路上高速公路奔馳
,三個小時便置身在歷代祖先專屬的住處。

第一次進入這樣的家族墓塔祠堂,感覺很新鮮,大堂上有一個大型的神龕
,寫著xx歷代祖先牌位,兩旁一對供鮮花的磁瓶,前面方桌上是一大一小
的兩個香爐,整個佈置是寧靜而莊嚴的。

骨塔分兩層樓建築,樓下已經住滿歷代祖宗遺骨跟骨灰,我們沒進入,樓
上格局是上下兩層,下層與地面等高,上層用厚木板勘在牆上,阿爹住的
是樓上右方的上層塔位,視線看的是老家方向,擋風性很高,看他被安厝
在那裡,心裡有股暖流,溫馨的,靠岸的皈依感覺,這就是阿爹以後長眠
之處了。

那麼多骨灰罈在自己眼前排開,各式各樣顏色與大小的磁甕,裡面都住著
或認識或聽過或相處過的先人,我頑皮的跟哥哥說︰如果全數人都站出來
裡面肯定要鬧哄哄的熱鬧景象呢,烤肉聚會沒準備上好幾個長桌應該不夠
看吧?

置身在那裡,貪婪的、逐一的,把磁甕每一位祖先都一一瀏覽過,碰上自
己知道的,跟尋到寶藏一樣的,口中就大聲哇一下,然後跟同行的親人說
說,這是阿伯,這是伯母,這是堂叔,這是誰誰誰..............。


裡面最震撼我,最傳奇性,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爺爺的骨灰罈,他吃素念
佛,生性慈悲,不殺生【印象中所謂不殺生是連素菜長蟲都不會拿去灶
台煮,而是放在陽光下讓其自由求生的那份善念】讓當時我不解,現在才
懂。
每次爺爺外出幫往生的村人入殮,回家時都會把手藏在後面,我們就像尋
寶一樣蜂擁而上,為的是找他藏在背後手上的水果或糖果。

還記的一次媽咪爹爹不在家,看著爺爺跌倒在面前,傻呼呼就用盡力氣要
拉爺爺起身,那時身邊沒其他人,急的都哭了,爺爺當時跟我說的還記憶
猶新,他說︰讓他慢慢靠自己站起來,我在一旁看著就好,長大才了解爺
爺的學問,原來老人家骨質酥鬆,如果我運用蠻力,反而會造成二度傷害。

爺爺最傳奇的故事是他臨終前半年,就先告知媽咪他哪月哪日要離世,要
媽咪有個心理準備,當時媽咪回答他是當笑話聽吧?安慰他說︰『老人家有
的吃就吃,別胡亂說生阿死的』沒想到爺爺提前記錯一個月,剩下一個月的
前一天又提一次說他要走了的話,媽咪才開始正視爺爺的話。

爺爺身形很瘦,留著長長的白鬍子,平常身體硬朗的很,如果他手上拿一
根拂塵,我會把他當成武俠小說裡的神仙看呢,他說要走的前一晩,沒生
病,不過感覺他有點虛弱,叫來阿爹跟全家人交代,跟阿爹說︰『我生你
為人有恩,你度我過彼岸也是恩,便是回報生養之恩了。』阿爹跟媽咪不
想忤逆老人家吧?抱他上大廳,然後全家人一起圍著爺爺念經,我當時還
沒上學,跟著鬧好玩的,反正那晩像過年守歲,不會被逼著上床,所以能
親眼看見爺爺的傳奇,不真懂大人的一些事情,沒想到下半夜後,爺爺喉
嚨像卡到痰,咕嚕咕嚕幾聲,還真嚥氣了。

從此我對爺爺感覺,多了一份神話,更多了一份敬仰,看著他放骨頭磁甕
在我眼前,那些傳奇跟回憶蹦上腦海,爺爺給我回憶的書扉裡,記下的是
慈悲與神話。

常聽人說︰人死方休,一切歸無,但是當我置身在眾親族的墓塔祠堂內,看
著親友的骨灰,又開始想,有跟無之間要怎樣去界定>

上一篇:阿爹暝誕

下一篇: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