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5 15:00:45玄米

3個高中生

今早搭的自強號,座位後方坐了3個高中生,一上車就開始大聲喧嘩,完全無視一整車安靜假寐通勤族的存在。當然,搭車不是不能說話,只是若聲量大到所有人都聽得很清楚的狀態,恐怕就有失禮節了。

3個高中生們,哇啦哇啦談論的話題,大部分都圍繞在認識女孩子身上,什麼某某某漂亮啦,誰誰誰很假之類的,中間還不時夾雜幾句國罵。青春期的孩子,談論異性很正常,但我實在搞不懂,一定要講得這麼大聲嗎?而且飆髒話的用意到底是什麼?是那些女孩子惹惱你?還是這一整車的乘客惹到你?

還好,搭車的時間不是很長,忍一忍也到站了。沒想到那幾個男孩也在同一站下車,我好奇地看著他們的背包,試圖辨識校別,可惜只有英文縮寫,我再偷喵他們的制服,依舊沒有校名。

制服沒有繡名字,跟時代的進步有關,隱私權的確是個值得保護的東西,但背包只有英文縮寫,這...卻令我聯想成是這個學校的"遠見",怕教導出來的孩子不能見人,所以不敢大方用中文表達校名嗎?我當然知道孩子們的言行舉止,不是只有學校教育要負責,家庭教育也與人格素養之養成息息相關,但是如果大家都逃避不管,孩子會好到哪裡去?

教導孩子在公眾場合要有禮貌,要有公民的道德,不會只是老師的責任。我當然知道,教育部宣示不能體罰的愛的教育,已導致一堆老師失能,面對偏差的孩子,根本是不敢打也不敢罵。但我總認為,教育是不能這樣消極的,領了薪餉還是要盡點責啊,歪斜的行為,就算說了一次又一次,被孩子嫌棄囉唆,但還是得一點一點導正的不是嗎?那有像這樣,在學校制服上、背包上逃避校名,讓大眾在這個孩子身上,辨別不出學校的蛛絲馬跡,就好像可以鬆了一口氣?甚且,還讓我連打電話去那個學校抗議或拜託他們可不可以好好教育孩子的機會都沒有?

辦教育要有良心,不管公立、私立,都要有可以提供輿論檢視的勇氣,辦學辦得不好,就該接受被公評、被淘汰,在這個人口結構倒金字塔的時代裡,學校已變得過剩,當供應者遠大於需求者時,就該有人退場,而不是因著行業別,就有所不同。

吃大鍋飯的心態是不對的。用逃避的方式辦教育,更是不應該。

 

 

 

 

上一篇:對新政府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