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7 23:02:23→☆ 魅格格 ★←

【書與人】你讀的情詩是情詩? - 陳克華談影像詩集《漬》。(2013.09.23)

《漬》。
陳克華及其新作《漬》。(陳思嫻/攝影)

專訪◎陳思嫻

經常嘗試跨界出版的詩人陳克華(1961-),此次以數位版畫海報詩集《漬》,收錄他精心挑選的十五首詩,每一張數位版畫作品搭配一首長詩(或者更多),輸出十幅視覺性強烈的海報,盒裝著陳克華「被歲月侵蝕過的淡淡痕跡」,他說,這即是書名《漬》的由來。

創作所留下的生命痕跡加乘美學效果,《漬》堪稱陳克華的「旗艦版」跨界詩集。出版構想源自曾在拍賣會上,看到藝術家林飛龍親筆簽名的版畫作品,共六張,版畫背面各是一首聶魯達的詩,以一本詩集的形式高價拍賣。雖然遺憾當初沒買下那套版畫詩集,卻致使陳克華興起將攝影和版畫作品再做電腦後製,「創造」數位版畫詩集的靈感。介於版畫與攝影模糊地帶的《漬》,引起詩人許水富的讚賞,從事美術教學的許水富告訴陳克華:「詩集能夠以這種方式表現,令我驚歎。」

連結三十年來的科幻長詩

《漬》象徵陳克華三十年以來,長詩創作的深刻歷程,更甚於影像視覺或者「愛情史詩」的表層意義。「愛情史詩視界是編輯賦予這套詩集的定義,這是編輯的視角,我尊重他的詮釋。」陳克華說,畢竟愛對人是具有重要性的,對同志而言尤其如此。《漬》收錄的〈WS星球記事〉和〈寫給複製人的十二首情歌〉系列詩,標記他三十年來,內在探索的關鍵、性向的確認、以及追尋靈性的總整理,「這兩系列科幻長詩,字字句句愛不離口,也難怪編輯或讀者要將它們當做情詩了。」

三十年前,陳克華開始在「星球記事」系列詩中,和詩中的WS對話,「這是我用科幻詩的架構去駕馭,亦是內心尋找性別認同的過程。」陳克華從2004年〈排好排卵日〉和〈諭〉之後,長詩創作曾暫歇筆,「不知為何,去年和前年又突然大量創作長詩,尤其是『複製人』系列。」陳克華還為〈寫給複製人的十二首情歌〉再寫了兩首前傳〈你〉和〈我〉,這樣的架構,「足以與《星球記事》相抗衡了;這也是想出版這套詩集的主因,《漬》呼應了我三十年前的科幻長詩《星球記事》和三十年後的〈寫給複製人的十二首情歌〉,時間已過了三十年,我竟還在創作科幻詩。」

唐捐曾在論文〈臺灣當代詩的科幻視域〉提到:如果探討台灣科幻詩創作的傳承狀況,在台灣詩壇似乎已無發展出支流。陳克華說,「我認為科幻詩創作的斷層現象很怪,所以三十年後再出版《漬》,有意連結我書寫科幻詩的歷程。」

陳克華鍾情科幻詩創作,與他學醫學生物的背景有關,再者,念誦佛經時,因發現佛經不屬於唯心主義,但有唯心傾向,「我時常把這部分與科學,尤其是生命科學的證據,對應與融合;換言之,這兩者若有看似矛盾之處,我都會檢驗,證實兩者互相融通。」

創作〈寫給複製人的十二首情歌〉,陳克華不斷思考,「沒錯啊,每個人不都是複製人?我們不都是從父母親的DNA複製出來的?我們活著都在尋找生命的獨特性,這個獨特性是否存在?如果我們都是複製人,生命的價值及無可取代性究竟在哪裡?我們的靈魂在哪裡?」它總結陳克華的生命科學和讀佛經經驗,結合這兩條看似不同又相似的思路。

因為電影《銀翼殺手》中,複製人警察在追捕犯罪的複製人,過程中,複製人警察發現了複製人生命的尊嚴,並暗喻人類的尊嚴,「到底複製人有沒有生命人格靈魂?這問題就在我心裡發酵了,有一天我們也必須知道自己是複製人,當我們複製了父母親的基因之後。」陳克華引用《銀翼殺手》原著小說──西方科幻小說經典《複製人睡前數的是複製羊嗎?》,將書名挪為詩句,在〈寫給複製人的十二首情歌〉前傳之兩首詩〈你〉和〈我〉裡,即轉化「複製人睡前數的是複製羊嗎」此句,為〈寫給複製人的十二首情歌〉作引,並解釋為何要寫這首長詩。

複製人睡前數的是複製羊嗎?讀者閱讀的情詩是情詩嗎?陳克華藉由《漬》,告訴讀者,因為三十年前,電影《銀翼殺手》裡複製人的角色,為三十年後科幻詩創作埋下種子,這顆種子就是靈魂和生命科學如何合一的價值。

豈能喊價的創作生命

《漬》也收入與愛情毫不相關的〈中國.吐納〉,詩風輕盈,這是陳克華2011年赴北京參加中秋詩會時,以放空的心所觀察的中國社會,「我學會放棄批判,回到詩人無為的心態,丟掉內心的框架,寫下北京印象。」〈中國.吐納〉彷彿沒有色相的氣體。

閱讀短詩,對現代習於便捷科技產品的讀者,似乎較無負擔,寫長詩究竟會不會害怕讀者失去閱讀的耐性?陳克華說,有些東西是短詩無法呈現的,尤其在華文傳統歷史裡,長詩始終不是讀者的最愛,「整個中文閱讀世界,幾乎要求詩符合精美短句。創作者一直都考慮讀者而創作,是一件很徒然的事情。」也曾寫歌詞的陳克華,提到過去與唱片公司合作的經驗,「他們對歌詞的一字一句,在在考量市場行銷,但一首歌是否能流行,或是被預期流行,皆無法預料。」

與其創作時考慮讀者,「不如考慮能否寫完一首詩,達到內心的完成度;好詩和壞詩的區別,往往都是完成度的問題。」陳克華形容,有沒有在好的時間點、腦力和體力的狀態下,好好完成一首詩,就像在對的時間點遇到對的情人,「一首好詩就是在完成度最高的狀態下產生的。」

《漬》所選的無論長詩或組詩,陳克華只考慮創作時序,希望呈現編年的感覺。「用編年的方式了解一位作者,只能用過癮來形容,作家寫作,真的是用生命寫出的。」讀者只要掏腰包買下不及五百元的《漬》,就可了解作家三十年的歲月,陳克華說,「這其實是太便宜的事情了,詩集不僅編年呈現,而且每一首詩還是作者自己親自選出的呢。」

《漬》的數位影像詩集華麗的視覺風格,可能是一個亮點,而陳克華真正在乎的不是跨界的手法,而是創作和生命緊密相繫的連接。回顧長詩詩集,陳克華表示,「三十年來也足夠了,未來還是會繼續創作長詩。」

饒富禪意的抒情

可歸類為數位版畫的《漬》,亦是陳克華為下一本數位版畫詩集出版的預先嘗試,他預告,接著將出版的歷年精選短詩詩集,將表現更突出的視覺影像,「希望它能做為數位版畫畫冊,以及可典藏的陳克華詩集,並且真正做到跨界創作,限量發行。」

你讀到的情詩究竟是不是情詩?陳克華為「愛情史詩視界」《漬》及其創作觀,下了有趣且富禪意的結語,「好奇與失戀致使我不停寫詩,我對外要無求,無止境地在各方面探索;發表作品,才是我唯一所求。」●